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媛
(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 外語系,福建 福州,350117)
日語存在句的數(shù)量詞研究
——從體和數(shù)量詞游離的角度
謝淑媛
(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 外語系,福建 福州,350117)
日語存在句分為靜態(tài)存在句和動態(tài)存在句。靜態(tài)存在句的存在物的數(shù)量是“達成量”,動態(tài)存在句的存在物的數(shù)量是“同時量”。另外還有表示事物屬性的“屬性量”。屬性量用「QのNC」型,數(shù)量詞處于存在物定語的位置?!斑_成量”和“同時量”的位置會發(fā)生游離。數(shù)量詞做定語「QのNC」型,傾向于集合性認知;數(shù)量詞做補語「NCQ」型,傾向于離散性認知。
存在句;達成量;同時量;屬性量;數(shù)量表現(xiàn)
存在句是表達場所里有某個事物以某種方式存在著的句式。數(shù)量詞是由數(shù)詞和量詞組合而成的,主要的語法功能是用來修飾名詞。本文討論的對象是用來修飾存在物的數(shù)量詞。
關于漢語的動詞后的數(shù)量詞和體①的關系,林璋(2002)[1]認為達成量和“完整體”“動作維持”“結果維持”相對應,同時量和“動作的持續(xù)”和“開始的局面”相對應,屬性量可以和所有的體共現(xiàn)。 例(1):
a. 他拎著2袋水果。(動作維持·達成量)
b. 他穿著2件毛衣。(結果維持·達成量)
c.他在走5公里的山路。(動作持續(xù)·屬性量)
d. 馬路上走著3個人。 (動作持續(xù)·同時量)
日語中有數(shù)量詞修飾的動詞句也很多。
例(2) そしてふと、立ち止まりました。部屋の壁に、一枚の寫真がかかっていました。(豊島 與志雄「街の少年」)
例(2)畫線的句子是存在句。謝淑媛(2007)[2]討論了日語存在句的漢譯問題。本文要分析存在句中數(shù)量詞②的體和動詞的對應關系以及數(shù)量詞的游離。
分析方法是,首先從日語語料庫《青空文庫》和《中納言》③中選取出存在句,然后討論存在句中數(shù)量詞的體和動詞的對應關系,最后以選出的存在句為對象,探討日語數(shù)量詞的體和數(shù)量詞位置的關系。
于康(2007)[3]指出「Lに+NPが+動詞+アスペクトマーカー④是日語存在句的句式。「Lに」表示存在物存在的場所,「NPが」是存在物,「動詞+アスペクトマーカー」是存在物的存在狀態(tài)。存在句的意義是表達某個場所有某個東西以某種方式存在著。
例(3) そんなことを考えながら、石神がアパートに戻ると、部屋の前に一人の男が立っていた。(容疑者Ⅹの獻身)
例(4) 基盤の目のように組んだ高い足場の間に、黃色いヘルメットをか ぶった大木組の作業(yè)員が、忙しくたち働いている。(白い巨塔)
例(3)和例(4) 畫線的部分,句式上和句義上都和存在句相符合,例(3)的意思是“房間前面站著一個男子”,例(4)的意思是“搭得像圍棋盤一樣的高高的腳手架間,戴著黃色安全帽的大木組人員,在忙碌地工作著”。
日語的存在句分為靜態(tài)存在句和動態(tài)存在句。靜態(tài)存在句表示某個場所有某個東西以結果持續(xù)的狀態(tài)存在著。動態(tài)存在句表示某個場所有某個東西以動作持續(xù)的方式存在著。如例(3)表示人以“站”這個動作的結果,即“站著”這個方式存在著,所以是靜態(tài)存在句。例(4)表示工作人員以“忙碌地工作著”這種動作持續(xù)的方式存在著,所以是動態(tài)存在句。
金水敏(2000)[4]從動詞的時間構造來看,動詞本身含有終了界限,如果沒有超過這個終了界限,就不能說是動作完成,這樣的一類動詞叫做“界限動詞”。例如「木を倒す」中的動詞「倒す」等。另一方面,達到怎樣的狀態(tài)才算動作完成,這樣的基準不能事先決定,即不是事先就設定好達成界限的動詞叫做“非界限動詞”。例如「歩く」「遊ぶ」等。動詞的分類見表1。
表1 動詞分類
工藤(1995)[5]對「シテイル」的體意義的總結見表2。
表2「シテイル」的體意義
本文從動作的“界限的”和“非界限的”以及「シテイル」形的結果持續(xù)或是動作持續(xù)的視點出發(fā),討論日語存在句中數(shù)量詞的體意義。 (分析使用的例句來自青空文庫和中納言語料庫。)
(一)達成量
如前所述,日語存在句的句式是「Lに+NPが+動詞+アスペクトマーカー」,即“場所に+存在物が+動詞+體標記”。Comrie[6]指出“體范疇是觀察一個情狀的內部時間結構的不同方式”,“完整體”是指從整體上觀察一種情狀,不考慮情狀內部的時間結構,“完成體”指稱和當前時間相關的一種過去情狀,如一個過去事件的結果。
沈家煊(1995)[7]認為,動作要在空間進行,主要特征是占據(jù)時間,在時間上,動作有“有界”和“無界”之分。有界動作在時間軸上有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無界動作在時間軸上沒有起點和終點,或者只有起點或只有終點。
日語中有一類動詞叫“界限動詞”,“界限動詞”本身含有終了界限,如果動作沒有超過這個終了界限,就不能說是動作完成,只有超過了這個終了界限,才能說是動作完成。日語的“界限動詞”,下位分類為主體變化動詞和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兩類。“界限動詞”因為在意義上動詞本身含有終了界限,所以如果加上了「テイル/テイタ」體標記,就表示動作完成后,結果的存續(xù)。進而進入存在句式,就變成了「Lに+NPが+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ラレテイル/ラレテイタ」和「Lに+NPが+主體變化動詞+テイル/テイタ」。句式表示某個場所有某個東西以結果持續(xù)的方式存在。這樣的句子是靜態(tài)存在句。
靜態(tài)存在句的數(shù)量是由于動作的完成而生成的,叫做達成量。矢澤(1985)[8]指出“達成量會根據(jù)動作·作用而增加或者減少,是在動作完了時達成的數(shù)量”。
1. 主體變化動詞。主體變化動詞是指動詞本身具有內在界限的動詞,基本都是自動詞,表示結果持續(xù)。如表3所示,主體變化動詞可以下位分類為“主體變化·主體動作動詞(反身動詞)”“人意志性(位置·姿態(tài))變化動詞(自動詞)”和“物體無意志性(狀態(tài)·位置)變化動詞(自動詞)”。
“主體變化·主體動作動詞(反身動詞)”有「かぶる、きる、はく、にぎる…」等,表示由于動作的發(fā)生而帶來主體的變化。這一類動詞的特點是動作主體做出動作后,結果又作用到動作主體身上。
表3 主體變化動詞的下位分類
例(5) そういう丸木の手には、たくさんの紙幣が握られていた。不思議なことである。どこでこんな大金をつくったのか。(海野 十三「火星兵団」)
「握る」是“主體變化·主體動作動詞(反身動詞)”,句子意思是“丸木手中握著許多紙幣”。從數(shù)量詞角度看,句子表示經過一次性的,或者多次的“握”這個動作之后,手里的紙幣達到了「たくさん」(許多)的量?!袱郡丹蟆故沁_成量。畫線的存在句表示動作的完成。
“人意志性(位置·姿態(tài))變化動詞(自動詞)”表示讓動作主體的人自身發(fā)生變化的是主動的、意志性的動詞。有「あつまる、あがる、すわる、たつ…」這樣一類動詞。
例(6)裏をかいたつもりが、目の前に女性のファンが數(shù)十人立っていた。(趣味とスポーツ/趣味/その他趣味Yahoo!ブログ)
例(6)的動詞「立つ」,表示人的意志性的位置或者姿勢的變化,句子表示「立つ」(站立)這個動作完成后,結果的存續(xù)。句子意思是“眼前站著數(shù)十個女粉絲”。觀察句子的數(shù)量詞「數(shù)十人」,表示「立つ」這一動作結束的時候,站立的人數(shù)達到「數(shù)十人」,這個數(shù)量是達成量。
“物體無意志性(狀態(tài)·位置)變化動詞(自動詞)”,表示事物被動地接受變化,是不體現(xiàn)動作主體意志的動詞。例如「かかる、おれる、しまる、とまる、つもる」等。這一類動詞都有與它對應的他動詞,與他動詞構成成對自他動詞。Perlmutter于1978年提出非賓格假說,認為非賓格動詞的句法主語實際上是深層語義賓語,與及物動詞的賓語同類,非賓格動詞的主要語義元素是無意愿控制及非自主。
日語的“物體無意志性(狀態(tài)·位置)變化動詞(自動詞)”把動作的客體,即受事作為描寫對象,置于句子成分主語的位置上,客觀地描述客體的狀態(tài)位置變化,不體現(xiàn)動作主體的主觀意志,是非賓格動詞。
例(7) 壁ぎわに、板にたくさん穴をあけた手製のラックがあって、そこに五つ六つのパイプがかかっていた。(リチャード オースティン フリーマン(著)妹尾 アキ(訳)「歌う白骨」)
例(7)的動詞「かかる」是事物的無意志性的狀態(tài)和位置的變化,句子的意思是“那兒掛著五、六根管子”。從數(shù)量詞看,例(7)表示掛著的「パイプ」的數(shù)量達到「五つ六つ」,上面例句中的數(shù)量詞表示動作結束時,事物達到的總量。
2. 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指的是動作主體(人)的主動的、意志性的動作會給客體帶來變化的動詞。因此,客體的變化完成時,主體的動作必定已經完成,是屬于內在界限動詞,即動詞本身具有內在的終了界限。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是他動詞,包括「あける、かえる、たおす、こわす、おく」等。
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在存在句式里用被動態(tài),即以「Lに+NPが+主體動作·客體変化動詞+ラレテイル/ラレテイタ」這一句式表示結果持續(xù)。
例(8) この絵には百五十人以上の人物が描かれているが、(安達 正勝「ジョゼフィーヌ : 革命が生んだ皇后」)
例(8)的動詞「描く」,是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意思是“描繪”。在存在句式中,表示“什么東西在哪里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存在”,因為是他動詞,以動詞的賓語做主語時,用被動態(tài)。句子的意思是“這幅畫上描繪著一百五十多個人物”。句中數(shù)量詞表示「描かれていた」人物的數(shù)量達到「百五十人以上」,即動作完成后,動作對象所達到的數(shù)量。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構成的存在句式中,存在物的數(shù)量是達成量。
以上的存在句是由主體變化動詞和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構成的,表示某個場所有存在物以結果持續(xù)的狀態(tài)存在著,因此都是靜態(tài)存在句。
總結以上的分析,得出下面的結論:
靜態(tài)存在句中存在物的數(shù)量是達成量。
(二)同時量
日語中有一類動詞,動詞本身沒有內在終了界限,即達到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能算是動作完成這樣的基準不能事先決定的,這樣的動詞叫做“非界限動詞”。如表1所示日語的“非界限動詞”是主體動作動詞,例如「歩く」「騒ぐ」「遊ぶ」等”。
“非界限動詞”+シテイル形式表示動作的持續(xù)。
主體動作動詞進入存在句式中,表示某個場所,有某個人或物以動作持續(xù)的狀態(tài)存在著。具體有下面兩種形式:
「Lに+NPが+主體動作動詞(自)+テイル/テイタ」
「Lに+NPが+主體動作動詞(他)+ラレテイル/ラレテイタ」
例(9) それきりで、李は空を仰いだ??栅摔稀ⅧSが二羽舞っていた。(豊島 與志雄「鳶と柿と鶏」)
例(10)「よく睨め。ジッと睨め」。 そこで私は睨まなければならんのである。私の眼前には三百人の美姫が楚々として踴っている。(坂口 安吾「安吾巷談09 田園ハレム」)
例(9)的動詞「舞う」和例(10)的動詞「踴る」這兩個動詞都屬于主體動作動詞,意思分別是“盤旋”和“跳舞”。例(9)畫線存在句的意思是“天空中盤旋著兩只老鷹”,例(10)畫線存在句的意思是“我眼前有三百個美麗的女子在跳著楚楚動人的舞蹈”。
從語義角度觀察句子,由主體動作動詞做謂語的存在句,句子的主語是施事,即動作的執(zhí)行者,例(9)的數(shù)量詞「二羽」表示盤旋著的老鷹的數(shù)量是“兩只”,例(10)的「三百人」表示跳著舞的美麗女子有三百人。主體動作動詞做謂語的存在句,觀察者從動作的動態(tài)持續(xù)的角度來描繪場景,數(shù)量詞表示動作持續(xù)進行的過程中動作主體的數(shù)量。主體動作動詞構成的存在句,是動態(tài)存在句。因此動態(tài)存在句中存在物數(shù)量是同時量。
(三)屬性量
屬性量是對事物自身屬性的計量結果,例如高度、重量、長度、面積和體積等。屬性量是不會隨著動作的開始及動作的進行而發(fā)生改變的數(shù)量。
例(11)赤牛側から出る最初の谷は、落口に二、三丈の瀑が懸っていたので、避けて登らなかったが、これを上る方がよかったようだ。(木暮 理太郎「黒部川奧の山旅」)
例(12)実は、この舞臺の上には十五センチ四方の窓があいていて。(井田 真木子「フォーカスな人たち」)
例(11)中的「二、三丈」是「懸っていた」「瀑」的長度,這個「瀑」開始形成時和存在的期間,「瀑」的長度是「二、三丈」,「二、三丈」是「瀑」的屬性。例(12)的「十五センチ四方」是「窓」的寬度,「窓」從形成開始,「十五センチ四方」是不會變化的,「十五センチ四方」是屬性量。
從體的角度說,屬性量是伴隨著動作開始和持續(xù)過程中存在物的數(shù)量。(11)和(12)兩個例句表示動作結束后結構的持續(xù),數(shù)量詞是屬性量。即:
屬性量能夠和結果持續(xù)共現(xiàn)。
綜上所述,靜態(tài)存在句的存在物的數(shù)量是達成量,動態(tài)存在句的存在物的數(shù)量是同時量。另外還有表示事物屬性的屬性量。達成量、同時量和屬相量統(tǒng)稱為數(shù)量詞的體。
密斯讀日語的數(shù)量詞可以做定語和狀語。本文提取青空文庫和中納言兩個語料庫里的存在句,把數(shù)量詞短語和先行詞⑤的組合整理為以下五類,并對每一種組合的存在句的量做了如表4的統(tǒng)計。
表4 數(shù)量詞和先行詞的組合類型
Q是數(shù)量詞,N是先行詞,即存在句的存在主體,C是格助詞「が」,V是動詞短語。語料庫中的存在句的動詞短語有「自動詞テイル/テイタ」和「他動詞ラレテイル/ラレテイタ」兩種類型。
表4的所有五個類型,靜態(tài)存在句的數(shù)量都比動態(tài)存在句更多。
關于數(shù)量詞游離的先行研究很多,但是NCQ型是無標形式(基本形,自然的句子)這一認識是一致的(奧津1996a[9],加藤2003[10])。但是稍微矛盾的是,從語料中看NCQ類型比QのNC類型少了一半左右。
關于數(shù)量詞的體和位置的關系問題,本文討論的對象是NCQ類型和QのNC類型。
(一)屬性量用「QのNC」
1.現(xiàn)象描述。如前所述,屬性量是對事物自身屬性的計量結果,例如高度、重量、長度、面積和體積等。屬性量是不會隨著動作的開始及動作的進行而發(fā)生改變的數(shù)量。
例(13)年のくれに新聞は何と報道していただろう。銀座その他には數(shù)千円の贅沢品があふれていて、飛ぶように売れているが、生活必需品の購買力はガタ落ちだと、はっきりいっている。
例(13)的「數(shù)千円」是「贅沢品」的價值,是屬性量,句子用QのNC類型,數(shù)量詞處于定語的位置。如果把數(shù)量詞移到狀語位置,換成NCQ型:
(13’)*銀座その他には贅沢品が數(shù)千円あふれていて、
(13’)句子不成立。因此屬性量的數(shù)量詞只能位于存在物定語的位置,即用QのNC類型。
2.原因探討。接下來探討如果把屬性量移到動詞前做狀語,句子就不成立的原因。使用的語料是前文中出現(xiàn)過的達成量例句(6)、同時量例句(9)和屬性量例句(13)來說明。
例(6) 裏をかいたつもりが、目の前に女性のファンが數(shù)十人立っていた。(趣味とスポーツ/趣味/その他趣味Yahoo!ブログ)
例(9) それきりで、李は空を仰いだ??栅摔稀ⅧSが二羽舞っていた。(豊島 與志雄「鳶と柿と鶏」)
例(13)年のくれに新聞は何と報道していただろう。銀座その他には數(shù)千円の贅沢品があふれていて、飛ぶように売れているが、生活必需品の購買力はガタ落ちだと、はっきりいっている。(宮本 百合子「アカハタ」)
例(6)中的數(shù)量詞「數(shù)十人」是達成量,例(9)中的數(shù)量詞「二羽」是同時量,例(13)中的數(shù)量詞「數(shù)千円」是屬性量,「數(shù)十人」「二羽」和「數(shù)千円」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前兩者可以用來計數(shù),記錄主語的個數(shù),即使離開主語,從定語位置移動到狀語的位置,仍能指示物體,激活“實物”這個概念。所以如果把句子主謂部分的主語刪除,改用數(shù)量詞做主語,句子仍然成立。例如:
(6’)數(shù)十人が立っていた。
(9’)二羽が舞っていた。
改后的句子和原來句子的存在物沒有發(fā)生本質變化。所以達成量和同時量可以做狀語,即可以用「NCQ」類型。
相反,例(13)中的屬性量「數(shù)千円」不表示主語「贅沢品」(奢侈品)的個數(shù),而是表示主語的價值,「數(shù)千円」從定語的位置移到狀語的位置,不能讓人由“價值”聯(lián)想到“實物”這個概念。同樣的測試手段,把原句主謂部分的主語刪除,改用「數(shù)千円」做主語,如:
(13’’)數(shù)千円があふれている。
改后的句子和原來句子的存在物完全不同,原句(13)的存在物是「贅沢品」(奢侈品),改后的(13’’)的存在物「數(shù)千円」是錢(數(shù)千日元),所以屬性量只能做定語,即只能用「QのNC」類型。
達成量和同時量雖然既可以做定語,又可以做狀語,但在使用上還是有區(qū)別的,下面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二)達成量和同時量的「QのNC」和「NCQ」的區(qū)別
QのNC型和NCQ型,這兩種類型有集合性認知和離散性認知的區(qū)別(加藤1997[11])。下面以語料庫中「輝く」這一動詞構成的存在句為例來分析。
1.QのNC型是集合性認知
例(14) ぬれた巖の高い斷崖がみえる。その上にはいくつかの星がかがやいていた。 (チャールズ ディケンズ(著)岡本 綺堂(訳)「世界怪談名作集06 信號手」)
例(15) 仰ぐと、寒天には一杯の星がキラキラ輝いていた。(海野 十三「蠅男」)
例(14)和(15)的存在物「星」被看成一個整體,從整體的角度來描寫,例(14)中的星星雖然不多,但也把“幾顆星星”看作整體。例(15)是仰頭一望,發(fā)現(xiàn)天上“閃爍著許多星星”,用QのNC類型,數(shù)量詞做定語。
2. NCQ型是離散性認知
例(16) 外にはまだ暮れ悩んだ薄明るみが湛えていて、空には淋しい星が一つ二つ輝いていた。 (豊島 與志雄「少年の死」)
例(17)陰った夜で、空には弱い星が二つ三つ輝いているばかりであった(岡本 綺堂「半七捕物帳08 帯取りの池」)
例(16)和(17)的存在物「星」是從離散的角度進行分析,著眼于一顆顆的「星」來描繪。數(shù)量詞「一つ二つ」和「二つ三つ」做狀語,動態(tài)存在句(16)和(17)用的是NCQ型。
本文以青空文庫和中納言語料庫中的存在句為對象,討論數(shù)量詞的體和動詞的對應關系,得出的結論歸納如表5:
表5 數(shù)量詞的體和動詞的對應關系
主體動作·客體變化動詞和主體變化動詞做謂語的存在句是靜態(tài)存在句,表達動作結束后結果的持續(xù),句中的數(shù)量詞是達成量。主體動作動詞做謂語的存在句是動態(tài)存在句,表示動作的持續(xù),句中的數(shù)量詞是同時量。
屬性量既可以出現(xiàn)在靜態(tài)存在句中,也可以出現(xiàn)在動態(tài)存在句中。
在數(shù)量詞的體和數(shù)量詞的位置關系方面,本文論證了屬性量用「QのNC」型,數(shù)量詞只能處于存在物定語的位置。達成量和同時量可以有「QのNC」和「NCQ」這兩種類型,它們的區(qū)別是:「QのNC」型傾向于集合性認知,「NCQ」型傾向于離散性認知。
注釋:
①動詞的體指的是「完成相」或者「継続相」。本文所說的數(shù)量詞的體,是指具有「完成相」的事物數(shù)量的體,或者是具有「継続相」的事物數(shù)量的體。
②本文所說的“存在句的數(shù)量詞”都是指修飾存在句中存在物的數(shù)量詞。
③青空文庫是已經沒有了著作權的作品,或者是獲得作者允許,在網絡上公開的電子圖書館。中納言是日本的國立國語研究所開發(fā)的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
④「動詞+アスペクトマーカー」,包括「自動詞+ている」と「他動詞+れ·られてい る/てある/れ·られてある」。
⑤先行詞是指數(shù)量詞所修飾的名詞短語。例如「そこに三つのリンゴが乗っている?!?中,「リンゴ」是「三つ」的先行詞。
[1]林璋.中國語の數(shù)量詞のアスペクト[J].日中言語対照研究論集,2002,(4):91-105.
[2]謝淑媛.日本語の存現(xiàn)文の中國語訳について[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
[3]于康.日本語の存在構文とその存在構文からみた動詞の意味と構文の意味とのかか わり[J].國文學攷.2007(3):1-13.
[4]金水敏,工藤真由美,沼田善子.日本語の文法2·時·否定と取り立て[M].東京: 巖 波書店,2000.
[5]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體系とテクスト―現(xiàn)代日本語の時間の表現(xiàn)[M].東 京:ひつじ書房,1995.
[6]Bernard Comrie(著),郭利霞(譯).體范疇ASPECT[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7]沈家煊.“有界”與“無界”[J].中國語文,1995(5):367-380.
[8]矢澤真人.連用修飾成分の位置に出現(xiàn)する數(shù)量詞について[J].學習院女子短期大學 紀要,1985(23):96-112.
[9]奧津敬一郎.連體即連用?第3回[J].日本語學,1996a(1):112-119.
[10]加藤重広.日本語修飾構造の語用論的研究[M].東京:ひつじ書房,2003.
[11]加藤重広.日本語數(shù)量詞に見る認知とテキスト戦略[J].月刊言語.1997(11): 91-95.
(責任編輯:陳達晨)
A Study of Quantifiers in Japanese Existential Sen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pect and Quantifiers Floating
XIE Shu-yua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oncord University Colleg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China)
Japanese existential sentences are classified into static existential sentences and dynamic existential sentences. The quantity of existence in static existential sentences are achievement amount. The quantity of existence in dynamic existential sentences are the same time amount. The expression of the attribute of things is attribute amount. The attribute amount is the type of 「QのNC」, and quantifiers are always in the position of attribute. The position of the achievement amount and the same time amount is floating.In the type of「QのNC」, quantifiers are in the position of attribute, inclined to convey collective cognition; in the type of「NCQ」,quantifiers are in the position of predicative, inclined to convey discrete cognition.
existential sentence; achievement amount; same time amount; attribute amount; quantifiers type
2017-04-25
謝淑媛(1981-),女,福建三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漢日對比語言學、翻譯學。
H36
A
2096-3300(2017)03-00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