譚笑,徐美玲,徐玉婷,王萌潔,石宇菲,劉禮艷
江蘇理工學院教育學院江蘇 常州213001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研究
譚笑,徐美玲,徐玉婷,王萌潔,石宇菲,劉禮艷
江蘇理工學院教育學院江蘇 常州213001
目的探討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因素,為提高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采用自編信效度較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問卷》在常州市隨機選取240名空巢老人為調(diào)查對象,其中有效被試232名。結(jié)果 空巢老人的心理彈性總體狀況良好,年齡、與子女居住類型、與子女和家庭的關系、經(jīng)濟狀況、身體狀況和子女個數(shù)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水平有影響;性別、婚姻、文化程度和居住狀況不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結(jié)論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社會應重視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塑造,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水平。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個人因素;家庭因素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老年人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提升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顯得日益重要。空巢老人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其中女性年齡60歲及以上,男性年齡65歲及以上。空巢老人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相比普通老人經(jīng)歷更多的負性事件,如喪偶,子女不在身邊等,空巢老人能否成功應對負性和應激事件并在逆境中獲得良好發(fā)展,心理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心理彈性是指個體面對生活逆境、創(chuàng)傷、悲劇、威脅或者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的能力,即在困難情境中的反彈能力[2]。
相比國外,我國在心理彈性領域的研究比較薄弱,多是引用國外研究成果,提供理論性建議。而考慮到國內(nèi)外文化差異的影響,國外研究成果并不能直接用于國內(nèi)研究,因此,本土化研究迫在眉睫[3]。鑒于此,國內(nèi)已有研究者嘗試編制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彈性量表,但少有針對老年群體進行編制。在心理彈性的研究對象上也多局限于兒童和青少年,有學者認為心理彈性的研究應擴展到老年群體,我國學者馬偉娜、桑標和洪靈敏也指出:心理彈性的研究對象必將被細化,而就我國當前的老齡化進程而言,數(shù)量不斷擴大的空巢老人必將成為研究的新主體[4]。針對以上所述不足,本研究就空巢老人這一群體的心理彈性進行科學研究,分析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因素,為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1.1 研究對象在江蘇省常州市隨機選取240名空巢老人為調(diào)查對象。其中女性60歲及以上,男性65歲及以上,平均年齡(71.69±6.74)歲。由幾名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完成數(shù)據(jù)采集。最終獲取有效問卷232份,有效率97%,女性117名,男性115名。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問卷》。該問卷是通過對20名空巢老人的訪談資料進行質(zhì)性分析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發(fā)放210份問卷,刪除無效問卷,最后得到有效問卷199份。通過項目分析,題總相關和鑒別度分析是否達到顯著水平,刪掉3題。各個項目的共同度范圍是0.62~0.81,抽取4個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包含知足常樂、獨立堅強、坦然豁達、堅持不懈4個維度,特征根值分別是5.40、1.53、1.27、1.05,4個因子的貢獻率分別為41.50%、11.76%、9.79%、8.05%,累積貢獻率是71.10%。形成正式問卷后,再次發(fā)放2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32份。分析顯示整個問卷的 系數(shù)為0.85,4個分維度的 系數(shù)分別為0.83、0.94、0.83、0.82,表明信度良好。驗證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擬合指數(shù)GFI、CFI、NNFI、TLI、IFI在0.91~0.96之間,2/df為1.91,RMSEA為0.07,表明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效標選用肖水源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將自編測驗的均值與效標做皮爾遜相關分析,有0.65的顯著正相關,效標效度達到測量要求。最終正式問卷包括4個維度,共13道題,采用5點計分,分別為非常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不清楚、比較符合、非常符合分值越高,表明心理韌性水平越高。
為了解空巢老人的一般情況,采用自編的老年一般調(diào)查表。項目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子女個數(shù)、居住地等15條項目。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 檢驗、方差分析和非參數(shù)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總體描述性分析 為了解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本研究對該群體的總體及各個維度進行描述性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1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總體及各維度平均分
由表1可知,空巢老人心理彈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知足常樂、獨立堅強、坦然豁達和堅持不懈這4個維度上也處于較好水平,由各維度平均分可知,空巢老人在“坦然豁達”維度得分最高,“獨立堅強”和“知足常樂”維度的得分次之,在“堅持不懈”維度上的得分最低。
2.2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對性別和是否有慢性疾病進行獨立樣本 檢驗,結(jié)果見表2;對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方差齊性的人口學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3。對方差不齊性的人口學變量進行非參數(shù)檢驗,結(jié)果見表4。
表2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在性別和是否有慢性疾病上的 檢驗結(jié)果
由表4可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居住地在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得分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漸進顯著性均大于0.05;年齡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有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在人口學變量上的方差分析結(jié)果
表4 空巢老人在人口學變量上的非參數(shù)檢驗結(jié)果
3.1 本研究的心理彈性水平總體狀況 本研究顯示空巢老人的心理彈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知足常樂、獨立堅強、坦然豁達和堅持不懈4個維度上也處于較好水平。本研究與張婷等[5]對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該研究指出疾病是老人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而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進步,老年人控制疾病的信念和信心增加,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利于提高心理彈性,促進心理健康。
3.2 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影響因素的探討
3.2.1 個人因素 本研究考察了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健康狀況好壞和是否有慢性疾病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在性別、文化程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年齡的老人心理彈性水平有差異,身體健康狀況好與無慢性疾病的老人的心理彈性高于身體健康狀況一般與有慢性疾病的老人。
在年齡方面,本研究顯示年齡是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因素之一。關于年齡與心理彈性的具體關系,劉連龍等[6]通過調(diào)查城市老人發(fā)現(xiàn)個體年齡與心理韌性之間呈顯著負相關。他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高,老年人身體狀況逐漸下降,這影響了老人抵抗挫折的能力。張婷等[4]通過調(diào)查老年乳腺癌群體卻得出了相反的結(jié)論,他們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心理彈性水平反而更高。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空巢老人社會壓力和家庭責任減少,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增加了老人抵抗挫折的能力。以上兩個研究結(jié)果的不同也許是調(diào)查對象的不同所致,這提示年齡不是唯一影響心理彈性的因素,也許和其他因素共同影響心理彈性。
在性別方面,本研究顯示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水平不存在差異。這與陳瑾等[7]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這可能與男女的社會分工有關,在退休前,相比女性,男性承擔著更重的家庭責任,而退休后男性和女性的家庭責任趨同,雙方的社會壓力皆有所減少,因此男女在心理彈性水平上無差異。
在文化程度方面,本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沒有影響,這與趙小淋[8]關于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彈性研究結(jié)果不同。兩份研究的差異可能是因為本研究被試的文化程度多分布在小學和初中文化水平。
針對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研究發(fā)現(xiàn),有無慢性疾病和身體健康好壞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水平。陳璟等[7]的研究表明,身體健康的老人心理彈性高于身患疾病的老人。個體心理彈性水平的高低也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尤其是在身體疾病預防方面。國內(nèi)外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彈性水平較高的老人在疾病的預后和康復的過程中,較多地表現(xiàn)出信心和希望,為其適應、減輕疾病的阻礙產(chǎn)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梢姡睦韽椥耘c身體健康是相互促進與相互影響的。
3.2.2 家庭因素 本研究考察了幾個家庭因素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子女個數(shù)、居住狀況、和子女居住類型、與子女關系、家庭關系這些因素中空巢老人心理彈性存在差異,而婚姻狀況不存在差異。
空巢老人最大的特點是子女不在身邊,精神需求與心理安慰常得不到及時滿足,面對問題可能更多地采取回避策略[9]。子女的支持能滿足他們一定的精神需求,進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彈性。已有研究表明子女和配偶是老年人最核心的重要他人[10],與子女關系好的老人其心理彈性好于關系一般或較差的被試[7]。本研究結(jié)果也表明與子女關系好、家庭關系好的老年人心理彈性水平較高。與子女關系好的老年人會獲得更多親子支持、調(diào)動更多社會資源,能增強其自尊和主觀幸福感。居住類型為居住在子女家附近的老人更方便與子女溝通,這進一步增強了老人與子女間的相互支持。
在婚姻狀況方面,本研究顯示婚姻狀況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無顯著影響,相關研究為此提供了分析:婚姻狀況因素中配偶主要通過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的心理彈性間接發(fā)生作用,因而婚姻狀況無法預測心理彈性[7]。
3.2.3 經(jīng)濟因素 本研究顯示,經(jīng)濟狀況對空巢老人心理彈性有顯著影響。這與主觀幸福感理論中所認為的較好的經(jīng)濟狀況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和基本保障這一內(nèi)容相吻合[10]。經(jīng)濟獨立是保持老年人良好精神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12]。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彈性水平隨經(jīng)濟狀況的改善而提高[7][13]。這可能是由于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老年人自主性較高,對子女的依賴性小,擁有更多應對負性生活事件的主動權(quán)。因為經(jīng)濟的獨立,子女可提供老年人更好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使其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tài)。相反,經(jīng)濟狀況較差的老人在經(jīng)濟上對子女有一定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會使老年人產(chǎn)生一種自卑的情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欒文敬等[14]的研究也表明個人經(jīng)濟能力對個人心理健康狀況存在顯著正向促進影響。
[1]蔣懷濱,張斌,楊曉涵,等.老年人控制感、心理彈性與成功老化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3397-3399.
[2]WhiteB,DriverS,Warren AM.Resilienceand indicatorsofadjustmentduring rehabilitation from a spinalcord injury[J].RehabilPsychol,2010,55(1):23-32.
[3]許闖,李宏翰.老年心理彈性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1,4(2):70-73.
[4]馬偉娜,桑標,洪靈敏.心理彈性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述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6(1):89-96.
[5]張婷,李惠萍,竇婉君,等.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韌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7):823-826.
[6]劉連龍,郭薇,田夢瑤,等.年齡對老年人心理資本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7):1735-1738.
[7]陳璟,王娟,夏維海.農(nóng)村老年人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2(5):127-135.
[8]趙小淋,李彥章,吳霜,等.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彈性特點及其與抑郁的關系[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5,10(6):744-747.
[9]黃維肖.杭州市空巢老人心理韌性橫斷面研究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3.
[10]Cantor M,LittlEV.Agingand socialcare[C]//BINSTOCK R E,SHANASE.Handbook ofAgingand theSocialScience.2nded. New York:Van Nostrand Beinhold,1985.745-781.
[11]劉彥慧,王媛婕,高佳,等.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7):818-822.
[12]李兵水,趙英麗,林子琳.家庭支持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4):62-68.
[13]黃維肖,楊芳.韌性研究進展及其對中國老年健康促進的啟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344-5346.
[14]欒文敬,楊帆.串紅麗,等.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2(3):75-83.
Influence Factorsof PsychologicalResilience in Empty-nestElderly
Tan Xiao,Xu Meiling,Xu Yuting,Wang Mengjie,ShiYufei,Liu Liyan
Collegeof Education,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213001,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empty-nestelderly.Methods The self-made"Questionnaire on Resilience in Empty-nest Elderly"was appli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240 empty-nestelderly random ly selected outin Changzhou City,232 retrieved questionnaireswerevalid.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ofemptynestelderlywasgenerally good;age,the typeof livingw ith children,the relationw ith children and family,econom ic status, physical condition an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were of certain impacton the resilience of the empty-nestelderly while gender, marriage,education leveland living conditionwere of no impacton the resilience.Conclusions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empty-nestelderly isinfluenced by certain factors;moreattentionsshould bepaid by thewholesociety to promote the resilience levelofempty-nestelderly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empty-nestelderl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individual factors;family factors
2017-06-14)
(本文編輯:陳培蓮)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6SJB190014);江蘇理工學院社科基金(KYY15525);2016年江蘇省大學生時間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KYX1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