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潔
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始階段,習作教學尤為重要。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教材中找準訓練點,有效進行寫作訓練,讀寫結合,幫助學生邁好習作的第一步。那么,我們如何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讀”和“寫”兩條線,選好讀寫結合的“點”,使“寫”成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有效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實效性呢?
一、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讀寫實效性
1.仿寫:實現(xiàn)由讀到寫的遷移
萬事開頭難,學生剛接觸習作,往往無從下手,如果不能很好地給予幫扶,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無話可寫、有話不會寫的情況,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寫作欲望,甚至畏懼習作。那么該怎樣幫助學生邁好這一步呢?“仿寫”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所謂仿寫,就是模仿范文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xiàn)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仿寫的范例就是寫作規(guī)律和模式的具體化,是“形象化的寫作理論”,是小學生認識寫作規(guī)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通過對范例進行分析、理解和仿寫,從而使學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脈絡和寫作方法,循序漸進地掌握寫作技能,增強寫作能力。
指導學生仿寫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1)仿遣詞造句。語文教材中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因此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抓住那些描寫細致、精彩的語句,引導學生反復推敲,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別具匠心,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逗苫ā分杏羞@樣一段:“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笨梢宰寣W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來描寫另一種花卉。再如《廬山的云霧》一文里有許多優(yōu)美的比喻句,將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描寫得生動形象,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用上“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它又變成了……”的句式再寫一寫廬山云霧的其他姿態(tài)。
(2)仿構段方式。結構的仿寫可以是段落結構仿寫,也可以是文章結構仿寫。三年級的課本中,有較多的課文是總分、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而三年級學生習作也主要是以段為主,因此我們可以相機引導學生進行總分、總分總結構仿寫。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第四小節(jié)就圍繞“原野熱鬧非凡”這句總起句描寫了原野上的大豆、高粱、榛樹葉子。這一自然段是學生練習總分結構的極好范本。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學著本段的樣子圍繞總起句通過寫幾個方面把內容寫具體。如圍繞“今天真冷??!”從“早晨起床、上學路上、走進教室”幾方面寫寫自己感受到的冷。
(3)仿方法運用。三年級的課文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也會接觸到一些說明方法,如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這些手法或方法的運用,使文章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可感。我們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訓練,讓學生試著將學到的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用一用。比如《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中,“魚兒見我鉆入深水,船兒見我避進港灣,樹兒見我把腰彎”一句就運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臺風的巨大威力,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想象,用上排比的手法再說上幾句。再如《海底世界》的第三自然段在圍繞中心句寫具體時,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課文第四自然段則簡要介紹了海底植物。因此可以搜集一些海底藻類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并指導學生選擇其中幾種海藻,仿照第三自然段用上說明方法寫具體。
2.改寫:實現(xiàn)從讀學寫的內化運用
(1)變換文體練習寫。比如,結合《航天飛機》這篇課文的內容,試寫一篇航天飛機的自述,將《山行》改寫成簡單的文包詩,根據(jù)《恐龍》一文介紹的知識編寫一篇科普童話等。這種練筆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讀通文本、領會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因此學生會感到既有的寫(有素材)又能寫(有方法)。
(2)發(fā)揮想象補充寫。比如《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小駱駝通過和媽媽的沙漠旅行明白了自己的駝峰、腳掌、眼瞼、鼻子在沙漠中的作用非常大,不再自卑。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練筆:當小駱駝再一次遇到小紅馬時,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小駱駝會怎么說怎么做呢?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續(xù)編了故事,又對文本內容進行了鞏固。再比如《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一文主要介紹了氣象衛(wèi)星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此文與前文《水上飛機》進行比較,會發(fā)現(xiàn)《水上飛機》還講了樣子和種類,然后教師通過資料補充衛(wèi)星的樣子、種類等,讓學生試著模仿《水上飛機》編寫“星星遇上氣象衛(wèi)星”的故事。
(3)填補空白擴展寫。有些課文的內容或比較簡略,或敘述描寫留有余地,這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是最好的讀寫訓練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內容,巧妙地指導學生推測、構思,以小練筆的形式在這些“空白”處加以補充。比如《金子》一文寫到:“彼得留了下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長滿了美麗嬌艷的鮮花。”寫出了彼得為了實現(xiàn)夢想付出的辛勤勞動。教師可利用這段文字以“勤勞的彼得”為題指導學生寫課堂練筆,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等展開想象,來描寫彼得辛勤耕作的場景。再如《雪兒》一文,文末講到“我把雪兒輕輕捧起,雪兒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藍天飛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述“我”與雪兒告別時的情景,進一步感受“我”和雪兒之間建立的深厚感情。
二、遵循認知規(guī)律,實現(xiàn)讀寫無縫銜接
1.充分閱讀,讓讀寫過程相融合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薄伴喿x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边@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習作的基礎,閱讀好像蜜蜂采花,習作好像蜜蜂釀蜜,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自主閱讀,把握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才能走入讀寫結合的理想境界。如《爭論的故事》一文,可以緊緊圍繞“爭論”二字,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關注品讀課文的句式、標點的運用等,在讓學生明白爭“怎么吃”是沒用的后,設計一個小圈套,讓學生說說爭什么才有用,于是學生說爭“射哪只雁”才有用。然后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來爭一爭,再讓學生寫一寫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巧妙地引導學生明白爭什么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做起來才有用。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充分地讀,流暢地寫,使讀寫結合的效益最大化。
2.把握重點,讓讀寫形式相契合
仍以《海底世界》為例,這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常識性課文。從篇章結構上看,課文最大的特色是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課文的重點段落2、3、4小節(jié)也采用了總分結構,條理十分清楚。從語言表達角度來看,課文詳略分明,聲音、動物、植物說得較詳細,礦藏寫得比較簡略。根據(jù)以上解讀,結合本文語言特色及三年級學生作文起步的學段特點,筆者認為此文無疑是引導學生習作的最佳范文。因此一開始,筆者仍將“總分”結構作為一個讀寫結合點來設計教學。但是,縱觀三年級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總分”結構的段落學生已經(jīng)接觸不少,就這一學期,《廬山的云霧》《美麗的南沙群島》《恐龍》等文章中都有總分結構的段落,而且學生也練習過多次?!逗5资澜纭纷鳛楸緝越滩牡谄邌卧械囊黄n文,如果這次的教學目標仍僅僅指向總分結構,給人的感覺就是對學生進行的寫作訓練一直在原地打轉,沒有提升。于是筆者再次研讀教材,發(fā)現(xiàn)《海底世界》的第三自然段在圍繞中心句寫具體時,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雖然在同一單元的《恐龍》一文中學生已有接觸,但那時只是著重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這些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沒有進行遷移運用。因此,筆者最終把本文的讀寫結合點定位在運用說明方法,圍繞中心句寫具體上。這樣,讓即將三升四的學生在復習鞏固總分結構段落的基礎上,又有寫作方法方面的新提升,體現(xiàn)學習的層次性、發(fā)展性。
3.找準結點,讓讀寫內容相吻合
學生的“寫”不能忽視與文本內容的聯(lián)系。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教師在教學《廬山的云霧》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體會比喻的妙用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之后讓學生進行練筆。然而他選擇的練筆內容卻是描寫另外的一種景物。這樣的讀寫結合只為語言文字運用而運用,導致教學情境經(jīng)歷“文內—文外—文內”兩次切換,學生不但不會進入仿寫氛圍之中,而且也很難再回到已營造的教學氛圍中來。筆者認為此時的仿寫就可以放到全文學完后或者課后再進行指導,以不打斷課中學生的學習思路。如果放在課中進行寫話練習,不妨引導學生想象廬山云霧還會有哪些姿態(tài),仿照著課文的句式再寫幾句。
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閱讀與習作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頭戲,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繼續(xù)和深化。在課堂上,只要教師能夠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讓“寫”的活動進入課堂,將讀、學、寫貫穿到閱讀教學中去,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有材料可寫,有語言可用,有方法可依,那么,學生習作的第一步就能邁得穩(wěn)定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