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琳
·護理教育·
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核模式在中醫(yī)護理技能訓練中的應用
孫琳琳
目的:探討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核模式在中醫(yī)護理技能訓練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實習的護生73人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一帶一”技能訓練及出科操作考核方法;將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實習的護生82人設為觀察組,采用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核進行中醫(yī)護理技能訓練,在實習結束時采用自行設計量表評價兩組護生臨床綜合護理技能。結果:實習結束時觀察組臨床綜合護理技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生的臨床綜合技能,該模式值得推廣。
微格教學法;客觀結構化考核;中醫(yī)護理技能;訓練
中醫(yī)護理技術是中醫(yī)護理學的基礎與精華,是指導臨床開展中醫(yī)護理的基本技能[1]。目前院校中醫(yī)護理技術多采用實訓課程開展,即教師演示-講解操作要領-學生反復操作練習。臨床中醫(yī)護理技術多采用“一帶一”教學,即帶教老師在真實患者身上操作-學生從旁學習、練習-學生在真實患者身上操作。院校與醫(yī)院對于中醫(yī)護理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都采用“操作考核評分表”,該表一般分為3部分,即操作前(備物準備、禮儀、服飾等),操作中(核對、無菌觀念、操作步驟等),操作后(整體連貫性、理論知識、操作用時等)。傳統(tǒng)的教學、考核方式以機械化的練習、程序化的考核模式開展,培養(yǎng)出的護生重操作輕人文;硬性扣細節(jié),忽略評估后的應變。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微格教學法運用到臨床中醫(yī)護理操作訓練中,并以客觀結構化考核模式進行考評,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實習的護生73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1人,女62人;年齡(20.72±3.12)歲;大專學歷48人,本科學歷25人。將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實習的護生82人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5人,女67人;年齡(20.51±2.28)歲;大專學歷52人,本科學歷30人。排除標準:(1)非中醫(yī)院校畢業(yè),或在校期間未經(jīng)過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技能培訓的護生。(2)實習期間病假、事假超過3個月者。(3)在我院實習時長<10個月。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根據(jù)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護理學》第3版,結合臨床常用中醫(yī)護理操作,本次研究制定標準化操作視頻7項,分別為耳穴埋豆、艾條灸法、拔火罐法、穴位按摩、刮痧法、熱熨法、熏洗法。根據(jù)科室輪轉(zhuǎn)順序進行分組,每組5~7名護生。采用觀看標準視頻-練習-護生互錄反示教視頻-討論-練習(技能指導老師指導下)-臨床實操,進行中醫(yī)護理技能訓練。
1.2.1.1 觀看標準視頻 根據(jù)《中醫(yī)護理學》第3版教材,結合《廣東省中醫(yī)護理操作指南》由我們院3名獲獎“中醫(yī)護理操作能手”護士進行7項中醫(yī)護理操作的標準視頻錄制,并將標準化視頻刻錄成光盤發(fā)放給護生。
1.2.1.2 練習 院技能操作中心每周一、周四下午定時向護生開放,并由1名老師負責練習過程中的指導及答疑。
1.2.1.3 護生互錄反示教視頻 護生自備智能手機,小組內(nèi)相互錄制反示教視頻。
1.2.1.4 討論 小組將所有成員的反示教視頻進行播放,并針對反示教視頻中的疑問環(huán)節(jié)、錯誤環(huán)節(jié)進行討論,討論的方向為:為什么-如何做-怎樣避免再次發(fā)生-怎樣做更好。
1.2.1.5 練習(老師指導下) 護生根據(jù)討論、反思結果在老師指導下再次進行練習。
1.2.1.6 臨床實操 臨床帶教老師將中醫(yī)護理操作融入臨床實際病例中,采用護生病史匯報-辯證施護(以中醫(yī)護理操作為中心)-自我評價的方式。
1.2.1.7 護生出科考核采用客觀結構考核模式 考評地點:操作技能中心??荚u方式:采用標準化患者,客觀結構化考核。以中醫(yī)護理操作為中心設計4個考點模塊即病例分析、辯證施護、操作技能、應變能力。護生隨機在30例難度近似的病例中抽取1例案例,病例分析:讀題(2~3 min)-分析(3~5 min)-匯報分析結果(2~3 min);辯證施護:根據(jù)分析結果進行辯證施護(通過望診了解疾病本質(zhì);問診辨別疾病虛實;問診全部了解病情、切診探明疾病的性質(zhì),12~15 min);操作技能:根據(jù)辯證結果為患者(標準化患者,由我院經(jīng)過培訓的帶教組長承擔。)進行對應的中醫(yī)護理操作(15~20 min),將人文關懷、臨床思維能力考點植入操作考核中,例如: 標準化患者在刮痧過程中表現(xiàn)出冷顫動作、標準化患者在穴位按摩過程中詢問該穴位保健知識等。應變能力:設置操作過程中突發(fā)狀況,觀察護生的反應能力。例如:標準化患者在拔火罐過程中提出如廁的要求、標準化患者對于刮痧后皮膚上出現(xiàn)的“出痧”不理解,認為是操作者方法有誤導致等(2~3 min)。評價方式:滿分為100分,4個考點模塊分別占總分的20%,25%,35%,20%。由2名考核老師及標準化患者分別進行評分,3者平均分為最護生實習最終成績。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一帶一”教學,即帶教老師在真實患者身上操作-學生從旁學習、練習-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予真實患者操作。護生在取得臨床患者同意后進行操作考核,帶教老師采用《操作考核評分表》進行打分,該表分為3部分,即操作前(備物準備、禮儀、服飾等),操作中(核對、無菌觀念、操作步驟等),操作后(整體連貫性、理論知識、操作用時等),總分為100分,3部分分別占總分的20%,60%,20%。
1.3 評價指標 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生臨床綜合技能評價表”在兩組護生實習結束時進行評價。該表包括個人素質(zhì)(應變能力、人文關懷能力)、操作相關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掌握、理論知識運用)、臨床實操能力(護理程序運用、辯證施護思維、技術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評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辨能力)共4項一級指標,10項二級指標。該表內(nèi)容經(jīng)過10名護理教育專家(臨床一線帶教10年以上,副高以上職稱)評價,得出效度為0.901。預實驗調(diào)查得出該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2。對10項二級評價均采用liker 5點分級進行評分,非常好5分,較好4分,一般3分,欠佳2分,較差1分。護理部在護生出科時將評價表發(fā)放給帶教老師測評,并當場收回;實習結束時取所有帶教老師對該生測評分的平均分為該生臨床綜合技能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護生臨床綜合技能比較(分,±s)
3.1 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試在中醫(yī)臨床護理技能訓練中的優(yōu)勢 在本次研究中考慮到臨床實習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礎,因此我們以標準化視頻示教替代了教師的現(xiàn)場示教,只由1名帶教老師負責練習過程中的指導及答疑,該種形式微格教學法的開展亦能提高護生的臨床實操能力(P<0.05),且標準的示教具有可重復性,減少了教師的人力投入。如何把學生正確、熟練的操作技術融入臨床實踐并形成服務于臨床的綜合技能,對臨床護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運用微格教學法對7項常見中醫(yī)護理操作進行實訓,并通過考點模塊設計將對護生綜合能力要求植入操作考核過程中,形成客觀結構化考評模式。表1結果顯示,護生在實習結束后不僅操作技能、相關理論知識有所提升,個人素質(zhì)及臨床思維能力亦有提升,可見微格教學法能夠提高護生臨床操作技能及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以考導學”、“以考促訓”的客觀結構化考核模式則能提高護生的個人素質(zhì)、臨床思維能力,這符合臨床實踐對護生綜合能力的要求[2]。
3.2 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試能夠提高護生的個人素質(zhì)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護生的人文關懷意識植入操作考核的考點中,在每次出科考核中均強化護生的人文關懷行為,避免機械操作帶給患者的冰冷、生硬感。病例的設計及人文關懷考點的植入讓護生在操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人文關懷意識及行為。如我們設計病例15歲的女中學生羞澀于腹部拔火罐、78歲的王婆婆在22 ℃的空調(diào)室溫中進行艾灸等讓護生在考核中體查操作中的人文關懷細節(jié),從而逐漸形成人文關懷素養(yǎng)[3]。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出科考核強化,我們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有所提升(P<0.05)。
3.3 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試能夠提高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曾惠文等[4]指出,客觀結構化考試有助于護生更早的重視臨床思維訓練,促進自身臨床能力的提高。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以“以考導學”、“以考促訓”的指導思想將客觀結構化考試應用于臨床技能考核中,以中醫(yī)護理操作為中心設計4個模塊考點即病例分析、辯證施護、操作技能、應變能力,避免了傳統(tǒng)操作考核中重操作輕人文;硬性扣細節(jié),忽略評估后的應變弊端,將思考、思辨、思通,無形的融入操作技能考核中。研究結果顯示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P<0.05)。
我們將微格教學法聯(lián)合客觀結構化考試嘗試性的應用于中醫(yī)護理操作技能訓練中,取得了較好效果。微格教學法通過師生、護生間的討論互動讓枯燥、機械的操作練習生動起來,客觀結構化考試通過考點模塊的設計讓操作技能考核融入更多的素質(zhì)、能力考核。該種模式的訓練-考評方式更符合臨床實操要求,值得在臨床護理教育中廣泛推廣。
[1] 陳 華.體驗式教學在中醫(yī)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9A):2795-2797.
[2] 陳 華,姜榮榮,王秋琴.微格教學在中醫(yī)護理臨床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4):278-280.
[3] 崔麗艷,丁淑貞.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因素及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1):28-30.
[4] 曾惠文,楊 婧,金曉燕,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在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4):266-269.
(本文編輯 馮曉倩)
518000 深圳市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yī)院腎病科
孫琳琳:女,本科,護師
2017-04-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