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1]?惟公生有聞?dòng)诋?dāng)時(shí),死有傳于后世。茍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質(zhì)[2]之深厚,智識(shí)之高遠(yuǎn),而輔以學(xué)術(shù)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3]。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fā)于外者,燦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4],凄如飄風(fēng)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世之學(xué)者,無問乎識(shí)與不識(shí),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嗚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復(fù)[5],感世路之崎嶇。雖屯邅困躓[6],竄斥流離,而終不可掩[7]者,以其公議之是非[8]。既壓復(fù)起,遂顯于世[9],果敢之氣,剛正之節(jié),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顧念后事[10],謂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fā)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jì)[11],謂千載而一時(shí)[12]。功名成就,不居而去[13],其出處進(jìn)退[14],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15],而長在乎箕山之側(cè)與潁水之湄[16]。然天下之無賢不肖[17],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18]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19]。
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而臨風(fēng)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復(fù)見,而其誰與歸[20]?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注釋】
[1]“夫事”四句:致:做到。溟漠:幽暗寂靜,這里是渺茫的意思。推:推知,琢磨。
[2]器質(zhì):才能、度量和品質(zhì)。
[3]瑰琦:奇特,美好。形容事物、文章卓而不凡。
[4]幽韻:優(yōu)雅的韻調(diào)。
[5]上下往復(fù):官位的升降、外貶召回。
[6]屯邅:處境艱難困苦。困躓:困厄不得升進(jìn)。躓:跌倒,受挫。
[7]終不可掩:到底不會(huì)埋沒。掩:埋沒,淹沒。
[8]以其公議之是非:因?yàn)槭鞘欠欠?,自有公論?/p>
[9]既壓復(fù)起,遂顯于世:既經(jīng)壓抑,再被起用,就名聞全國。遂:隨即,就。
[10]后事:身后之事。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繼承之事。
[11]發(fā)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jì):謀劃方針、決定策略,都是從容行動(dòng),當(dāng)機(jī)立斷。指顧:手指目盼,比喻行動(dòng)迅速。
[12]千載而一時(shí):千載難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決斷了。
[13]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請(qǐng)求退職而去。
[14]出處進(jìn)退:從出任官職,到居家隱處。
[15]異物腐散:尸體腐爛消失。異物:肉體、尸體。
[16]長在乎箕山之側(cè)與穎水之湄:長留在箕山之旁與潁水之濱?;剑荷矫?,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潁水:潁河,源頭在登封縣境內(nèi)的潁谷。湄:水邊。
[17]無賢不肖:無論賢與不賢之人,這里指全國上下的人士。
[18]朝:同朝,一同上朝,作動(dòng)詞用。
[19]向慕:仰慕而親近。瞻依:瞻仰,憑吊。
[20]其誰與歸:我還能以誰為交游同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