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沃爾泰拉有著同類城邦的特點:建在山頭,選址陡峭,有厚厚的圍墻
沃爾泰拉位于托斯卡納的中心,坐落在陡峭的山脊上。
英國作家勞倫斯在小說里稱這個城市為“陸上孤島”。這話一點不假,沃爾泰拉在托斯卡納沃野中,就像是一片漂浮在綠色汪洋上的小島。
從空中俯瞰這個城市,可見成片的紅瓦屋頂,那些建筑一代又一代沿襲加建,宛如一棵自然生長的大樹,枝繁葉茂,越疊越密。森嚴壁壘的城墻與城外連綿不絕的柔和的山巒,城內悠久的歷史與起伏廣袤的曠野,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埃特魯斯坎人建造了十二座城邦,誕生于公元前7世紀的沃爾泰拉則是其中之一,有著同類城邦的特點:建在山頭,選址陡峭,有厚厚的圍墻。
羅馬人給托斯卡納取的名字,是從埃特魯斯坎語言中(Etruscan)演變而來的。可以想象,那個比羅馬人更早在這里駐守的民族昔日多么強盛。當埃特魯斯坎貴族令人在羅馬修筑排水系統(tǒng)的時候,羅馬還是小城鎮(zhèn),遠未成為意大利的中心。但是,埃特魯斯坎人的語言后來全部消亡,在與羅馬人的戰(zhàn)爭中被消解同化。
比羅馬文化早,與希臘同期的埃特魯斯坎人創(chuàng)造了高貴優(yōu)雅的壁畫,雕刻和建筑藝術,深深影響了羅馬文明。羅馬數(shù)字,羅馬神廟,羅馬的競技會,甚至羅馬人的衣飾,無不源自埃特魯斯坎人的發(fā)明,從而對歐洲文明的發(fā)展有重大的貢獻。
被中世紀的古城墻圍著的沃爾泰拉,歷史豐富。從13世紀到15世紀,羅馬和佛羅倫薩一直爭奪此城,最終落入美第奇家族手中。
當年,這座城市的老祖宗埃特魯斯坎人在這里建立了商貿中心,并發(fā)展了雪花石雕刻業(yè)。
我們在“孤島”城內隨著成群的國際游客轉悠,到處是出售雪花石工藝品的商店。比大理石軟且容易加工的雪花石,雪白,半透明,可以磨成玻璃一樣的薄片,并加工成各種模樣,包括工藝品,以及煙灰缸、燈罩等各種生活用品,讓人愛不釋手。
這與中國玉石雕刻有異曲同工之處,因為雪花石的雕刻技術也是同樣的原理,要求獨具匠心的藝人根據(jù)石材天然的紋理和質地,構思出最適合的造型,最后精雕細琢賦之以生命。
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這個獨特的產品帶來的制造業(yè)遍布全城。但是由于城里雪花石粉彌漫空中,最終相關企業(yè)不得不遷到城外,只剩下一些藝術家的小作坊留在城市的中心地帶。
這里的藝術學校也是歐洲唯一一個傳授雪花石雕刻技藝的地方。最吸引人的是當街做雕塑的老藝術家,其整個工作流程本身就像是一個行為藝術。如果待上一兩天,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他們的手中,如此一塊不起眼的頑石竟可以變成光滑剔透、栩栩如生的雕像。
在位于主大街上的加爾納齊博物館里,存放著從墓穴中發(fā)掘出來的600件古埃特魯斯坎人的骨灰罐,上面刻著他們日常生活的場景和信仰。
其中有一件很特殊的展品叫“夜之影”,是一個被夸張地拉長的裸體青銅人像,可以很和諧地放在任何一個現(xiàn)代藝術館內。
雕像的名字是詩人鄧南吉歐取的,他說這座人像讓他想起黃昏日落下的身影。1879年,一位農夫從地里挖出這個青銅像,打算用來當火鉗用,才使這件藝術品保存下來。這件謎一樣的藝術品常常被文藝作品引用,后人以它為背景,創(chuàng)造了很多浪漫的故事。
城內迷宮般的石板街道順著山勢自然地起伏回旋,我們漫無目的地踱進大小教堂和畫廊。累了就停下來隨便找一間冰淇淋店,在街上找個方便看行人的角落,坐下來一邊看各色游客、一邊品嘗美味的意大利冰淇淋,儼然也成為街頭景致的一部分。
出人意料的是,把守著城墻要道口的美第奇亞城堡如今已是一座監(jiān)獄。這個建于14世紀的城堡曾經屬于意大利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在厚石壘筑的外墻上端,有一些小窗戶,想必那是牢房唯一透光的地方。
這算是最人道的懲罰嗎?窗內的囚徒日夜想著窗外美麗的風景和熱鬧的生活,思念一墻之隔卻遙不可及的自由,他們會因此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