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良
(虞城縣人民醫(yī)院 傳染病科 河南 商丘 476300)
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觀察
牛根良
(虞城縣人民醫(yī)院 傳染病科 河南 商丘 476300)
目的觀察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虞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辛伐他汀聯(lián)合腸溶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斑塊數量、面積、易損斑塊數量、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和血脂水平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斑塊數量、面積、易損斑塊數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血脂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效果顯著,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少頸動脈斑塊數量和面積,改善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廣。
益氣化痰活血法;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
高血壓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且累及全身的慢性疾病,其病情不斷進展會導致患者心腦、腎臟等器官出現嚴重損害,從而引發(fā)心肌梗死、腦出血以及腎功能衰竭等[1]。頸動脈硬化斑塊是造成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病理學基礎[2]。為了尋找有效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方法,本研究觀察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虞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53.45±8.15)歲;高血壓病程為(12.80±8.42)a;合并冠心病17例、高脂血癥13例、糖尿病1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為(52.49±7.65)歲;高血壓病程為(13.62±9.15)a;合并冠心病16例、高脂血癥15例、糖尿病9例。排除標準:腦梗死者;腫瘤病史者;肝腎功不全者;繼發(fā)性高血壓者;腦出血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對使用藥物過敏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辛伐他汀(上海天賜福生物工程;國藥準字H20153047)20 mg,1次/d,腸溶阿司匹林(天津力生制藥,國藥準字H20143276)100 mg,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氣化痰活血法中藥復方劑治療,藥方如下:黃芪、葛根各20 g;豨簽草、益母草各15 g;僵蠶、菖蒲各12 g,川穹、天麻、半夏各10 g;全蝎3 g;蜈蚣3條。水煎取汁400 ml,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兩組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斑塊數量、面積、易損斑塊數量;統(tǒng)計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中膜厚度(IMT)、舒張末期流速(EDV)、收縮期峰值流速(PSV)等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和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血脂變化情況。
2.1兩組頸動脈斑塊變化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后斑塊數量、面積、易損斑塊數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變化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2.2兩組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后PSV、EDV和IMT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bP<0.05。
2.3兩組血脂水平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血脂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cP<0.05。
高血壓等疾病可引起機體血流動力學改變,使血液湍流、剪切等現象長期反復出現,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害,長期內膜損傷導致內膜功能改變,使得血小板發(fā)生黏附、聚集和脂質沉積,最終出現粥樣硬化[3]。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目前對于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降脂藥物為主,但療效并不理想。
在中醫(yī)學理論中,頸動脈粥樣硬化被歸為“頭痛”“脈痹”的范疇,主要病因為年高久病而致氣虛,氣虛而致血瘀,最終導致痰濕內生[4]。在本研究中,采用益氣化痰活血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的觀察組斑塊數量、面積、易損斑塊數量少于采用辛伐他汀聯(lián)合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效果顯著。觀察組治療后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和血脂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張國英等[5]研究結果類似,說明益氣化痰活血法可改善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降低血脂水平,其原因為藥方中黃芪可益氣補血,川穹、益母草、全蟲以及蜈蚣等可活血化瘀、通經活脈,全方合用起到調和血脂,緩解動脈硬化的功效。
綜上所述,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患者癥狀,減小頸動脈斑塊,改善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廣。
[1] 尹愛兵,郝媌,李筱媛.針藥并舉聯(lián)合西藥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8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5,56(7):590-593.
[2] 姚永江,高延輝.三子養(yǎng)陰湯輔治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4,26(11):1366-1367.
[3] 劉朝陽.黃芪注射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小板參數及氧化應激指標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15,35(8):1994-1996.
[4] 吳瓊,劉永明,高俊杰,等.四逆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對陽虛型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5,56(17):1483-1486.
[5] 張國英,郭昕.益氣化痰活血法對高血壓病氣虛痰瘀證互結證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6):714-717.
R 543.4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77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