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鑒藏印概論(二)

        2017-09-03 09:59:37
        大觀(書畫家)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漢印朱文印章

        陳 浩

        鑒藏印概論(二)

        陳 浩

        文人治印為鑒藏印乃至印學(xué)史開創(chuàng)了新紀(jì)元。

        金元鑒藏印

        圖33 明昌御覽

        圖34 御府寶繪

        金元時期的鑒藏印由于各種因素和影響,盡管有其時代特色,但發(fā)展勢頭似乎并不興盛。尤其是金代的鑒藏印,民間的傳世印極少見,代表官家的金章宗倒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這位女真族的一代君主,對漢化文和中國文物有著特殊的喜好,御府收藏甚富,常用的鑒印有:“明昌寶玩”“明昌御覽”“群玉中秘”“內(nèi)殿珍玩”“秘府”和“御府寶繪”等印。其中以“明昌御覽”(圖33)最為著名,這方8厘米見方的巨印,從印章的邊欄到文字筆畫都采用近乎整齊一律的粗細(xì)線條,大概是出于皇帝威儀端莊的風(fēng)范需要吧,整方印以大而方正為主要特色,雖然藝術(shù)趣味不很突出,但它那起落圓轉(zhuǎn)周到的玉筋篆體和靜穆平和的結(jié)體分布無不透露出一種鮮明的皇家氣象和典雅的風(fēng)格。加上勻齊的朱線和碩大的印式,更增添了這枚御府鑒藏印的醒目感。與前一印不同,他的另一枚鑒印卻又是別一種樣式。這枚同是御府鑒藏印的“御府寶繪”(圖34),從筆畫線條到結(jié)構(gòu)布置全然沒有了前一印的端莊靜穆和寬和大度,而顯得有幾分隨意,顯然前后兩印的書篆與刻工決非一人所為,但相對前印的工穩(wěn)而言,此印的粗率倒頗具有拙樸的意味,而局部筆畫的殘損無意中又增添了印章的虛實對比。如果說前印以周到充實為主,那么后一印則以輕虛空靈見長了。

        圖35 天歷之寶

        元代,是中國印學(xué)發(fā)展史的重要時期,這時期押書印的風(fēng)氣變得十分流行而興盛,文人士大夫?qū)τ≌碌呐d趣,逐步發(fā)展為對印學(xué)的研究,以趙孟頫的《印史》和吾丘衍的《學(xué)古編》為代表。而元朱文的興起以及朱珪、王冕等開創(chuàng)的文人自刻印章之風(fēng),都給元代印學(xué)史增添了新的光彩。元代的鑒藏印也正是在這樣的印學(xué)氛圍之下發(fā)展變化著。

        由于官印發(fā)展到元代,已呈定型化的趨勢,一般為寬邊,筆調(diào)重實,文字屈曲盤繞而缺少變化,進一步體現(xiàn)了官印的那種“大”“寬”“滿”的特征。作為官家的鑒藏印,也處于同樣一個模式之中,如元文宗圖帖睦爾的那方“天歷之寶”(圖35)正是這一時期的官家產(chǎn)物,而在文人士大夫這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以趙孟頻為代表的元代藝術(shù)家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異于流俗”“合乎古意”的藝術(shù)主張。而吾丘衍則在《三十五舉》中從漢印文字,篆法、章法的研究到漢鑄印與鑿印的區(qū)別等,以“古法”為核心,對漢印所具有的渾厚、質(zhì)樸的“古質(zhì)之美”進行了詳盡的具體的分析介介紹。這兩位印家所倡導(dǎo)的雙魏印的質(zhì)樸、自然之印風(fēng),是篆刻家第一次從藝術(shù)欣賞的角度為印章的藝術(shù)審美確立了一個標(biāo)尺。同時也在印學(xué)研究方面,開一代之先聲,對當(dāng)時乃至后世的篆刻界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yuǎn)的。我們甚至可以說,今天的印章藝術(shù)依然在他們所確立的漢印審美觀的影響之下。

        圖36 天水郡圖書印

        圖41 鮮于

        圖37 大雅

        圖42 吳睿

        圖38 趙

        圖43 虞白生父

        圖39 臨池清賞

        圖44 喬氏真賞

        圖40 臣九思

        圖45 魯郡郡氏

        圖46 吳孟思章

        圖47 奎章閣肇書博士

        圖48 宇文子貞

        圖49 竹齋圖書

        圖50 王冕之章

        在趙吾兩位印家所倡導(dǎo)的漢印審美觀的影響下,當(dāng)時的印壇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呈現(xiàn)為兩類基本格局。一類是以漢印古厚質(zhì)樸為指歸,雖然未必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但大體上不出于這樣的范圍。另一類是由趙孟頫本人首創(chuàng)的元朱文法。這二條印章發(fā)展脈絡(luò),也清晰地體現(xiàn)在元代眾多的私家鑒印中。由于趙孟頫、吾丘衍等人在篆學(xué)和篆書方面都有旁人所不及的獨到功夫,因此盡管元初的治印仍由人書寫后請刻工完成,但書寫者的那種圓轉(zhuǎn)精熟的篆書技巧,依然能通過刻手而反映出來。如趙氏常用的鑒藏印“天水郡圖書印”(圖36)、“大雅”(圖37)、“趙”(圖38)等均具有小篆的優(yōu)美典雅,線條圓潤道勁、趣味古雅清逸的特色,這與趙氏在印學(xué)提出力矯時弊、崇尚古雅之風(fēng)是一致的。趙的這種充滿古雅潘逸的圓朱文一出,時人競相仿效,成為一代印式,稱為元朱文。與趙孟頫的印作同屬于這一類的如元柯九思的“臨池清賞”(圖39)、“臣九思”(圖40),鮮于樞的“鮮于”(圖41)、吳睿的“吳?!保▓D42),虞集的“虞白生父”(圖43),喬簣成的“喬氏真賞”(圖44)等都無一例外地采用了元朱文這一類印章形式;另一類白文的印章則以直接取法漢白文印式為主,這一類鑒印在數(shù)量上相對少些,但特色依然鮮明。如吾丘衍的“魯郡郡氏”(圖45),吳睿的“吳孟思章”(圖46),柯九思的“奎章閣肇書博士”(圖47)和宇文公諒的“宇文子貞”(圖48)。這些印章大都以姓名字號為主,雖然風(fēng)格上略有差異,但總起說來趨仿漢印之風(fēng)如出一轍,足見趙、吾創(chuàng)導(dǎo)的漢印審美觀的影響之大。這種崇尚漢印風(fēng)氣,到元代后半期越見濃厚了起來,隨著印章與書畫藝術(shù)的進一步結(jié)合發(fā)展在藝術(shù)上越來越顯示了他的重要性,也大大地激發(fā)了文人藝術(shù)家自書自刻的強烈欲望,于是出現(xiàn)了由書畫家自己動手治印的新局面。

        文人自治印章,最早據(jù)說自宋代米芾即已有了這樣的事例,清代篆刻家蔣仁曾在一方印的邊款中刻有這樣一段話:“印章至宋元,風(fēng)斯日下,然米元章火正后人,趙王孫之水晶宮道人,皆出自親鐫。各立門戶、卓然可觀、非后生所能夢見。……”沙孟海先生在他的《沙村印話》中也曾作過米芾自刻印的猜測,但畢竟缺乏可靠的實物證明。然經(jīng)王冕之手終于實現(xiàn)了文人自刻印章的夢想?yún)s是真實可信的。因為其中一個至為重要的問題是印材的轉(zhuǎn)變。由石料來代替原先印章中的金、銀、銅、玉、牙、角等材料,使印章質(zhì)地由堅硬而變得松脆易就,于是才使得藝術(shù)家的審美意趣能通過的發(fā)揮而在石上縱橫馳騁起來。從傳世的十多枚王冕自用印來看,無論是元朱文式的“竹齋圖書”(圖49),還是白文印“王冕之章”(圖50),“文王子孫”(圖51),都可以看出他治印手法相當(dāng)成熟而“漢”昧也更為濃厚享了?!拔耐踝訉O”釣新穎別致,可以看作是王冕鑒印中的一方代表作。

        圖51 文王子孫

        元代的鑒藏印以文人藝術(shù)家的私印為主要特色。在唐宋以降篆法衰微的情況下,趙孟以其藝術(shù)家的獨具慧眼,在印學(xué)上以漢印審美觀為號召,同時在治印實踐中以婉轉(zhuǎn)清麗的圓朱文來力矯時弊。

        而元末王冕首創(chuàng)用花藥石刻印,從而開創(chuàng)了文人治印的新紀(jì)元。這一切使整個元代的鑒藏印乃至印學(xué)發(fā)展史,都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為明清兩代篆刻流派印的興趣和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作為篆刻藝術(shù)一脈的鑒藏印也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明鑒藏印

        明代的鑒藏印,是繼宋元以后又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大致以以下幾方面為其主要特色。一、收藏家的增多。如果說明代以前的唐宋元時期這種書面的賞鑒收藏活動還是集中在皇室御府和少數(shù)幾個文人士大夫兼收藏家身上的話。那么明代則出現(xiàn)了一批精于賞鑒又收羅甚富的專業(yè)收藏家。以嘉興項元汴為代表,其他如王世貞、史鑒、朱常淓、李日華、何良俊、豐坊、范欽、黃琳等人也都以收藏宏富而著稱于世。他們有的精于書畫賞鑒,有的則專以收集珍藏圖書為樂事。這些人的鑒藏用印可作明代鑒印的代表。二、書畫家兼好收藏的風(fēng)氣依然濃烈。如文征明、董其昌、沈周、徐渭、黃道周等人,皆是一代書畫名家,但也有賞鑒收藏之雅好,有的還有關(guān)于書畫的專門的著述,如文征明的《文待詔題跋》、董其昌的《畫樟室隨筆》《畫旨》等。他們的鑒藏用印在傳世的書畫名跡中時可見到,對鑒藏印的使用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三、藝術(shù)品位高。明代篆刻藝術(shù)興盛,篆刻家直接參與書畫或圖書的鑒藏,并親手刻制了一大批鑒藏印章,由于他們勇于從藝術(shù)的角度進行探索,因而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鑒藏印的藝術(shù)品位。

        若論明代的收藏家,項元汴算得上是第一號人物了,其鑒印之多為世所罕見,清姜紹書在《韻石齋筆談》中曾有這樣的評述:

        項元汴墨林生嘉隆承平之世,資力雄贍,素封之樂,出其余緒購求法書名畫及鼎彝奇器,三吳珍秘歸之如流。王然州與之同時,主盟風(fēng)雅,搜羅名品不遺余力,然所藏不及墨林遠(yuǎn)甚。墨林木惟好古,兼工繪事,山水法黃子久、倪云林:蘭竹松石饒有別韻。每得名跡,以印鈐之,累累滿幅,亦是書畫一厄。

        項氏收藏之富和鑒印之多可謂稱絕一時,項氏用于書畫和圖書鑒藏的印章計有一百多方,印制大小不一。形式上以方形為主,此外還有長形、圓形、連珠式、葫蘆印、亞字印、長圓形等,不一而足。而在內(nèi)容和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也常常有合于古人又異于古人之處,使人讀來猶如掬月賞花,興味盎然。他的鑒印除一些收藏家習(xí)慣用的姓名字號印以外,有些內(nèi)容上卻是帶有鑒賞者鮮明的主觀感情色彩的。如:“神游心賞”(圖52)、“項子京精玩印”(圖53)等。有的則更是直抒胸臆,幾乎類同于閑章,如:“寄敖”(圖54),“有何不可”《圖55》、“從吾所好”(圖56)等。這一類印章可以看作是鑒藏印內(nèi)容的擴大并已開始呈現(xiàn)與閑章有混同化一的趨勢。就鑒藏印的藝術(shù)性而言,項氏雖然以一代鑒藏大家著稱,,但鑒藏印的良莠摻雜,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幾方取元朱文印式的“項元汴印”(圖57)、“桃里”(圖58)、“子京”(圖59)和前面所舉的“項子京精玩印”等,都是直取趙孟頫開創(chuàng)的圓朱文印法而來,其圓潤多姿、工細(xì)而典雅的印風(fēng)比趙氏更為純熟,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自文印中如:“漆園傲吏”(圖60)、“宮保世家”(圖61)和“項墨林鑒賞章”(圖62)等,以質(zhì)樸古厚的漢印風(fēng)范而為鑒家識者所稱道。但有些如“會心處”(圖63)、“羽氏元汴”(圖64)等,或病松散,或嫌粗拙,引起鑒賞者的注意。

        明代其他幾位收藏家的鑒藏用印雖然數(shù)量上遠(yuǎn)不及項元汴的多,但也有不少良構(gòu)佳作,為世所珍。

        如豐熙、豐坊父子家藏圖書甚豐,號稱萬卷樓。豐熙的一方常用于藏書印鑒的“豐熙私印”(圖65)方形白文,四字用“田”字式分布,取法漢印的平正方直,但筆畫的起收和封折處卻寓有圓意,因而在乎直勁挺中有流暢豐潤之美,尤其“熙”字筆畫繁復(fù),將右邊部分筆畫稍細(xì)而微帶圓曲,相其他三字的平直恰好起到了一個調(diào)節(jié)虛實和相互映襯的作用。因此樸實中又蘊含了幾分靈動和諧之美?!澳县馐贰保▓D66)是豐坊的一枚常用字號鑒印,在唐張旭的《古詩四帖》等歷代書畫跡中經(jīng)常見到,可見是豐氏鑒賞收藏中的心愛之物。這是一枚圓朱文印,無論從筆畫到邊欄都給人以明麗通達之美,加上每字都有一二個筆畫與印邊相接,使幾個字圓暢中又見充實緊密,無輕虛羸弱之病藏書記。毛晉的一方“汲古閣藏書記”(圖67)也是朱文細(xì)線的形式,但用刀的沉著漸進使線條在乎直中微帶波折,與前面幾方圓轉(zhuǎn)順暢的圓朱文相比,似更覓樸茂勁健,再與殘損的印相配合,一虛一實顯得十分自然生趣。

        華夏也是明代中葉的一位收藏家,他所用的鑒藏印中,“真賞”一?。▓D68)最引入注目。這種朱文葫蘆印式,古已有之,如宋徽宗的“御書”和賈似道的“悅生”都是葫蘆印。但宋人只是以一種說明或字號為印,華氏的“真賞”二字,卻是帶有鮮明的賞鑒色彩,內(nèi)容上已略勝前代一籌。文字上此印取古籀鼎銘文字而略加變化,使之展舒得體。又把這本來筆畫多寡不同的二字安排在上小下大的葫蘆印式里,形成上輕下重之勢,與全印的虛實疏密巧妙的渾成一體、新奇而不失古意,若將它與其他鑒藏印同時鈐于書畫作品中會顯得特別的古雅生趣,燦然奪目。大概是出于格外喜愛的緣故,以至后來清代的收藏家耿昭忠和篆刻家戴本孝等人在自己的用印中直接照搬仿制,甚至達到幾可“亂真”的地步(圖69、圖70)。同一內(nèi)容,同一種形式,前后兩朝數(shù)十年間竟然有人對它如此傾心神迷,足見其魅力所在,也可謂鑒藏印中的一件趣事。

        稍后于項子京的明代嘉興項篤壽,是位藏書家,其書室稱萬卷堂,可知藏書之富。他的一方藏書印“項氏萬卷堂圖籍印”(圖71)頗具特色。全印八個字以朱文長形形式分布,字體采用篆隸結(jié)合,筆畫以橫線為主構(gòu)成平正端莊的基本格局,在眾多橫畫中若一味地追求平直會顯得單調(diào),此印中的“萬卷”“堂”“籍印”等字的幾個斜筆穿插,既不失篆隸規(guī)范又起到了調(diào)節(jié)印面呼應(yīng)生動的作用。尤其“氏”字斜筆突出地強調(diào)了筆畫起收的輕重變化而“隸”意極濃。以楷隸筆意入印,自漢代即有了,宋代有所發(fā)展,到元代押書印的盛行,這種以楷、隸面貌出現(xiàn)的印章更為普遍。但比較之下,項氏的這枚藏書印顯得更規(guī)整也更具統(tǒng)一感。如果說宋元時這種以楷隸文字入印多為天真爛漫的話,在明人手中則開始變得規(guī)矩謹(jǐn)嚴(yán)了起來,似乎可以看作是明代鑒藏印中用字范圍的變化。另一個需要說明的是歷代鑒藏印中被稱為“圖書刀印記的,原本并不是用于圖書而是用在古書畫上的。如張彥遠(yuǎn)在《歷代名畫記》中所述劍州司馬劉知章的“劉氏書印”和故相國鄴侯李泌的章“鄴侯圖書刻章”等。宋代米芾講得更明白,他在《書史》中把歷代鑒藏印和所鈐蓋的書畫一一列出,十分詳盡。其中如留于《晉賢十四卷間》的“梁秀收閣古書印刀”,留于《六朝人書黃素黃庭經(jīng)》的“陳氏圖書印”,留于《李邕四帖·一帖碧箋》的“勾德元圖書記”和留于《古摹右軍十七帖》上的“裕氏圖書印”等都是說明早先“圖書”印記出現(xiàn)在書畫作品中的最好見證。那么這種“物非所用”的現(xiàn)象是什么時候才得以改變的呢?清孫光祖的《古今印制》曾有這樣一段話:“科齋堂館閣入印自唐相李泌‘端居室’始,成語、詩句入印,自元始,圖籍之有卷首,自宣和始……”潘景鄭在《明清藏書家印鑒》序言中也提到:“舉凡法書名畫,得藏家寓目審定者,加蓋印記,留珍襲之證信于后世,印之為用益?zhèn)湟印K未癜婕刃?,藏書家垂緒源流,具有印鑒作證。延至明清兩代圖書日富,藏家日繁,攸賴藏印溯緒簿錄灼然可觀,印之為用更不可廢矣?!笨梢姴貢∮浭鞘加谒未?、盛行于明清之際。在明代的收藏家中,以“某某藏書”或“某某圖書印記”之類的印章隨處可見,而項篤壽的“項氏萬卷堂圖籍印”只是明人這一類印章的具體例證而已。

        明代鑒藏印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隨著明代印學(xué)的興盛和篆刻藝術(shù)的發(fā)展在藝術(shù)性方面也表現(xiàn)得比前代更為成熟。如明代文彭、何震等人,以畢生精力研究篆刻之道,成為中國印學(xué)史上最先開宗立派的人物,世稱“文何”。

        師承文彭的汪關(guān)以“淵靜工致”著稱,他為董其昌所刻的一方“董玄宰”白文方?。▓D72,原稿為4.4×4.5cm),常被用來鑒藏書畫之章。顯然這方印作在汲取文彭筆勢,流動的基礎(chǔ)上又借鑒了漢玉印的某些特點。走刀輕細(xì)而工穩(wěn),一絲不茍,線條方起方收細(xì)而勁挺,轉(zhuǎn)折卻均帶圓意,處處含而不露,尤其是“玄”字的兩個對稱筆的圓弧,使印章靜穆中含飛勁,清麗雅致,無一絲塵雜之感。明代另一位篆刻家趙宦光不但治印,也喜好藏書。信妻歸隱于蘇州寒山,筑小山堂藏書其中。他對古璽印的研究功力很深,曾經(jīng)“手摹秦、漢印二千有余”。清代吳忡《趙凡夫先生印譜序》中說:“明高士趙凡夫先生工草篆,李斯、程邈后第一人,其摹古印章,直逼古人,鑒賞家摭拾一二,把玩不能釋手……”可知他對傳統(tǒng)的汲取方面下過一番深刻的工夫。

        “吳郡趙頤光、家經(jīng)籍”(圖73)和“寒山”印(圖74)是汪關(guān)所刻的二枚常用鑒藏印。前印取漢“繆篆”印法,筆畫在平直方折之中適當(dāng)加以屈曲盤繞,以使印章充實綿密,而粗細(xì)幾乎均等又勁挺的筆畫和分布勻稱的空白間隔,恰到好處地將這八個宇在各自所占大小不同的地位中合成一體。同時結(jié)字在乎正中微帶倚側(cè),線條在方折中又兼用圓轉(zhuǎn)的筆意,因而構(gòu)成了此印的平中寓巧、正而有變、氣勢充沛等特點?!昂健币挥?,采用朱白相間的形式,這在漢魏私印中很常見。但細(xì)看之下,“寒山”一印更顯得溫潤雅致,工穩(wěn)而精細(xì),玲瓏可愛。“寒”字的筆畫多,用白文粗筆易于飽滿,“山”字筆畫少,取細(xì)朱文則相對空靈。左右兩字憑藉各自的筆畫繁復(fù)多寡巧妙地配以一朱一白的形式,一邊以實當(dāng)虛,另一邊以虛為實,各得其所而又相輔相成。篆法上,“寒”字上緊而下松,“山”字上舒而下斂,相互映襯又自然妥貼。無論是朱文還是白文都體現(xiàn)了用刀千凈利落、嚴(yán)謹(jǐn)而工細(xì)的特點,可見功力之深,絕非一般印工可比。

        文彭《草書五律詩軸》

        明代鑒藏印的發(fā)展是在整個明代篆刻藝術(shù)的這條主線中得以體現(xiàn)的。這一時期的篆刻以及鑒藏印的發(fā)展變化,除了有前面所提到的幾個因素之外,印譜的大量流行和印論的發(fā)展不能不對此起到積極的影響。據(jù)史料記載,印譜的匯輯,自唐玄宗時期“璽譜”開始,繼之者有宋代的《集古印格》《宣和印譜》等,到元代已風(fēng)行天下。如前期有趙孟頫、錢選、吾丘衍,后有吳孟思、葉景修等人匯輯的十六家印譜。至明代則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勃發(fā)昌盛時期。朱簡在《印品自序》中說:“迨上海顧汝修《集古印譜》行世,則商、周、秦、漢、雜宋元出之。一時翕然成風(fēng),名流輩出。”這種集輯印譜的風(fēng)氣,使歷代璽印得以流傳,對篆刻家的開拓視野、開展創(chuàng)作和研究無疑是一份可貴的藝術(shù)借鑒。如作為明代三大印譜之一的顧汝修《集古印譜》匯輯古印近一千八百鈕,開創(chuàng)了以秦、漢原印鈐拓成譜的先河。在印學(xué)的研究方面,繼元代趙孟頫,吾丘衍之后形成了又一高峰。如朱簡化了十四年心血而成的《印品》一書,徐上達的《印法參同》計有十二卷之多。此外沈野的《印談》和甘旸的《印章集說》等。從印章史的研究到創(chuàng)作技法的探討等各個方面,提出了許多精辟而獨到的見解,充分顯示了他們在這方面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為明代篆刻的實踐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啟迪和指南作用。明代鑒藏印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藝術(shù)氛圍之下,顯示了它不同于前代的光彩,預(yù)示著中國印史吏上更為博大豐富、藝術(shù)上也更加燦爛輝煌的又一個興盛期的到來。

        猜你喜歡
        漢印朱文印章
        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我們有印章咯
        大灰狼畫報(2022年4期)2022-06-05 07:13:16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西部論叢(2017年3期)2017-09-11 06:21:44
        怎樣臨摹漢印
        江蘇教育(2017年29期)2017-06-05 09:37:43
        自制橡皮印章
        童話世界(2017年14期)2017-06-05 09:13:49
        臨摹漢印的方法
        老年教育(2017年2期)2017-03-08 08:49:26
        印章
        發(fā)現(xiàn)木耳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 精品久久久少妇一区二区|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精品无吗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伊人情人色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精品高|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在|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亚洲精品午夜精品国产| 亚洲女人的天堂网av|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欧美激情二区| 又爽又猛又大又湿的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二区三区|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区| 国产精品国产传播国产三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婷婷四房播播|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av中文字幕一区不卡| 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 欧美精品v欧洲高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婷婷丁香久久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av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伊人网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