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昊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黃土隧道錨桿受力機制的研究
才 昊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采用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建立了鎖腳錨桿模型,分析了圍巖強度對鎖腳錨桿承載能力的影響,并以錨桿的屈服強度為指標,來研究其對錨桿的承載能力的影響,為今后同類研究提供參考。
錨桿,黃土隧道,圍巖,承載力
錨桿是黃土隧道中控制圍巖變形和沉降的有效支護手段,根據(jù)錨桿埋設位置的不同將錨桿分為系統(tǒng)錨桿和鎖腳錨桿。黃土隧道的開挖一般采用臺階法或分部開挖法,在開挖后沿隧道橫向在拱、墻腳部位為限制鋼拱架的自由變形而打設的具有一定數(shù)量和下插腳的錨桿,并將錨桿的末端和鋼架牢固焊接,如圖1所示,這種錨桿即為鎖腳錨桿。
與系統(tǒng)錨桿不同,在黃土隧道中,鎖腳錨桿應用廣泛,是黃土隧道支護的主要工具之一。曾有學者對黃土隧道鎖腳錨桿進行原位測試,取得一定成果,但尚未給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本文針對鎖腳錨桿,依據(jù)其受力特點,利用ABAQUS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進行數(shù)值模擬,對圍巖強度、錨桿管材強度對鎖腳錨管承載能力的影響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各種因素影響下的鎖腳錨管受力變形特性。
在隧道等地下結構數(shù)值計算中,一般選取某一部分巖體建立數(shù)值計算模型,用一定的邊界條件去替代原始介質(zhì)的連續(xù)狀態(tài),這種替代方式是否合理將影響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正確性,因此應盡量使邊界條件和實際情況相符,使計算模型足夠大,并把分析的重點區(qū)域置于模型的中央部位,從而減弱邊界效應對計算準度的干擾。
因隧道屬于深埋隧道且不考慮構造節(jié)理影響,故地應力按初始自重應力場考慮。為了使得計算結果更為可靠,故在隧道內(nèi)及其周圍采取細密網(wǎng)格劃分,采用4節(jié)點結構單元K線面映射網(wǎng)格劃分模型網(wǎng)格,有限元網(wǎng)格劃分模型如圖2所示。
為了更全面深入地研究鎖腳錨桿的受力特性與承載特點,突出錨桿與黃土的相互作用關系,在上述開挖模型的基礎上,建立如圖3~圖6所示的三維有限元計算模型。
由圣維南原理和實際工程經(jīng)驗可知,洞室開挖過程中圍巖應力重分布僅發(fā)生在洞室周圍3倍~5倍隧道開挖跨度范圍內(nèi),此范圍以外的圍巖應力基本不受洞室開挖的影響。本文數(shù)值模擬中,圍巖模型的尺寸以模型各面距離錨桿8倍~10倍管徑建立。各個打設角度的模型尺寸見表1。
表1 各個打設角度的模型尺寸表
鎖腳錨桿的承載能力體現(xiàn)為其控制鋼拱架下沉的能力,而鋼拱架的拱腳下沉量與鎖腳錨桿的端部豎向位移相等,所以在此研究圍巖強度對控制鎖腳錨桿端部豎向位移的影響。以往的鎖腳錨桿的解析計算結果顯示,在相同荷載下,不同圍巖彈性抗力下的鎖腳錨桿的彎矩分布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規(guī)律,下面采用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研究圍巖強度對鎖腳錨桿承載能力的影響。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改變圍巖的彈性模量(10 MPa,31 MPa,60 MPa和90 MPa)來研究不同打設角度的鎖腳錨桿的端部豎向位移的變化情況,從而反映鎖腳錨桿的承載能力。
綜合對比打設角度分別為0°,30°,45°和60°的鎖腳錨桿在不同圍巖條件下的端部位移—荷載曲線圖(見圖7~圖10),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端部豎向位移—荷載曲線圖均為下凹的曲線,說明鎖腳錨桿的端部豎向位移隨著荷載的均勻增大而加速增大。這趨勢同時反映了隨著荷載的增大,錨桿斷面的屈服點逐漸由上下邊緣向中間擴展。2)無論錨桿以何種角度打設,相同荷載下錨桿端部豎向位移均隨著圍巖強度的降低而增大。這一趨勢在圍巖強度較高(E>31 MPa)時不明顯,但在圍巖強度較低(E≤31 MPa)時顯著。說明圍巖彈性模量小于31 MPa時,單純采用鎖腳錨桿支護效果不夠理想,應考慮結合可以改善圍巖強度等方面的支護措施,如圍巖注漿等。3)無論圍巖強度為多少,相同荷載下錨桿端部的豎向位移均隨著打設角度的增大而減小,說明增大打設角度可以控制豎向位移這個規(guī)律在各種圍巖條件下都是一致的。所以在隧道中的鎖腳錨桿施工時應盡量采用較大的打設角度。但考慮到實際施工的操作方便,建議鎖腳錨桿的打設角度取為45°。
下面以錨桿的屈服強度為指標來研究其對錨桿的承載能力的影響。錨桿的管材鋼號分別選擇Q205,Q235,Q275和Q305。其相應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各工況錨桿強度指標
綜合對比打設角度分別為0°,30°,45°和60°的不同屈服強度的錨桿在端部豎向位移—荷載曲線圖(見圖11~圖14),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各個打設角度的鎖腳錨桿的端部豎向位移—荷載曲線圖走勢規(guī)律基本一致,且對于同一打設角度,不同屈服強度對應的曲線在荷載較小時是重合的,當荷載增大到一定值時,各曲線逐漸分離,分離后的端部豎向位移—荷載曲線表現(xiàn)為端部豎向位移隨屈服強度減小而逐漸增大的規(guī)律。2)將同一角度不同屈服強度下錨桿的曲線分離的點稱為分離點,則分離點所對應的荷載大小因錨桿打設角度而異。打設角度為0°,30°,45°和60°時錨桿的分離點荷載值分別為6.48 kN,7.56 kN,9.72 kN和12.96 kN,所以大角度打設時,錨桿屈服強度的影響不明顯。3)無論錨桿屈服強度為多少,相同荷載下錨桿端部的豎向位移均隨著打設角度的增大而顯著減小,說明增大打設角度可以有效控制豎向位移,且其效果比提高錨桿的屈服強度明顯。所以在鎖腳錨桿的設計施工時,應將重點放在采用合理打設角度而非提高錨桿強度。
1)圍巖強度對鎖腳錨桿承載能力的影響:無論錨桿以何種角度打設,相同荷載下錨桿端部豎向位移均隨著圍巖強度的提高而減小。圍巖強度較高(E>31 MPa)時,提高圍巖強度對鎖腳錨桿的承載力影響不明顯;但圍巖強度較低(E≤31 MPa)時,提高圍巖的強度會顯著增強鎖腳錨桿的承載能力。所以當隧道圍巖強度較低時可以通過改善圍巖的物理力學特性如圍巖注漿等措施來提高鎖腳錨桿的承載能力。2)錨桿強度對其承載能力的影響:提高錨桿強度對提高其承載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沒有提高錨桿的合理打設角度效果顯著,所以鎖腳錨桿沒必要采用高強度鋼管。
[1] 陳建勛,喬 雄,王夢恕.黃土隧道錨桿受力與作用機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30(8):1690-1697.
[2] 周 宇.鎖腳錨桿和仰拱注漿對控制大斷面海底隧道位移的有效性分析[J].巖土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S2):3830-3834.
[3] 伍毅敏.軟基隧道支護機理與病害防治技術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8.
[4] 李 健.大斷面黃土隧道初支作用機理及變形控制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5] 黃 彬.大斷面黃土隧道土石分界段施工技術[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3,50(1):139-142.
On stressed mechanism for anchor rod in loess tunnels
Cai Hao
(College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18,China)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 numeric simulation,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the feet-lock anchor rod, analyzes the strength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 on the loading capacity of the feet-lock anchor rod, researches its influence on the loading capacity of the anchor rod by taking the yield strength of the anchor rod,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earch.
anchor rod, loess tunnels, surround rocks, load capacity
1009-6825(2017)20-0183-03
2017-04-25
才 昊(1996- ),男,在讀本科生
TD35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