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入場理論:架構、運用及意蘊

        2017-09-04 02:39:00吳吉東蔡龍權
        外國語文 2017年4期
        關鍵詞:定式所指勾畫

        吳吉東蔡龍權

        (1.上海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234; 2.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入場理論:架構、運用及意蘊

        吳吉東1,2蔡龍權1

        (1.上海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234; 2.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入場理論是基于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發(fā)展完善起來的。本文從理論架構、理論運用和理論意蘊三個維度對入場理論進行綜述:入場概念、入場元素特征、入場策略、入場平行性與非平行性、入場本質等構成入場理論主要內容,使其成為認知語法中的核心理論;入場理論跨語言和語內研究豐富發(fā)展了原入場理論及其研究視域;入場理論是對認知語言學及認知科學的一種開拓性研究,揭示概念化主體對某一事物或言語事件的感知、體驗和表征的一般規(guī)律,為英語教學提供認知理據。

        入場理論;名詞短語;定式小句;入場元素

        0 引言

        “入場”(Grounding)最初是Langacker (1991a: 96/240) 基于“圖形-背景”(figure-ground)中“ground”提出的概念,他將“入場”這一概念發(fā)展為認知語法一套核心理論 (Langacker, 1991b: 318-324; 1999: 218-222; 2002a: 1-28),即入場理論*關于Grounding Theory不同學者有不同翻譯:完權在 《入場理論:認知語法的新進展》文中譯成“入場理論”;牛保義在《情境植入——認知語法研究的一條進路》文中譯成“情境植入理論”;邢曉宇在其博士論文中譯成“認知入景理論”。本研究取“入場理論”。。Taylor (2002: 344-436)用通俗語言對入場理論進行論述和闡釋,使入場理論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Brisand (2002)、?stman & Mirjam (2005)、Mortelmans (2006: 151-176)等學者對入場理論完善和發(fā)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近幾年,Langacker (2008: 259-309; 2009: 148-184) 對入場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完善和發(fā)展,提出入場系統(tǒng)理論和名詞短語與定式小句入場平行性觀。完權 (2009: 27-34)、牛保義 (2015: 16-22)等對入場理論作了引介和述評,這對該理論運用于漢語入場體系研究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本文擬從理論架構、理論運用和理論意蘊3個維度對入場理論進行全面深入綜述,力圖揭示入場理論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及其未來研究趨勢。

        1 入場理論的架構

        入場理論是基于英語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發(fā)展完善起來的。入場元素把相關概念組織起來,在言語事件參與者心理空間建立起所指事物或事件與認知場景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獨特語法屬性,發(fā)揮著入場功能。

        1.1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概念

        名詞短語入場是指名詞通過指示代詞(this、that、these、those)、冠詞(the、a/an)、入場量化詞(all、most、some、no、every、each、any)等入場元素,轉為名詞短語(full nominal),從名詞的類概念(type conception)中挑出(singling out)例概念(instance conception),勾畫名詞短語所指事物(thing),言語參與者(言者和聽者)通過名詞短語入場元素,將其注意力指向所勾畫的事物 (Langacker, 2008: 259-309; 2009: 148-289);定式小句入場是指動詞通過時態(tài)(現在時和過去時)和情態(tài)動詞(can、will、may、shall、must)入場元素,轉為定式小句,從動詞的類過程(type of process)定位(locating)一個例過程(instance of process),勾畫言語事件發(fā)生:過去的還是現在的、現存的還是假設的、真實的還是想象的、可能的還是不太可能的(Taylor, 2002: 390)。在整個言語情境中,包括所勾畫的事物或言語事件中任何話語、言語事件參與者(言者和聽者)及其互動、言談言語事件的時間和即時的物理語境,稱之為定式小句認知場景(Evans, 2007: 98)。

        1.2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元素特征

        第一,入場元素本質特征——認知性。Lan-gacker(2002b: 29-40;2008: 259-309; 2009: 148-289)認為入場元素是把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事物或言語事件與認知場景聯(lián)系起來,同時將言語參與者注意力指向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勾畫的事物或言語事件,實現對所勾畫的事物或言語事件的認知控制,整合到已有概念系統(tǒng)中,發(fā)揮入場功能。第二,入場元素識解特征——主觀性。入場元素把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勾畫的事物或言語事件與認知場景聯(lián)系起來,并將其凸顯在注意臺上,但自身并不明確提及認知場景,而是作為隱含成分置于所勾畫事物或言語事件的概念基底中(conceptual substrate)。根據Langacker的主客觀識解理論(2009: 148-289),凸顯在注意臺上的具體事物或言語事件獲得最高程度客觀識解。而處于概念基底的入場元素獲得最大主觀性識解;第三,入場元素過程特征——語法化。Langacker(2002b: 29-40; 2008: 259-309; 2009: 148-289)認為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元素(指示代詞、冠詞、入場量化詞、現在時、過去時和情態(tài)動詞)具有高度語法化特征。如冠詞和時態(tài)語法化程度極高,失去了獨立使用功能。第四,入場元素功能特征——語法性。其中冠詞和時態(tài)入場元素不可以單獨使用,必須和名詞或動詞一起,勾畫所指事物或言語事件。另外,指示代詞、入場量化詞或情態(tài)動詞入場元素是圖式化的事物或言語事件,在特定言語情境中,可替代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充當分句主語、賓語或謂語(Langacker,2002a: 12-15)。第五,入場元素形義特征——外顯/隱含/間接性和有定/量化性。Langacker(2008: 259-309)根據形式特征,將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元素分為外顯入場元素、隱含入場元素和間接入場元素三種;根據語義特征,把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元素分為定化和量化(Langacker,2002b: 29-40)。無論入場元素是何種形義特征,都是用明確界定和高度識別的方式,將已入場的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事物或言語事件與認知場景聯(lián)系起來,并凸顯在注意臺上。

        1.3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策略

        名詞短語入場除了借助于入場元素進入認知場景外,還可以有其他入場策略,Langacker(2004: 77-113)把名詞短語入場概括為四種策略:描寫策略、直指策略、專名策略和量化策略。描寫策略是指用無限詞匯和語法來描述任何一種可以想象的事物。對于諸多同類的事物,描寫策略并不能明確名詞短語所指;直指策略是指在特定言語情境中用相對方式和手段來識別名詞短語所指,如一個男孩在糖果店里說“I want this and this and this and this and this”,這五個this可能是指五種不同類型糖果;專名策略是指對心理空間中的每個事物都貼上一個獨特歸約性標簽。由于世界有萬物,且不同文化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標簽,專名策略是難以達成對所有可能的名詞短語所指;量化策略是指用比例量化詞(如no、 some、most、 all)和代表量化詞(如any、each、every)從類概念中挑出某實例作為名詞短語所指,前者常用在不可數名詞前,后者常與可數名詞單數連用。通過量化策略勾畫的名詞短語所指事物,就其本質而言,都是虛擬的實體,如every sparrow 和most angels。

        需要說明的是,在名詞短語入場過程中,直指策略與量化策略彼此排斥和羨余,語義互不兼容,不可說the all cameras。描寫策略和直指兩策略結合,可精細勾畫名詞短語所指:描寫策略側重于分類性名詞短語所指,可以縮小類概念范圍(t: type),通過描寫策略,言語事件參與者可從備選(candidates)中選出(selecting)質性一致的合格選項(eligible candidates),用實箭頭表示;直指策略側重于特定言語情境名詞短語所指,言語事件參與者通過指示代詞等入場元素(G)從同類型的合格選項中挑出(singling out)一個具體實例用虛箭頭表示,如圖1所示。

        圖1 描寫和直指結合策略(Langacker, 2008: 278)

        描寫策略和直指策略在精細勾畫名詞短語所指時,其順序遵循象似性原則:名詞是名詞短語的核心,根據為核心名詞提供語義信息的梯度,入場元素不提供任何語義信息,處于核心名詞最外圍,描寫策略的詞語和語法提供語義信息,離核心名詞近,最能夠說明核心名詞語義性質和特征的詞匯,離核心名詞最近。Taylor(2002: 344-345)將完整名詞短語邏輯結構順序概括為:grounding (quantification (instantiation (specification (type) ) ) ),如the (three (broken (chairs) ) ) )。

        定式小句入場策略不同于名詞短語,即定式小句入場只借助于入場元素進入認知場景。Langacker(2008: 296-300)把情態(tài)動詞和時態(tài)歸類為入場元素,而把完成式(have +-ed)、進行式(be + -ing)和被動式(be + -ed)視為入場結構。從認知角度看,時態(tài)和情態(tài)動詞作為入場元素,其本質具有認知性,可將言語參與者注意力引向定式小句勾畫的言語事件,定位已入場的言語事件發(fā)生在言者說話時間之前、之時或之后,或可定位已入場的言語事件發(fā)生的潛在可能性,發(fā)揮入場功能;完成式、進行式和被動式不具備入場功能,只是用一種特定方式來凸顯已入場的言語事件過程某一個方面,是已完成,還是正在進行,抑或表示被動。從語法角度看,時態(tài)和情態(tài)動詞作為入場元素,是定式小句必需的,不可用于非定式小句;完成式、進行式和被動式具有選擇性,可用于定式小句,也可用于非定式小句。

        1.4 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平行性和非平行性

        Langacker (2009: 148-184)通過對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系統(tǒng)梳理,提出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平行理論。由于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勾畫對象不同,還存在非平行性。

        1.4.1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平行性

        平行性首先體現在類型和實例上。名詞或動詞勾畫是類事物或類過程,名詞或動詞通過入場元素轉為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從類概念中挑出一個具體實例,勾畫真實的或非真實的事物或言語事件,所勾畫的事物或言語事件成為認知場景中注意臺上焦點而被凸顯,作為認知場景中隱含的言語事件參與者(言者和聽者)處于認知場景中注意臺下,他們彼此互動將其注意力指向勾畫的事物或言語事件,如圖2所示。

        圖2 名詞短語與定式小句入場(Langacker, 2009: 150)

        平行性體現在即時性和非即時性上。指示代詞this/these勾畫名詞短語,所指事物在認知場景中離言者近,具有即時性。指示代詞that/those則反之,具有非即時性;現在時(零形式(?)或-s/es)勾畫定式小句,所指言語事件離認知場景中言者說話時間近,或說話時刻正在發(fā)生,具有即時性,過去時(-ed)則反之,具有非即時性。情態(tài)動詞勾畫定式小句,所指言語事件是一種潛在發(fā)生,也具有即時性與非即時性特征,由近距離基式情態(tài)動詞(may、can、shall、will)勾畫的言語事件離現實較近,發(fā)生可能性大;由遠距離變式情態(tài)動詞(might、could、should、would)勾畫的言語事件離現實遠,發(fā)生可能性小(Langacker, 2011)。

        平行性體現在入場元素有定化和量化分類上。名詞短語有定入場元素包括指示代詞(this/that、these/those)和定冠詞the,量化入場元素包括不定冠詞零形(?)、(a/an)、入場量化詞(no、some、most、all、any、every、each);定式小句有定入場元素包括現在時(?/-s/-es)和過去時(-ed),量化入場元素包括近距離基式(can、may、will、shall和must)和遠距離變式的情態(tài)動詞(could、might、would和should)。(Langacker, 2002a: 1-28)

        1.4.2 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非平行性

        名詞短語通過入場元素勾畫事物,定式小句通過入場元素勾畫言語事件,由于勾畫對象不同,還存在非平行性。

        非平行性首先體現在識別和發(fā)生上。名詞短語入場,是從無數同類事物中挑出一個具體實例。類概念中有無數事物實例同時存在,這現狀會持續(xù)下去,直至發(fā)生變化。對于無數事物實例,名詞短語入場的首要任務是識別,而不是存在;定式小句入場,勾畫言語事件發(fā)生。同類無數言語事件實例并不同時存在,在特定時刻,言語參與者只能注意到一個言語事件實例。

        非平行性體現在自主和依存上。名詞短語勾畫一個具體事物,無須激活其他概念參與,具有獨立自主性;定式小句勾畫一個言語事件,需要激活和依賴其他概念參與,名詞短語所指事物成為定式小句勾畫言語事件的一部分。換言之,言語事件發(fā)生是通過參與者實現的,而事物識別只是和言語事件發(fā)生相關,但并非充分必要。

        非平行性體現在有效控制與認知控制上。名詞短語入場側重對勾畫事物認知控制,言語參與者借助入場元素,將注意力指向所勾畫的事物,并整合到不斷發(fā)展的現實概念中,凸顯所勾畫事物在現實概念中的位置,實現對已入場名詞短語所指事物認知控制;定式小句入場包含對勾畫言語事件有效控制和認知控制,言語參與者通過時態(tài)或認知意義情態(tài)動詞*情態(tài)動詞按照意義可分為認知意義情態(tài)動詞和詞源意義情態(tài)動詞,前者側重指向動作發(fā)生可能性,后者側重指向動作發(fā)生致使性。入場元素,將注意力指向所勾畫的言語事件,定位已入場的言語事件發(fā)生時間或發(fā)生的可能性,實現對已入場定式小句所指言語事件認知控制。言語參與者通過詞源意義情態(tài)動詞和零形祈使構式,致使已入場的言語事件發(fā)生,如You must leave或Leave! 言者憑借“I”的權威,進行互動和力量傳遞,致使聽者leave動作發(fā)生,實現對已入場定式小句所指言語事件有效控制。

        1.5 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的入場本質

        名詞短語入場本質是所指事物與認知場景之間關系如何影響一個名詞短語形式和語義。Langacker認為名詞短語是音位和語義配對的象征結構,是言語參與者(言者和聽者)對名詞短語所指事物與認知場景關系認知、體驗和概念化結果。名詞是由諸多實例構成類型,言語參與者(言者和聽者)借助于入場元素,從諸多實例中挑出名詞短語直指。現以完整名詞短語that apple為例,來闡釋名詞短語的入場本質(Langacker, 2004: 77-113),如圖3所示。

        圖3 完整名詞短語入場 (Langacker, 2004: 87)

        Langacker認為,apple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特征的文化知識類概念,用小a圓圈表示,它是由諸多復雜程度不一的概念疊加而成,組成認知域,用方框表示:如屬性,包括顏色、大小、形狀;功能,包括吃、烹飪、藥理作用(即遠離醫(yī)生);文化聯(lián)系,包括蘋果餡餅、蘋果電腦標識;其他方面,包括生長、采摘、脫皮等,這些概念用不同小a圓圈表示。言者(S:speaker)言及that apple時,由于離自身較遠,多伴有手勢,表征其意指,如蘋果電腦,虛線單箭頭表示,蘋果電腦概念就從諸多概念中被挑出來,凸顯于認知域中心位置,用加粗小a圓圈表示,有關apple的其他概念就被置于邊緣。聽者(H:hearer)憑借認知能力、that的語言知識和共享言語情境,與言者進行互動和語義協(xié)商,用互為相反虛線單箭頭表示,聽者將其注意力指向言者意指,用虛線單箭頭表示,明確言者that apple所指,即蘋果電腦,構成了完整名詞短語that apple認知場景。在整個言語情境中,that apple就是其音位和蘋果電腦配對的象征結構,是言語參與者認知、體驗、互動、協(xié)商和概念化的結果。

        定式小句入場本質是所指言語事件與認知場景之間關系如何影響一個定式小句形式和語義。Langacker(2008:259-309)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當前時間來感知和體驗世界,構建現實概念。言語參與者(言者和聽者)根據認知場景提供認知參照點,對言語事件感知、體驗和概念化,形成意象圖式,表征為定式小句,該定式小句成為這個言語事件和音位配對的象征結構,成為言語參與者(言者和聽者)現實概念的一部分。這個現實概念包括物理事件,也可指社會、心理現象,具有層次性和多維性。

        現以Jill be pregnant(Jill懷孕)言語事件為例,來闡釋定式小句入場本質。在整個言語情境中,言者根據現時Jill的明顯體型特征,通過現在時入場元素,將骨干小句Jill be pregnant(Jill懷孕)概念化為即時現實概念,即Jill is pregnant;或言者根據現時Jill不是很明顯的體型特征,通過情態(tài)動詞could入場元素,將Jill be pregnant(Jill懷孕)概念化為現實概念之外的可能性猜測,即Jill could be pregnant。聽者訴諸認知能力、現在時或情態(tài)動詞could的語言知識和共享的言語情境,與言者進行互動和語義協(xié)商,將注意力指向言者勾畫的物理或心理言語事件:Jill is pregnant或Jill could be pregnant,最終言語參與者(言者和聽者)整合各自的現實概念,勾畫Jill be pregnant(Jill懷孕)不同層次和維度的言語事件狀態(tài)。

        2 入場理論的運用研究

        入場理論是基于英語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發(fā)展、完善起來的,人類體驗、感知和認識世界是相通的,入場具有語言的普遍性,由于表征世界的語言有各自特征,因此,每種語言入場元素、入場策略和入場系統(tǒng)應不盡相同?;谶@樣的假設,研究者開啟了入場理論的跨語言研究。

        2.1入場理論的跨語言研究

        Laury(2002: 83-111)以芬蘭語為語料,探究第三人稱形式使用,研究認為,認知場景隨言語參與者彼此互動而變化,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認知場景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是由言語參與者共同構建,彼此共享。De Mulder & Vetters(2002: 113-149)以入場理論為框架,探討法語中過去式(imparfait)認知定義,研究表明,通過獲得言語情境線索可識別言語點或話語時間。Janssen(2002: 152-193)根據日語人稱代詞、指示詞和時態(tài)在語義上具有指稱特征,提出一個言語情境認知框架。另外,有研究者探討波蘭語、德語、西班牙語、荷蘭語入場述義*關于Grounding predications和grounding elements,筆者email請教過Langacker,他回復兩者沒有本質區(qū)別,前者側重意義和功能,后者側重形式。牛保義在文章《情境植入——認知語法研究的一條進路》中將Grounding predications譯成情境植入述謂。完權在《入場理論:認知語法的新進展》文中譯成“入場表述”。本文譯為入場述義。及其入場功能。研究較一致認為,入場述義范圍不應局限于高度語法化成分上,還應包括詞匯和語氣成分。這些研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入場理論。

        近年來,國內有研究者開始用入場理論來研究漢語入場及相關語言現象,邢曉宇(2015)在入場理論框架中探究現代漢語名詞修飾語的功能和語序漂移,提出了“限制性包含描寫性”的模式,揭示了該模式的認知理據。盧鑫瑩(2012)以入場理論為理論框架,基于漢語真實語料,探討漢語單個名詞*盧鑫瑩在《現代漢語光桿名詞語義的認知語法研究:情境植入視角》一文中用光桿名詞。入場,為漢語單個名詞認知語義提供統(tǒng)一識解。李國宏(2013)以入場理論為模型基礎,輔以歷時主觀化理論、心理空間理論及語用學相關理論,對漢語中的方所成分、性狀成分、否定成分和小句成分在句法中的鏡像換位現象做了研究。這些研究有助于推進現代漢語入場體系構建,完善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語法體系。

        2.2 入場理論的語內研究

        入場理論用于英語語內研究,主要聚焦在英語復句和語篇層面上。吳吉東(2011: 4-8)將入場理論拓展到英語復句層面,探討了英語名詞性分句入場,揭示了陳述分句、yes-no/選擇疑問分句、wh-疑問分句和wh-關系分句成為名詞性分句入場路徑。后來他和蔡龍權(2014: 54-58)以入場理論為框架,探討了英語關系分句入場,揭示了限制性關系分句、非限制關系分句、雙重關系分句和嵌入式關系分句入場路徑和認知機制。Radden & Dirven(2007: 90)將入場理論用于英語敘事語篇研究,識解語篇組織和發(fā)展過程,研究認為,言者首先用不定冠詞入場元素把聽者或讀者的注意力指向名詞短語所指實例,在其心理空間勾畫出這些實例的現實存在,起著開啟語篇作用。然后,言者通過定冠詞入場元素和人稱代詞,把現實存在實例轉為直指實例,同時用定冠詞入場元素勾畫新共享的所指,在聽者或讀者心理空間創(chuàng)生新的信息,推動語篇發(fā)展,如此循環(huán)往復,聽者或讀者憑借認知能力和共享語言知識,不斷調整心理空間和認知場景,達成對敘事語篇語義理解和構建。在入場理論框架中研究英語復句和語篇,拓展了入場理論及其研究視域。

        3 入場理論的意蘊

        入場理論揭示言語參與者對某一事物或言語事件感知、體驗和表征的一般規(guī)律。認知科學是研究人類智能和工作原理,探討人類思維活動和機制,如信息加工機制、語言工作機制等。認知語言學作為認知科學一個分支,強調身體感知和體驗,通過對概念結構和意義研究,探究語言事實背后的認知方式。認知語法已成為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其中入場理論已發(fā)展為認知語法中核心理論,是對認知科學以及認知語言學一種開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3.1 入場理論的理論價值

        第一,佐證控制循環(huán)論。入場理論揭示的是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與其各自的認知場景之間的關系如何影響形式和語義,揭示言語參與者如何感知和體驗世界,然后范疇化為意象圖式,從而構建自身現實概念。在言語情境中,言語參與者借助入場元素,通過互動,瞬間將其注意力指向共同話語所指,實現對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的有效控制,并將其所指整合到自身現實概念中,確立了所指在現實概念中的位置或狀態(tài),以區(qū)別于類概念中其他實例,實現對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的認知控制。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是對控制循環(huán)論的有力佐證。

        第二,挑戰(zhàn)TG學說。喬姆斯基TG學說采用心智本體方法,探究獨立于其他認知能力的內在語言系統(tǒng),探究用有限語法生成無限的合乎語法的句子及其心智過程,追求先天的普遍語法及其心理,認為語言是個自治的、生成性的系統(tǒng),獨立于其他知識和認知能力(王寅 2006: 29)。入場理論構建是基于言語參與者感知、體驗、互動、協(xié)商,來確定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認為現實概念系統(tǒng)即語言,是客觀現實、生理基礎、心智作用、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獨立自治的系統(tǒng),是人的一般認知能力的一部分。無疑入場理論是對喬氏TG學說一次挑戰(zhàn)。

        第三,引深功能學說。功能學派是對語言的交際功能和使用情景作研究,包括社會文化因素、語境因素和相關知識,認為語言是社會文化語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開放的和具有社會功能的系統(tǒng),強調環(huán)境、生物、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對語言表達的影響。入場理論強調認知場景對名詞短語或定式小句所指的影響,包括言語事件中的所有話段、參與者及其互動、言談的時間和即時的物理語境以及心理語境,參與者共享的社會、文化和百科知識等。入場理論將功能學派研究引向深入,它不僅關注功能學派所關注的概念化事物或事件的自然語境,還關注言語參與者心理語境和認知方式,是對功能學派研究的豐富和發(fā)展。

        3.2 入場理論的實踐意義

        第一,指導跨語言研究。入場理論雖然是基于英語本族者體驗、感知和認識世界構建起來的,揭示英語語言范疇化和概念化的世界方式、策略和體系,但人類是在構建現實概念過程是相通的,入場具有語言的普遍性,入場理論可為探究不同語言表征世界的路徑、策略和體系提供理論框架,這是入場理論未來研究一個重要趨勢。

        第二,提供認知理據。入場理論可為英語教學提供認知理據,給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得英語教學變得富有理據性和趣味性。如教師可結合言語物理情境進行時態(tài)教學,識解現在時(零形式?或-s/es)表征定式小句所指言語事件離言者說話時間近,如He knows a little Japanese / You play piano well,具有即時性;識解過去時(-ed)表征定式小句所指言語事件離言者說話時間遠,發(fā)生在言者說話之前,如Jack borrowed two books from the library yesterday,具有非即時性。教師也可結合心理語境進行過去時(-ed)教學,識解過去時可表征言者希望能夠得到對方幫助的愿望,如I wondered if you could help me with my English。將入場理論用于英語教學是未來研究的另一個重要趨勢。教師可結合完整名詞短語邏輯結構順序進行名詞短語教學。

        第三,拓展研究視域。入場理論基于英語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發(fā)展、完善起來的,將其用于復句和語篇研究,拓展原研究視域,可為英語各類復句和語篇認知路徑和認知機制提供統(tǒng)一識解,克服基于各類理論假設研究得到的不一致甚至相左的研究結果。英語復句和語篇是入場理論未來研究一個重要領域。

        4 入場理論的不足

        入場理論對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入場具有較強的解釋力,揭示英語本族語者感知、體驗和表征事物和言語事件一般規(guī)律。然而,人們感知、體驗和表征世界并不總是以名詞短語和定式小句形式,通常會以更為復雜的復句或語篇形式來表征世界。因此,入場理論需要不斷完善,以揭示人們感知、體驗和表征復雜言語事件一般規(guī)律。

        另外,Langacker將入場元素限定為高度語法化成分上,即指示代詞、冠詞、入場量化詞、現在時、過去時和情態(tài)動詞。然而,其他研究者研究認為,入場元素還應包括關系詞和語氣等成分。

        Brisard, F. 2002.Grounding:TheEpistemicFootingofDeixisandReference[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De Mulder, W.& C. Vetters. 2002.The Frenchimparfait, determiners and grounding [G]∥Brisard, F.Grounding:TheEpistemicFootingofDeixisandReferenc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13-149.

        Evans, V. 2007.AGlossaryofCognitiveLinguistics[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

        這要求式(33)的右邊必須是正定的,但是在計算過程中,等式的右邊由于含有相減的項,對舍入誤差十分敏感,很容易因為舍入誤差的積累,使結果失去正定性。因此還需對狀態(tài)估計協(xié)方差的平方根矩陣作如下修改:

        Janssen, Theo A. J. M.2002. Deictic principles of pronominals, demonstratives, and tenses [G]∥ Brisard, F.Grounding:TheEpistemicFootingofDeixisandReferenc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52-193.

        Langacker, R. W.2008.CognitiveGrammar:ABasicIntroduction[M].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59-309.

        Langacker, R. W. 1991b.Concept,Image,andSymbol:TheCognitiveBasisofGrammar[M].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Langacker, R. W.2002a. Deixis and subjectivity [G]∥ Brisard, F.TheEpistemicFootingofDeixisandReference.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28.

        Langacker, R. W.1991a.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DescriptiveApplicationVol. 2 [M]. Standford,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acker, R. W.1999.GrammarandConceptualization[M].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事務所的規(guī)模與審計質量成正相關。從獨立性來講,大規(guī)模的事務所擁有更多的客戶,失去部分客戶對自身的影響不大,能夠保持較高的獨立性不受客戶威脅和制約。從專業(yè)性角度,大規(guī)模的事務所CPA人數更多,執(zhí)業(yè)技能掌握越熟練,從而保證審計質量。

        Langacker, R. W. 2009.InvestigationsinCognitiveGrammar[M].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48-184.

        Langacker, R. W. 2004. Remarks on Nominal Grounding [J].FunctionsofLanguage(1): 77-113.

        Langacker, R. W. 2002b. Remarks on the English Grounding System [G]∥ Brisard, F.Grounding:TheEpistemicFootingofDeixisandReferenc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9-40.

        Langacker, R. W. 2011. The English Present: Temporal Coincidence vs. Epistemic Immediacy [G]∥ Patard, A. & F. Brisard,CognitiveApproachestoTense,AspectandEpistemicModalit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Laury, R.W. 2002. Interaction, grounding and third-person referential forms [G]∥ Brisard, F.Grounding:TheEpistemicFootingofDeixisandReferenc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83-111.

        Mortelmans, T.2006. Langacker’s ‘Subjectification’ and ‘Grounding’: A more gradual view [G]∥ Athanasiadou, A.etal.Subejectification:Variouspathstosubjectivit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51-176.

        ?stman, J. & F.Mirjam. 2005.ConstructionGrammars:CognitiveGroundingandTheoreticalExtension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Radden, G., & R. Dirven.2002.CognitiveGrammar[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Taylor, J. R.Cognitive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國宏. 2013. 基于主觀性理論的漢語鏡像成分句法和語義功能研究 [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盧鑫瑩. 2012. 現代漢語光桿名詞語義的認知語法研究:情境植入視角 [D]. 開封:河南大學.

        牛保義. 2015. 認知語法情景植入研究綜述 [J].外語學刊(5): 16-22.

        完權. 2009. 入場理論:認知語法的新進展 [J].外國語(6): 27-34.

        王寅. 2006. 認知語言學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吳吉東, 蔡龍權. 2014. 入場理論框架中的英語關系分句認知識解[J].外語學刊(6): 54-58.

        吳吉東. 2011. 入場理論框架下的英語語法名詞性分句認知路徑研究 [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3): 4-8.

        邢曉宇. 2015. 認知入景視角下現代漢語的修飾語研究:功能與語序漂移 [D]. 重慶:西南大學.

        蔡龍權,男,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研究。

        責任編校:朱曉云

        The Grounding Theory: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Implication

        WUJidongCAILongquan

        The Grounding Theory is well developed from based-on research into full nominal and finite clause ground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Grounding Theory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implication: Grounding concept, grounding element features, grounding strategies, grounding parallelism/non-parallelism and grounding essence etc. jointly compose of the Grounding Theory, which has become a core theory in Cognitive Gramma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ing Theory in cross-language and intrinsic English research enriches its theory and expands its research field. The Grounding Theory is a pioneering research in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 exposing a general law of the conceptualizers’ perceiving, experiencing and expressing a thing or event in the cognitive ground, which can provide cognitive evidence for English teaching.

        the Grounding Theory; full nominal; finite clause; grounding element

        H0-06

        A

        1674-6414(2017)04-0058-07

        2017-02-17

        吳吉東,男,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定式所指勾畫
        邵焜琨:勾畫環(huán)保產業(yè)新生態(tài)
        華人時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54
        遺忘者
        山花(2020年6期)2020-06-19 08:50:32
        養(yǎng)生方法定式多 因人而異是關鍵
        隨機線性互補問題的無約束優(yōu)化再定式
        論《群音類選》的編選類分及其官腔類所指
        中華戲曲(2018年2期)2018-08-27 10:05:56
        突破思維定式,強化解題方法
        正義概念的所指霸權和能指反抗
        找一找
        我國反腐敗立法路線圖如何勾畫
        公民與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 04:11:30
        鼻咽癌三維適型調強放療靶區(qū)勾畫的研究進展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不卡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www| 国产AⅤ无码久久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乱码琪琪一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熟女|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一区|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少妇无码吹潮|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黄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二区|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9| 男女交射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米奇777| 国产在线视频国产永久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看日本全黄色免费a级|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小池里奈第一部a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蜜桃| 人妻熟妇乱系列|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艳z门照片无码av| 国产久视频国内精品999| av免费网站不卡观看|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色黄网站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