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漢
作為百科之母的語文,在整個素質教育中處于非常重要地位。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yǎng),對于學生學好其它科目乃至今后工作和繼續(xù)學習,提高整個學生的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語文是一門講求基礎和積累的學科,因為知識面非常豐富,對學生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學習能力、寫作能力都有相應的要求,導致好些學生害怕學習語文,尤其不喜歡自己動手寫作文。那么,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呢?本文就如何搞好課堂內外的教學輔導談幾點體會。
一、強調人文性,引導學生喜愛語文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這是每位語文教師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以為在語文教學中要突出人文性,才能保證其工具性,這是由語文教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即思想道德教學與學科教育不是結合的關系,而是共存于一個事物中,是一個事物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學的是一篇篇文章,這些文章本身的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是辯證統(tǒng)一的,如漢字、語法、修辭等語言文字知識必須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主要是課文)進行訓練以培養(yǎng)能力,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要注意熏陶和感染,突出人文性主旨思想。
語文課應重視對學生的情感陶冶,喚起情感共鳴,教師應以廣博的知識吸引學生,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再者,引發(fā)學習興趣還可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手段,如“演”、“唱”,課文情節(jié)性強的,可以演“課本劇”,如曹禺的《雷雨》;而“唱”的這一形式應大力發(fā)揚,因為古詩詞本來都是可以唱的,如李煜《虞美人》、岳父《滿江紅》等。
二、科學合理安排好課堂教學
1.注重導入。
每節(jié)課的前五分鐘,是一節(jié)課的熱身時間,可以全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表演:演講、朗誦、背是個、猜謎語、講個小故事等。我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這幾年中循序漸進地安排學生在課前五分鐘內進行不同活動,學生既增長了見識,也激發(fā)了整節(jié)課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外,課文的導入可采用講故事或提問的形式,比如在學習胡適《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先請一位同學背誦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讓大家談談自己的母親,談完之后播放滿文軍的一首歌曲——《懂你》,教師可以這樣組織導語:同學們聽過這首歌嗎?因為它歌頌的是超越時空界限的、大天地間永恒激蕩的母愛,誰不為人兒女?誰又沒沐浴過母愛的光輝呢?今天,我們要學習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去認識一位20世紀初的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實際上,學生很快領會了文章的主旨,課堂的討論熱烈而有序。
2.活躍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把一堂課安排得非常緊湊,教師甚至講到下課鈴響還未講完。可是,教師反復的講解不但沒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反而使他們產生厭倦感。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方面,教師應放手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學,一篇課文的生字、詞語通過查字典去解決,通過讀、議圈、點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大家討論解決;另一方面,教師又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以豐富生動的活動內容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就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特點。
3.讓課堂學習變輕松。
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課堂效果,就必須使課堂教學多樣化,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比如利用下課的前幾分鐘或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時間組織是個朗誦比賽、古詩接龍、繞口令比賽、課本劇表演、辯論會等。比如講王勃的《滕王閣序》之后,我除了這樣幾道題:選出你最喜歡的兩段進行朗讀背誦,體會優(yōu)美的意境;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個?將你最喜歡的一至兩段的文字作詞,用你最喜歡的一首歌曲唱出來。這個活動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樣的活動使得課堂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而自然。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注重語文知識積累
引導學生搞好課外閱讀,又是與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相關的。語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無不涉及,沒有相當數(shù)量的課文閱讀,學生的語文能力無從談起,但是,學生的課外閱讀不能簡單化地想讀什么書就讀什么書,愛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而是應和課內教學結合起來,由教師介紹一些東西,引發(fā)學生去選擇相關的作品來讀,比如《邊城》是從沈從文先生的中篇小說《邊城》中截取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引發(fā)學生去讀整部小說;講普希金的詩,引導學生去讀普希金的詩文集,當然,這要求教師具有這些方面的豐富的知識,教師對此熟練的點睛般的介紹,能引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學習語文,積累是很重要的一步,而語文要素之積累又是長期而自覺的過程,那么,如何提升“積累”的效果呢?很多學生反映他們現(xiàn)在學習負擔重,時間緊,課外閱讀很有限,對語言的積累無從下手,老師可以憑借課文,指導學生掌握,如同音字和相關詞語,多音字和相關詞語,成語、熟語、歇后語,又如詩歌鑒賞、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的能力,也需要積累,我在每講完一篇詩歌或文言文之后,從課外選一篇體裁,內容相近的詩歌或文言文,讀給大家庭,并結合練習題進行對比。
提高語文能力,提升教學教學效果,還要使學生把語文學習融入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去,語文課應有相當?shù)臅r間學生是“聽”教師講的,語文老師的講述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生是在跟你學習語言??!在學生長篇幅“說”的教學活動方面,應該說很不夠,發(fā)言、演講、辯論都是很好的語文學習方式,我們應多嘗試?!白x”也不可少,除了讀課文,更多的是要廣泛地閱讀中外名著、報刊、雜志等?!皩憽焙苡兄v究,如何引導學生喜歡寫、寫的好,我們試行寫“隨筆”作文,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寫”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事事皆可入文,有感而發(fā),樂于動筆,以“寫”為突破口,推動語文教學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