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峰+潘雪梅+吳建峰+畢宏生
【摘 要】目的:分析青少年漸進多焦點鏡片延緩近視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佩戴普通單焦鏡片(SVLs)和青少年漸進鏡片(PALs)的近視患者并按時在佩戴一年時復查的資料,觀察療效 結果:PALs比SVLs屈光度增加比較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PALs能延緩近視的發(fā)展。
【關鍵詞】青少年漸進多焦點鏡片;近視;延緩
屈光不正是最常見的人類視覺障礙。在東亞許多城市,70%青少年受到近視的影響[1]。雖然可以通過光學手段或者手術矯正治療近視,但在發(fā)達國家或者是發(fā)展中國家,錯誤或者欠矯近視是引起視覺損害的最常見因素[2]。近視可造成許多眼睛病變。延緩近視的發(fā)展勢在必行。目前得到較廣泛應用控制青少年近視的方法主要有PALs、硬性透氣性角膜接觸鏡和角膜塑形鏡。本文對PALs是否延緩近視進行了研究。
1 資料
收集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佩戴SVLs56人,其中男25人,女31人,共112只眼;PALs49人,其中男23人,女26人,共98只眼,佩戴兩種眼鏡的青少年年齡均在9~16歲,初始配鏡度數(shù)為-0.75~-3.00D。青少年在一年復查視力時間前后不差15天。兩組在性別、初始配鏡度數(shù)、年齡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所有柱鏡度數(shù)均已折合成球鏡度數(shù)。
2 方法
根據配鏡者的不同情況,采用1%阿托品眼膏或者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散瞳,排除假性近視后,待瞳孔完全恢復后,專業(yè)驗光師采用綜合驗光儀進行醫(yī)學精確驗光,確定配鏡處方,佩戴后的視力≥1.0。戴鏡后感覺良好,活動、學習等無不適。一年后復診時,隨機驗光師在不知其佩戴何種眼鏡的情況下,用相同的方法進行綜合驗光儀醫(yī)學驗光。驗光后視力≥1.0。用兩次測定的眼鏡處方的差值,進行分析。
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處理數(shù)據,進行t檢驗,求P值。
4 結果
兩組在初始度數(shù)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佩戴SVLs和PALs一年后屈光度增加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1。
5 討論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發(fā)病率逐年增長,患病率高達30%,而且呈現(xiàn)出低齡化等特點。在中國廣州的荔灣區(qū)15歲兒童近視率達到79.9%[3]。生理性近視是生物、環(huán)境和個體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結果。Saw等人發(fā)現(xiàn)在中國的小學生近視的人的閱讀比非近視的人閱讀量大[4]。當過度性的閱讀或者是近距離的工作增加了近視的風險,其他的環(huán)境因素(例如參加戶外運動)展示了防護性的作用。研究顯示,在孩童時期多的戶外時間和參加戶外運動有低的近視發(fā)生率。遺傳的研究已經在雙胞胎(包括血緣關系和核心家庭)研究[5]得出數(shù)據,這些報道提供了一致性的高的遺傳可能性。更極端的近視甚至顯示了更大的家庭聚集形式[6]。
近年來,國內報道了大量的控制近視的眼鏡,例如周邊控制技術和PALs控制近視延緩發(fā)展。PALs延緩近視發(fā)展的原理是:在整個鏡片由上至下的逐漸改變該種鏡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徑,來實現(xiàn)鏡片屈光度逐漸向正向變化,使配戴者在不付出或者只需付出適量的調節(jié)情況下,即對遠、中、近距離的物體都有連續(xù)性的視點,從而達到視物自然、佩戴舒適的目的。
筆者對我院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配制SVLs和PALs的青少年進行了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了兩種眼鏡增長度數(shù)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了PALs具有延緩近視發(fā)展的作用。由于兩組病例數(shù)較少,而且佩戴兩種眼鏡的眼只數(shù)不同,佩戴的時間僅為一年,例如看書時間、戶外運動等諸多因素并沒有考慮,因此,如果能將各種因素計算在內而漸進眼鏡能延緩近視的發(fā)展,則可以有效減緩我國近視中高度近視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Lin LL, Shih YF, Hsiao CK, et al.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aiwanese schoolchildren: 1983 to 2000. 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 2004; 33:27–33.
[2]Munoz B, West SK, Rodriguez J, et al. Blindness, visual impairment and the problem of 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 in a Mexican-American population: Proyecto VER.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 43:608–614.
[3]He M, Zeng J, Liu Y, et al. 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urban children in southern chin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4; 45:793–799.
[4]Saw SM, Hong RZ, Zhang MZ, et al. Near-work activity and myopia in rural and urban schoolchildren in China. J Ped Ophthalmol Strab. 2001; 38:149–155
[5]Wojciechowski R, Congdon N, Bowie H, et al. Heritability of refractive error and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myopia in an elderly American populatio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5;46:1588–1592.
[6]Wojciechowski R, Congdon N, Bowie H, et al.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hyperopia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of siblings in. Ophthalmology. 2005; 112:78–83.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