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全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內蒙 通遼 028000)
心血管疾病急診分析及臨床治療方法探討
萬 全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內蒙 通遼 028000)
目的 對心血管疾病急診情況進行分析,并探討臨床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治的87例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進行對癥治療,分析和總結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患者通過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有一定好轉。其中,急性心梗的總有效率是94.4%,急性左心衰總有效率是85.7%,急性心絞痛總有效率是88%,急性主動脈夾層91.7%,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結論 對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進行積極有效治療,可保證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病癥,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心血管疾??;急診;質量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機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性障礙性病癥,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發(fā)病群。臨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急性疾病的臨床癥狀無顯著先兆[1],但發(fā)病急驟,病情變化快,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87例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診治療的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均通過臨床癥狀、心電圖、心動圖、造影等檢查確診,符合原發(fā)性心血管疾病診斷標準[2]。其中,男患者51例,女患者36例;年齡47~73歲,平均(50.2±3.4)歲;急性心梗36例,急性左心衰14例,急性心絞痛25例,急性主動脈夾層12例。所有患者均在發(fā)病后2 h入院。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確診后進行對癥治療:(1)急性心梗,囑患者絕對臥床,并進行吸氧治療,加強心率、血壓、呼吸等檢測;給予小量嗎啡止痛,如患者煩躁不安、異常緊張口服適量地西泮,然后建立靜脈通路改善血容量,實施經皮冠動脈介入術治療或者溶栓治療。對于胸痛持續(xù)者如未出現(xiàn)低血壓靜滴硝酸甘油,服用阿司匹林(無禁忌證);對于發(fā)生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者應用胺碘酮靜滴治療。(2)急性左心衰,給予面罩間斷性正壓吸氧,對合并肺水腫者先把氧氣經50%~70%濃度酒精濕化吸入,以減小肺泡內表面張力,改善呼吸。同時,給予血管擴張劑,減輕前后符合,改善心功能;對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引起的左心衰,給予洋地黃制劑治療,對風濕性心臟病合心房纖顫引起的左心衰患者給予地高辛治療。此外,對合并肺水腫者還需給予利尿劑治療。治療中加強心理干預,穩(wěn)定患者情緒,根據(jù)患者情況適當應用鎮(zhèn)靜劑。(3)急性心絞痛,囑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并進行低氧量吸氧治療;(4)急性主動夾層,當即進行吸氧,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征,對疼痛嚴重的應用適量嗎啡等藥物;靜滴硝普鈉,并給予β阻滯劑降心率,改善心肌收縮力;開展抗休克治療,主要通過輸血補液糾正血容量。對于Ⅰ、Ⅱ型夾層且繼發(fā)主動脈夾層擴展、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內科治療無效等患者,可進行外科術治療。
1.3 療效標準
依照心血管疾病臨床診療效果標準進行評價[2]:(1)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無異常,心功能改善2級及以上,且各項機體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2)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異常顯著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以上,各項機體指標顯著改善;(3)無效,在治療完成后,臨床癥狀、體征、心功能均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顯效+有效。
本組87例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通過治療后取得良好效果,無死亡病例。其中,急性心梗總有效率、左心衰、心絞痛、主動脈夾層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4%、85.7%、88.0%、91.7%,如表1。
表1 87例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n(%)]
急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病急,病情發(fā)展快,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而在急診治療中,要求醫(yī)護人員迅速、準確判斷患者的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臨床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有這幾種:(1)急性心梗,該病發(fā)生無顯著性誘因,通常表現(xiàn)出較嚴重的持續(xù)性、突發(fā)性心前區(qū)或者胸骨后劇烈疼痛,往往伴大汗、煩躁等癥狀,有些患者合并較明顯的腸胃道反應,隨著病情發(fā)展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情況[3];(2)急性左心衰,主要表現(xiàn)為嚴重呼吸困難、急促,端坐呼吸困難,合并急性肺水腫,重者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3)急性心絞痛,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中上段突發(fā)性、窒息性疼痛,持續(xù)時間在5 min以內,在患者情緒激動、異常勞累等情況以下易發(fā)生。(4)急性主動脈夾層,通常表現(xiàn)為胸部劇痛,伴壓迫不適,一些患者發(fā)病后因發(fā)生心臟壓塞、嚴重性高血壓等嚴重癥狀可能會死亡。
對于急診醫(yī)護人員需要系統(tǒng)掌握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癥狀、體征指標,能更為及時提供治療方案,給予患者針對性、有效性治療。當前,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患主要是進行血壓調整、改善心功能、吸氧等治療,并基于患者病情、體征針對性用藥,還需做好病情監(jiān)測、護理等工作。此外,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本研究中,87例患者均依照病情對癥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總有效率達到90.8%(79/87),不同病癥的總有效率均在80.0%以上。與崔雪蓮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4]。
綜述而言,心血管疾病急診治療中,應在明確疾病基礎上,對病情嚴重度、病因、癥狀進行系統(tǒng)分析,再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以保障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病情,促進良好恢復。
[1] 吳信杰.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治療對策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08):1-3.
[2]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心血管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
[3] 張增謙.急性心血管疾病120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18):23-24.
[4] 崔雪蓮.心血管急診分析及臨床治療方法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2):213-214.
本文編輯:李 豆
R54
B
ISSN.2095-6681.2017.1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