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醫(yī)院手術室,重慶 400051
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劉杰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醫(yī)院手術室,重慶 400051
目的 評價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活動前,2015年1—4月,普外科開展手術284例次?;顒雍?,2017年1—4月,普外科開展手術293例。結果 活動后手術室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0.58%(31/293)低于活動前32.75%(93/284),活動后醫(yī)師對并發(fā)癥預防措施落實、巡回護士配合、器械護士配合、術前訪視、手術室環(huán)境滿意度高于活動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管理可明顯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
手術室;風險管理;護理
手術室是醫(yī)院護理活動最密集、護理風險最高的科室之一,有報道顯示約1/3的手術患者受到手術室相關不良事件特別是并發(fā)癥的困擾,部分患者甚至因此死亡。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質量管理策略與理念,為此醫(yī)院2016年7月,以普外科作為試點,進行1次強化風險護理管理活動,特別重視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在進行質量改進活動前,2015年1—4月,普外科開展手術284例次,其中男150例、女134例,年齡12~84歲,平均(43.6±6.7)歲。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 112 例、甲狀腺手術60例、腹股溝疝56例、其他56例。ASA分級:Ⅰ級210例、Ⅱ級50例、Ⅲ~Ⅳ級24例。手術方式:微創(chuàng)(不包括小切口)225例,開放手術59例。2017年1—4月,普外科開展手術293例,其中男159例、女134例,年齡12~89 歲,平均(44.3±12.7)歲。 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115例、甲狀腺手術64例、腹股溝疝52例、其他62例。ASA分級:Ⅰ級223例、Ⅱ級48例、Ⅲ~Ⅳ級22例。手術方式:微創(chuàng)226例,開放手術67例?;顒忧昂?,患者年齡、性別、手術類型、手術方式、ASA分級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風險管理前 針對手術室護理風險控制,護士的主要工作為根據(jù)手術的難易程度、手術時間長短、患者具體病情等制定護理對策,按照流程操作,護理流程中有關風險管理的內(nèi)容包括術前訪視、術前患者準備確認、術前藥械清點、患者確認、置管、連接監(jiān)護裝置、麻醉配合、體位安排、氣腹管理、術中病情監(jiān)護、術后蘇醒期管理等,醫(yī)院建立有術前雙人核對制度、簽名制度、崗位管理制度、質量反饋制度,以幫助護理質量的改進。
1.2.2 風險管理前后 (1)組織與問題分析:組建護理小組每組5人,調(diào)取既往手術室護理報告,結合相關文獻,對20名手術室護士進行訪談,用柏拉圖分析法、風險分析法進行風險強度的分析,得出當前手術風險事件主要為術中呼吸循環(huán)紊亂、術后低體溫、護士出室、巡回護士通報不及時、醫(yī)護配合問題、深靜脈血栓形成、藥物問題以及儀器設備故障等,導致這些護理問題發(fā)生的原因主要為術前訪視不到位或無訪視、護士的風險管理意識不足、護理策略不規(guī)范等,據(jù)此制定以下護理對策。
表1 風險管理活動前后醫(yī)師對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s),分]
表1 風險管理活動前后醫(yī)師對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s),分]
時間 并發(fā)癥預防措施落實 巡回護士配合 器械護士配合 術前訪視 手術室環(huán)境活動后(n=80)活動前(n=80)t P 9.2±0.5 8.5±0.2 2.471 0.013 8.9±0.6 8.0±0.6 2.450 0.017 9.1±0.4 8.2±0.7 3.194 0.002 9.1±0.4 8.4±0.7 2.661 0.008 8.8±1.0 7.2±1.3 3.416 0.001
(2)主要對策:①強化護理風險意識,組織1次護理學習活動,通過詳實的資料,讓手術室護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危害,主要護理風險事件,風險是可以預防的,護士需要從自身做起,端正態(tài)度,認識到自己是護理的執(zhí)行者,有責任與義務改善質量,不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還需要積極主動地進行護理質量改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具有一定的循證思維,能夠自覺地調(diào)整護理策略,識別風險、控制風險。②進一步改善護理的流程,特別重視術前的風險評估,善于使用量表評估,量表主要針對并發(fā)癥,包括壓瘡、低體溫等,通過文獻分析、醫(yī)院實際情況,編制量表,隨后陸續(xù)建立了壓瘡風險預測量表、深靜脈血栓風險預測量表、術中呼吸循環(huán)紊亂預測量表,還有部分文獻相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識別高溫風險。③對于高危風險者,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對于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危險因素術前高凝狀態(tài)、手術時間>2 h、急診未采用藥物預防、年齡>75歲、有可能導致血栓因子形成的原發(fā)疾病,主要對策為規(guī)范術前準備、擇期手術者延遲準備的時間、術前進行液體管理降低血液粘稠度、必要的血液指標監(jiān)測等,又如低體溫,主要危險因素為手術時間>2 h、輸液、液體沖洗、老年人、開放性手術等,主要護理對策包括手術臺預熱、術中保溫以及主動加溫管理、氣液體保溫、術中口服水電解質溶液等[1]。④對于藥械問題,主要對策為加強術前信息核對,巡回護士、器械護士需要提前1 h清點藥械,在術前夜打印出需要準備的藥械、注意事項,病房護士需準備好患者的材料,巡回護士需要充分了解手術的護理需求特點、了解手術醫(yī)師操作的習慣、手術的流程特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與器械護士、巡回護士一起確認物品準備情況,雙人核對,確認藥械準備充足,反復確認器械電量充足,與后勤處做好合作,了解器械保養(yǎng)、故障發(fā)生情況。⑤做好護士的確認:手術室護士選擇需要能級化,盡量組隊工作,合理的安排手術工作,業(yè)務能力不足護士不能勉強進行手術室護理,狀態(tài)不佳護士不能進行難度較大、較長時間的手術護理。⑥護士自身需要確認好自己的狀態(tài),入室前確認自身飲食、膀胱狀態(tài),必要時先進食、排尿排便,避免生理問題出室[2]。⑦做好術中的風險標識工作,如對于容易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紊亂的患者,在呼吸機上粘貼紅色警示標識,對于器械、管道,采用不同的顏色以及醒目的顏色標志標識,如“閃點”表示為電凝等電氣化裝置,有時間限制的電凝刀等設備,標識為“S”。
活動前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活動前后,抽取80臺手術,由醫(yī)師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評價,包括并發(fā)癥預防措施落實、巡回護士配合、器械護士配合、術前訪視、手術室環(huán)境5個方面,采用VAS評分法進行評價。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滿意度指標采用(±s)表示,服從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良事件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活動后手術室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0.58%(31/293),其中低體溫2例、術中呼吸循環(huán)紊亂12例、麻醉問題5例、護士出室4例、藥械問題7例、醫(yī)護配合問題1例?;顒忧埃l(fā)生率則為32.75%(93/284),其中低體溫8例、術中呼吸循環(huán)紊亂35例、麻醉問題8例、護士出室11例、藥械問題26例、醫(yī)護配合問題5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9,P=0.000<0.05)。 活動后,醫(yī)師對手術室護理并發(fā)癥預防措施落實、巡回護士配合、器械護士配合、術前訪視、手術室環(huán)境滿意度高于活動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手術室護理風險的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作,但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關鍵還是在于發(fā)揮護士的能動性,同時逐步構建期針對主要護理風險的護理流程與制度。在普外科,許多手術較簡單、常見,存在的護理風險容易被忽視,如沒有訪視、體位管理不到位、護士出室較頻繁等問題時有發(fā)生。醫(yī)院在分析了手術室的主要護理風險后,首先重視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同時建立了術前的風險評估、高危風險者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加強術前信息核對、做好護士的確認、做好術中的風險標識工作,結果顯示,相較于2015年1—4月,2017年1—4月份的手術室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下降,有效保障了護理安全。與此同時醫(yī)師對護理的滿意度也顯著提高,包括并發(fā)癥預防護理落實、器械護士配合等工作的滿意度均分均在8.5分以上。需注意的是,部分護理風險控制措施仍未能落實到位,今后需進一步加強管理。
[1]徐彥,陳茜,陸建平,等.術后蘇醒室低體溫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J].復旦學報,2016,43(3):302-305.
[2]馮漫.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有效溝通法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9):161-163.
Application of Risk Consciousness 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Operation Room
LIU Jie
Operation Room,Chongqing Jiulongpo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400051 China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consciousness 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operation room.Methods 284 cases were performed by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15 before the application.293 cases were performed by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17 after the applica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10.58%(31/293)after application,lower than that before application 32.75% (93/284).After the application,physician took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complications,nurse coordinated,instrument nurse cooperated,preoperative interview was completed,satisf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of the operation room was higher than befor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Operation room;Risk management;Nursing
R47
A
1672-5654(2017)07(c)-010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1.103
2017-05-25)
劉杰(1994-),男,重慶人,??疲o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