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煊?,國玉?/p>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①
張?zhí)煊?,國玉?/p>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討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4-06-01~2016-05-31于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將患者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A組和B組患者各48例,A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方法,B組患者采用單一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結(jié)果:(1)A組48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6%,B組48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0%,對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作χ2檢驗,具有明顯差異(P<0.05),有較強的統(tǒng)計學意義。(2)A組患者在治療后共發(fā)生凝血功能異?;颊?例,B組患者在治療后共發(fā)生凝血功能異常患者1例,兩組患者用藥安全性經(jīng)過χ2檢驗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時療效顯著,停止用藥后患者凝血功能很快恢復,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式。
鹽酸替羅非班;低分子肝素;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效果;安全性
下肢深靜脈血栓指的是患者靜脈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nèi)的凝結(jié),造成患者一側(cè)肢體的突然腫脹、局部疼痛感明顯,行走時及站立時疼痛加劇的癥狀,如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此病可繼發(fā)患者患側(cè)下肢水腫、患側(cè)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淤滯性潰瘍等嚴重并發(fā)癥[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選取2014-06-01~2016-05-31于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06-01~2016-05-31于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本文選取的96例研究對象均經(jīng)過血管無損傷性檢查、血管造影X線片檢查等檢查后被臨床醫(yī)師確診為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一側(cè)肢體的突然腫脹、局部疼痛感明顯,行走時及站立時疼痛加劇。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和B組患者各48例,A組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41~74歲,平均(50.2±3.5)歲,患者入院前病程3~15d,平均(9.1±0.6)d;B組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41~79歲,平均(51.3±3.7)歲,患者入院前病程4~16d,平均(9.3±0.8)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經(jīng)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使用不同治療方法結(jié)果的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本文選取的96例研究對象均經(jīng)過血管無損傷性檢查、血管造影X線片等檢查后被臨床醫(yī)師確診為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②96例患者在治療前7d沒有使用抗血栓凝結(jié)及抗血小板凝結(jié)的藥物;③96例患者無鹽酸替羅非班及低分子肝素過敏史及用藥不良反應;④96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在研究知情同意書上簽字[2]。
1.3 治療方法
A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方法:使用藥物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1165,生產(chǎn)廠家:遠大醫(yī)藥(中國)有限公司,產(chǎn)品規(guī)格:100mL:鹽酸替羅非班5mg與氯化鈉0.9g)使用方法: 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由靜脈輸注患者體內(nèi),起始30min滴注速率為0.4μg/kg/min,起始輸注量完成后,繼續(xù)以0.1μg/kg/min的速率維持滴注。聯(lián)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通用名:速碧林,國藥準字:J20090006,生產(chǎn)企業(yè):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使用方法:一般每日用量為184~200AXaIu/kg,分2次給予(即92~100AXaIu/kg bid),每12小時給藥一次,持續(xù)10d。B組患者采用單一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方法,使用藥物用法用量同A組的低分子肝素藥物[3,4]。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接受為期10d的治療后,對患者作血管無損傷性檢查、血管造影X線片檢查,觀察兩組患者的下肢平均肢圍差(患肢肢圍-健肢肢圍)[5]、靜脈閉塞程度等指標;對患者作凝血功能檢查,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變化狀況。
1.5 評價指標
治愈:患者接受治療10d后,下肢平均肢圍差為0CM,靜脈閉塞程度小于10%,患者患肢腫脹、局部疼痛感明顯,行走時及站立時疼痛加劇等癥狀消失;顯效:患者接受治療10d后,下肢平均肢圍差小于5cm,靜脈閉塞程度小于30%,患者患肢腫脹、局部疼痛感明顯,行走時及站立時疼痛加劇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患者接受治療10d后,下肢平均肢圍差大于10cm,靜脈閉塞程度大于50%,患者患肢腫脹、局部疼痛感明顯,行走時及站立時疼痛加劇等癥狀無任何改善。治療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安全性評價指標:治療15d后用透射比濁法檢測患者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四項(FIB:2~4g/L、PT:11~14s、APTT:男性:(37±3.3)s女性:(37.5±2.8)s、TT:16~18s)[6]。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以P<0.05作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2.1 A、B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A組48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6%,B組48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0%,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48)
2.2 A、B兩組患者用藥安全性比較
A組患者在治療后共發(fā)生凝血功能異?;颊?例,B組患者在治療后共發(fā)生凝血功能異?;颊?例,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A、B兩組患者用藥安全性比較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患者下肢靜脈血液流動滯緩,靜脈壁的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左下肢血栓形成遠遠高于右下肢,血栓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靜脈而引起患者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患者生命。目前臨床上關(guān)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多采用(1)物理療法:此法適用于血栓形成時間短,且病情較輕的患者,具體為:腿部抬高和臥床休息1~2周。(2)藥物療法:抗凝療法: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穩(wěn)定期使用口服類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類藥物;溶栓治療:使用藥物為尿激酶等[7,8]。在本次研究中,(1)A組48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6%,B組48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0%,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A組患者在治療后共發(fā)生凝血功能異?;颊?例,B組患者在治療后共發(fā)生凝血功能異常患者1例,無明顯差異(P>0.05)。A、B兩組患者在本次治療中所使用的治療方法均屬于抗凝藥物療法,不同的是A組患者在治療時增加使用鹽酸替羅非班注射液,此藥物能有效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xù)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并且在患者靜脈血栓消失停藥后,患者的正常血液凝結(jié)功能馬上恢復,具有極高的用藥安全性。綜上所述,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時療效顯著,停止用藥后患者凝血功能很快恢復,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式。
[1]古旭云,朱昱冰,趙磊,等.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J]. 哈爾濱醫(yī)藥,2014,2(11):298-300
[2]李嵐,姜述斌.鹽酸替羅非班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使用治療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及安全性評價[A].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3,36(6):6-8
[3]顧建平,徐克,滕皋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規(guī)范的專家共識[J].中醫(yī)藥信息,2014,7(17):505-510
[4]盛頌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4,2(9):37-40
[5]陳熙,蔡飛,李沁,等.阿加曲班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其并發(fā)癥肺栓塞的臨床療效觀察[J]. 哈爾濱醫(yī)藥,2015,5(7):734-738
[6]馮會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4,05(12):527-530
[7]呂磊,張紀蔚.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J].中醫(yī)藥信息,2015,2(13):91-96
[8]錢結(jié)勝,李征然,等.經(jīng)頸靜脈導管血管內(nèi)溶栓聯(lián)合足背靜脈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4,4(7):266-269
黑龍江省衛(wèi)生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項目,編號:NO.2016-299。
張?zhí)煊?1974~)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副主任藥師。
國玉芝(1966~)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學士,主任藥師。E-mail:gyz0528@163.com。
R658
B
1008-0104(2017)04-0028-02
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