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明,朱一成,秦巧平,孫崇德
(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經濟特產站,浙江衢州324000;2.浙江農林大學農業(yè)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臨安311300;3.浙江大學果實品質生物學實驗室/農業(yè)部園藝植物生長發(fā)育與品質調控重點開放實驗室,浙江杭州310058)
不同采收成熟度對椪柑采后貯藏性及品質的影響
吳文明1,朱一成1,秦巧平2*,孫崇德3
(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經濟特產站,浙江衢州324000;2.浙江農林大學農業(yè)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臨安311300;3.浙江大學果實品質生物學實驗室/農業(yè)部園藝植物生長發(fā)育與品質調控重點開放實驗室,浙江杭州310058)
為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對椪柑采后貯藏性及品質的影響,本文對于2014年以7成熟與9成熟采收的果實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兩種成熟度的椪柑,腐爛率、失重率、出汁率差異不顯著;相比7成熟而言,9成熟采收的果實蔗糖含量顯著升高,檸檬酸含量顯著降低,但貯藏后期乙醇含量顯著升高。因此,椪柑采收成熟度高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適合春節(jié)前銷售;適度早采的椪柑具有較好的貯藏品質,更容易長期低溫貯藏,后期不易產生異味。
椪柑;成熟度;采后;貯藏
衢州是浙江省的重點柑橘產區(qū),柑橘是衢州農業(yè)的支柱產業(yè),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椪柑是衢州的主栽品種。同時衢州又處于柑橘生產的北緣地帶,屬次適宜區(qū)。2016年全市椪柑栽培面積1.99萬hm2,產量64.86萬t。在衢州地區(qū),椪柑采摘的傳統(tǒng)時間一般是11月上中旬,隨著從事柑橘生產的勞動力不斷減少和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采摘勞力緊張和采摘人工費用不斷上升,橘農普遍提前采摘,采摘期從10月底延續(xù)到11月底,采摘時間較早,酸度高,不利于春節(jié)前銷售,但有利于經長期貯藏后進行銷售;為適應采摘游,近年來不少橘農新建大棚設施,等充分成熟后再采收。為探明不同成熟度采收對椪柑果實采后貯藏性及品質的影響,進行了本次試驗。
1.1 材料及處理
樣品取自衢州市柯城區(qū)華墅鄉(xiāng)后王坂柑橘合作社橘園,該園樹齡15年(2014年計),枳砧,樹勢中庸,管理正常。
供試橘園用連棟鋼架大棚薄膜覆蓋,裙膜掀開,以減少外界環(huán)境影響。分別于2014年11月05日(果實7成熟,露地椪柑正常開始采摘時間)和12月05日(果實9成熟,設施栽培椪柑開始采摘時間),取中等大小椪柑果實各一批。采回后,二個處理都挑選大小、成熟度一致且無機械傷和病蟲害的果實,用常規(guī)防腐保鮮劑處理后預貯一周,再用保鮮袋單果包裝,裝入塑料周轉箱存放于常規(guī)貯藏通風庫內(溫度在5~13℃之間),12月05日起測定果實品質相關數(shù)據(jù),12月15日起測定果實貯藏性能相關數(shù)據(jù)。貯藏期間,每個月取樣測定相關生理生化指標,每處理每次取樣15個果實,重復3次。
1.2 測定方法
腐爛率和失重率:各處理將選好的300個果實隨機分為3組,每組100個,每個月統(tǒng)計一次腐爛率和失重率,共統(tǒng)計5次,腐爛率以計數(shù)法統(tǒng)計,失重率以多果稱重法統(tǒng)計。
可食率:每個處理選取12個果實,先稱重W1,去除果皮、種籽后,稱重W2,計算公式見式(1)。出汁率:果汁含量選取6個果實,去除果皮,取果肉稱重W3,用榨汁機將果肉榨汁,果汁稱重W4,果實出汁率公式見式(2)。
品質分析:可溶性糖、有機酸、乙醇和乙醛的測定參照高俊鳳[1]、曹建康等[2]方法進行。可溶性糖、有機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乙醇、乙醛含量測定采用靜態(tài)頂空氣相色譜法。
1.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多重比較采用Turkey法檢驗進行。
2.1 貯藏保鮮效果
2.1.1 腐爛率與失重率
試驗結果表明,各處理果實在貯藏期間腐爛率、失重率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腐爛率、失重率的高低與貯藏時間呈正相關,貯藏時間越長,腐爛率、失重率越高,不同成熟度采摘對椪柑果實貯藏期間腐爛率、失重率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表1、2)。
表1 不同采收成熟度椪柑貯藏期間腐爛率變化(%)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表同。
表2 不同采收成熟度椪柑貯藏期間失重率變化(%)
2.1.2 可食率
圖1 不同采收成熟度椪柑貯藏期間可食率的變化
由圖1(見上頁)可知,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椪柑果實可食率的變化趨勢一致,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可食率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7成熟采摘的可食率一直高于9成熟采摘。
2.1.3 出汁率
圖2 不同采收成熟度椪柑貯藏期間出汁率的變化
由圖2可知,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椪柑果實在貯藏期間出汁率都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呈現(xiàn)不斷下降的趨勢,不同成熟度采摘對椪柑果實出汁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
2.2 貯藏果實品質
2.2.1 可溶性糖含量
圖3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蔗糖含量的變化
圖4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果糖含量的變化
圖5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葡萄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含量結果如圖3、4、5所示。在椪柑已檢測的3種可溶性糖中,含量最高的是蔗糖,其次是果糖,含量最低的是葡萄糖。9成熟采摘的果實蔗糖含量除4月5日外均顯著高于7成熟采摘的果實;果糖含量在貯藏前期,9成熟采顯著高于7成熟,在貯藏中后期,差異不明顯。在貯藏后期,9成熟采摘果實葡萄糖顯著高于7成熟采摘。
2.2.2 可溶性酸含量
圖6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檸檬酸含量的變化
圖7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蘋果酸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酸含量結果如圖6、7(見上頁)所示。椪柑果實有機酸以檸檬酸為主,其次是蘋果酸。椪柑果實中檸檬酸在貯藏期間呈逐漸下降趨勢。在貯藏前期,7成熟采摘處理果實的檸檬酸含量顯著高于9成熟采摘處理,但到貯藏后期二者間無顯著性差異。各處理的蘋果酸在貯藏期間無顯著性差異。
2.2.3 總糖與總酸含量
圖8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總糖含量的變化
圖9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總酸含量的變化
總糖與總酸含量如圖8、9所示,總糖含量在貯藏期間,呈先緩慢上升再下降的趨勢,總酸含量呈逐漸下降的趨勢。9成熟采摘的果實總糖含量一直高于7成熟采摘的果實。7成熟采摘處理的果實總酸總體上是高于9成熟采摘處理的,但是在貯藏后期二者總酸含量基本一致。
2.2.4 糖酸比
糖酸比如圖10所示,兩個處理的果實糖酸比與貯藏時間呈正相關,9成熟采摘的果實糖酸比含量一直高于7成熟采摘的果實。
圖10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糖酸比的變化
2.2.5 乙醇和乙醛含量
圖11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乙醇含量的變化
圖12 不同成熟度采摘椪柑果實乙醛含量的變化
乙醇和乙醛含量如圖11、12所示,不同成熟度采摘處理,乙醇的含量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在貯藏最后一個月,7成熟采摘的椪柑乙醇含量顯著低于9成熟采摘的,其它時間差異不顯著。乙醛在貯藏期間都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呈現(xiàn)緩慢增長的趨勢,不同采摘時間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采收成熟度是影響果實貯藏性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衢州椪柑為材料,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椪柑果實貯藏性。試驗表明:經常規(guī)化學防腐保鮮處理后,不同成熟度的果實腐爛率沒有顯著性差異,與前人在德慶貢柑[3]、不知火[4]、新余蜜橘[5]的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差異,可能原因是防腐劑的效果掩蓋了其它因素的影響。
糖和酸是果實品質的重要指標,其含量直接決定果實的風味。試驗表明:中短期貯藏期間(≤60d),9成熟采摘的椪柑糖含量顯著高于7成熟,檸檬酸含量顯著低于7成熟,表明果實口感好于7成熟采收,但經過長期貯藏(≥90d),兩個處理對果實糖、酸無顯著性差異。
乙醇、乙醛是植物次生代謝物質,是果實衰老的指標之一。本試驗表明,9成熟采收的椪柑經長期貯藏(≥90d)后衰老顯著快于7成熟采收,Chalutz等[6]、張百超和譚堂生[7]均報道乙醇、乙醛等異味物質的產生和積累,使果實口味下降。這與我們的結果一致。
通過本研究表明,用于采后短期貯藏(3月份之前結束貯藏)或短期內銷售的椪柑果實以9成熟采收為好;用于較長時間貯藏(3月份之后繼續(xù)貯藏)的果實宜適當提前采收。
[1]高俊鳳.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3]柳建良,丘苑新,郭建華,等.不同采收期對德慶貢柑果實品質及耐貯性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07,36(5):10-11.
[4]卿尚模,陳克玲,曾杰梅,等.不同采摘期對不知火橘橙果實貯藏性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0,39(2):15-18.
[5]陳楚英,陳明,郭娟華,等.兩個采收期的新余蜜橘貯藏特性及品質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13,42(1):43-48.
[6]Chalutz E,Waks J.Schiffmannnadel M.A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citrus fruit cultivars to storage temperatur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1985,25(3):271-277.
[7]張百超,譚常生.柑橘果實貯藏生理模式的研究[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1,(4):438-441.
Effect of Harvest Maturity on the Postharvest Storability and Quality of Ponkan
WU Wen-ming1,ZHU Yi-cheng1,QIN Qiao-ping2*,SUN Chong-de3
(1.Economic Specialty Station of Kecheng District Quzhou City,Zhejiang Province,Quzhou 324000,China; 2.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 3.Laboratory of Fruit Quality Biology,Zhejiang University/Key Open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Plant Growth and Quality Control,Ministry of Agriculture,Hangzhou 310058,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arvesting maturity on postharvest storability and quality of ponkan, seven level and nine level of maturity fruit were tested in 201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rot rate,weight loss rate and juice rate.Compared with seven level of maturity,the content of sucrose in nine level of matur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itrate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but ethano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late storage.Therefore,high maturity harvest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and is suitable for sale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Moderate early harvest ponkan has a better quality of the collection,more long-term storage capacity,Late to eat no peculiar smell of Ponkan.
Ponkan;harvest maturity;postharvest;storage
S666.1
A
1008-1038(2017)08-0004-05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08.002
2017-05-05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38B03-5)
吳文明(1979—),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柑桔選育種及栽培技術推廣工作
*通訊作者:秦巧平(1975—),女,教授,主要從事園藝植物果實品質形成機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