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祿
?
里約奧運會體操比賽單杠項目成套動作特征研究
余文祿
成都大學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研究以文獻資料為基礎(chǔ),采用錄像觀察法等方法,統(tǒng)計里約奧運會體操比賽單杠項目決賽前8名運動員以及中國隊運動員的成套動作,并以規(guī)則為導向,對單個動作選擇、連接動作選擇、難度價值、完成質(zhì)量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分析中國隊與世界強隊之間動作選擇上的差異。研究得出:懸垂擺動類動作、近杠類動作、扭臂類動作、下法動作比較趨于集中;第二組別的飛行動作相對比較豐富,在此基礎(chǔ)上的轉(zhuǎn)體動作深受運動員青睞;F組以上的二連接動作或三連接動作越加成為編排的首選;與決賽前8相比,中國隊的難度優(yōu)勢不復存在,完成情況愈加困難,與決賽前8隊伍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單杠項目的發(fā)展越來越突出力量、難度、藝術(shù)的相互融合,中國隊的發(fā)展道路任重道遠。
里約奧運會;體操比賽;單杠項目;成套動作;特征
第31屆夏季奧運會體操比賽于2016年8月7日—8月17日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奧林匹克體育館舉行。共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qū)男女各98名運動員參加比賽,開創(chuàng)了奧運會體操比賽史上參加比賽國家和地區(qū)最多的一屆,做為歷屆世界大賽體操強隊的中國,在本屆奧運會上沒有獲得一枚金牌。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主席布魯諾在觀看里約奧運會后說:“中國隊之所以未能獲得一枚金牌,其根本原因是,中國隊沒有能緊跟世界體操發(fā)展潮流,及時作出調(diào)整與改變!”甚至有外國媒體報道:在里約賽場上,歐美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時,是在“秀動作”,中國運動員是在“做動作”。而當今世界體操的潮流,已是“力量、難度和藝術(shù)三者的完美結(jié)合”[1]。本研究以里約奧運會男子體操比賽單杠決賽運動員成套動作入手,從動作角度分析中國隊失利的因素,探尋中國隊與決賽隊伍之間的差距,為重振我國男子單杠項目的輝煌提供理論參考。
1.1 研究對象
依據(jù)2016年國際體操評分規(guī)則,以2016年里約奧運會體操比賽男子單杠決賽的8名運動員以及預賽4名中國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中國體操協(xié)會、里約奧運會等官方網(wǎng)站,獲取單杠項目研究的最新進展。通過對比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頒布的體操規(guī)則,了解體操單杠項目發(fā)展的方向及趨勢,為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支撐
1.2.2 錄像觀察法 觀看CCTV直播或錄像的比賽視頻,通過正常速度、慢速、校對等三個步驟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進行統(tǒng)計,分別了解運動員各組別動作選擇情況、成套編排情況、完成情況等信息。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使用EXCEL統(tǒng)計軟件對決賽8名運動員以及預賽4名運動員共12套動作的難度動作,連接動作以及動作類型選擇進行詳細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為論文提供有利的數(shù)據(jù)支撐。
1.2.4 邏輯分析法 在文獻梳理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2016版男子競技體操規(guī)則和錄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通過邏輯分析對中外運動員的成套動作情況進行深入的探析,對比中外運動員在難度動作選擇上的差異,為提高中國運動員的競爭力提供建議。
2.1 單杠項目世界競爭格局分析
單杠項目一直以來都是體操比賽的重頭戲,大幅度擺動、上下翻飛的空中飛行動作博得滿場的喝彩,也是吸引人關(guān)注的焦點。單杠項目在男子6個項目中并不是中國隊最突出的優(yōu)勢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周凱獲得男子單杠金牌,我國體操發(fā)展達到了頂峰。2008年后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對規(guī)則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特別是曾經(jīng)中國隊的強項,連接動作遭到了重大調(diào)整。荷蘭的佐德蘭德、德國的漢布欽、美國的米庫蘭克等名將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大幅度的飛行動作及其連接動作深受觀眾、裁判青睞。佐德蘭德曾包攬了倫敦周期單杠項目的金牌,漢布欽長期霸占第2名位置。倫敦奧運會后,荷蘭、德國、美國平分秋色,后起之秀的巴西、古巴、烏克蘭等國的運動員奮起直追,在單杠的編排上更加符合規(guī)則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分別在單杠項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國隊卻在46屆世錦賽、里約奧運會單杠比賽中無緣決賽,所面臨的國際競爭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形勢越來越嚴峻。
2.2 成套動作及各組別動作選擇情況分析
根據(jù)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裁判法規(guī)定,單杠項目必須包含5個動作組別的動作,分別為“I類有或沒有的懸垂擺動動作;II類飛行動作;III類近杠或背對杠完成的動作;IV類扭臂類動作以及V類下法動作”,且能獲得2.5分的組別加分。研究以此為依據(jù)對里約奧運會體操項目單杠決賽前8名運動員和預賽中國隊運動員的成套動作分別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2.2.1 懸垂擺動類動作特征分析 懸垂擺動類動作屬于第I動作組別,主要是回環(huán)擺動類動作構(gòu)成。從表1可知,大回環(huán)轉(zhuǎn)體360°、540°及其不同握法占據(jù)了主要地位。其中大回環(huán)轉(zhuǎn)體360°和后擺上轉(zhuǎn)體360°是該組別動作的主流,決賽隊伍和中國隊的使用率達到50.00%和33.33%。且動作難度價值在B組至D組之間,難度不是太高,因此,也看出運動員僅僅是為了滿足編排規(guī)則需要,并不希望在該組別做出高難動作。
表1 第I組別難度動作選擇情況
2.2.2 飛行類動作特征分析 飛行類動作是單杠項目中最吸引人的動作,其動作難度體現(xiàn)出運動員競技能力水平。從表2可知,在里約周期內(nèi)飛行動作出現(xiàn)了科瓦克斯、馬爾凱洛夫、切卡切膚、葉格爾4大類10個不同難度級別的動作。D組以上難度價值的動作成為單杠項目飛行動作的主流。比較突出的排在第1位的是特卡切夫類動作使用頻率達到41.94%;科瓦克斯轉(zhuǎn)體類動作以29.03%的比例排名第2;馬爾凱洛夫及轉(zhuǎn)體動作排在第3位占22.58%。中國隊在飛行動作使用上主要是特卡切夫類動作占42.86%;其次是馬爾凱洛夫占28.57%;第3是科瓦卡斯類動作占21.43%。從國內(nèi)國外對比看,特卡切夫、馬爾凱洛夫類動作依然是單杠項目的主流和核心動作,科瓦克斯類等高難度動作是運動員爭金奪牌的重點動作,各種姿態(tài)的后空翻兩周以及葉格爾等動作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是突出運動員個人特點的難度動作。由此得出,高難動作仍然是里約周期內(nèi)運動員選擇的重點,特別是科瓦克斯類動作將成為以后單杠項目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表2 第II組別難度動作選擇情況
2.2.3 近杠類動作特征分析 第III組別的近杠動作又稱之為杠里動作,在競技體操規(guī)則上涉及21個動作,包含韋勒、正掏、反掏三大類動作。從里約奧運會單杠決賽情況來看(表3),正掏、反掏及其轉(zhuǎn)體動作使用頻率最高。正掏轉(zhuǎn)體540°,反掏轉(zhuǎn)體360°動作在決賽中達到了100%,最低難度均在D組以上。特別是反掏轉(zhuǎn)體360°不管是決賽隊伍還是中國隊使用率達到42.86%、57.14.由此也可以得出近杠類動作的選擇特征。
表3 第III組別難度動作選擇情況
2.2.4 扭臂類動作特征分析 第IV類扭臂握和后懸垂動作及背對杠完成的動作在規(guī)則中包好有19個類型的動作,從比賽中中外運動員使用的情況來看,中穿轉(zhuǎn)體(阿德勒)類型的動作占據(jù)了全部,處于同組別的俄式大回環(huán)、斯塔內(nèi)曼、捷式大回環(huán)等動作無人選用。(1)有這類動作難度價值普遍不高,(2)完成穩(wěn)定性也相對較低,(3)這類動作對于進行動作連接不太合理,因此采用較少。中穿前上轉(zhuǎn)體360°和中穿前上轉(zhuǎn)體180°及其握法的變化一直以來都是運動員選著的重點。另外這兩個動作與馬爾凱洛夫、特卡切夫及其轉(zhuǎn)體動作的連接使用非常連貫,難度價值相對較高,更加符合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的需要。
表4 第IV組別難度動作選擇情況
2.2.5 下法類動作特征分析 下法(V)類動作是單杠項目的最后一個動作,其穩(wěn)定性是運動員能否獲得名次的關(guān)鍵。通過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統(tǒng)計(見表5),下法動作使用類型比較趨于集中,均為直體后空翻兩周轉(zhuǎn)體類動作,比例最高的是直體后空翻轉(zhuǎn)體720°下(E組),達到了62.50%,中國隊所有運動員都采用了這一動作;其次是直體后空翻轉(zhuǎn)體360°下(D組);而高難的直體后空翻兩周轉(zhuǎn)體1080°下(F組)僅有古巴的拉杜特一人使用。從這些數(shù)據(jù)看,運動員普遍都選擇比較保守的(E組)動作來完成規(guī)則要求,每加轉(zhuǎn)180°動作難度增加一級,但是同樣的穩(wěn)定性也會下降一級,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也更高。但是對于體操項目的發(fā)展,筆者認為運動員還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同級別、同難度的動作來獲得裁判的認可,相同的動作在視覺上會造成疲勞,是不利于運動最后得分的評判。
表5 第V組別難度動作選擇情況
2.3 連接動作特征分析
2013-2016年版男子競技體操規(guī)則規(guī)定,自由體操、鞍馬、單杠任然保留有連接加分,單杠項目的連接加分可分為3類,(1)杠上動作(D組以上)+飛行動作(D組以上)(反之亦然)可獲得0.1的加分;(2)飛行動作(D組以上)+飛行動作(D組以上)(反之亦然)可獲得0.2的加分;(3)飛行動作(C組以上)+飛行動作(C組)(反之亦然)可獲得0.1的加分。
表6可知,里約奧運會男子單杠比賽中杠上+飛行動作的連接占了80%以上的比例,飛行+飛行的連接不到20%,而中國隊4名預賽運動員全部采用杠上+飛行的連接方式,從而也反映出中國隊與決賽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從動作選擇上來看,中穿轉(zhuǎn)體類+飛行動作深受運動員偏愛,決賽中使用的比例高達80%以上,中國隊達到了87%。由于規(guī)則最多允許運動員完成兩個阿德勒類型的動作,因此,中穿轉(zhuǎn)體360°、中穿轉(zhuǎn)體180°幾乎成為了每個運動員的必備動作。而飛行類連接動作僅有一個“卡西納(G)+團身后空翻兩周越杠(D)”但都以失敗告終。其次在連接的飛行動作中馬爾凱洛夫、特卡切夫及其轉(zhuǎn)體動作稱為了連接的主流。從連接形式上看,二連接依舊是主體,三連接動作成為了一種趨勢,在決賽中共有3人次使用,并能夠獲得0.2-0.3分的連接加分。在千篇一律的成套比賽中,一個亮眼的連接動作無疑能夠幫助運動員提升競技能力,同時對于完成的要求也更高,對運動員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表6 連接動作選擇情況
2.4 成套動作情況分析
成套動作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呈現(xiàn)出來最為直接的套路動作,代表了運動員最高的競技實力。研究從成套動作的難度結(jié)構(gòu)、加分情況、難度價值、完成情況等方面對決賽前8 運動員和中國隊運動員的成套情況進行分析。
2.4.1 難度結(jié)構(gòu)情況分析 難度結(jié)構(gòu)是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直接體現(xiàn)。從表7可知,決賽前8運動員的成套難度結(jié)構(gòu)總體上高于中國隊。但是D組以上動作決賽隊伍使用了62次,人均7.75次;中國隊D組以上動作使用31次,人均7.75次。由此分析我國運動員在難度動作的選擇上與國外隊伍不相上下。從F組以上高難動作來看,決賽8名運動員使用10次,人均1.25次;中國隊使用2次,人均0.5次。對比發(fā)現(xiàn)中國隊在高難度動作的選擇上明顯低于國外運動員。特別是代表運動員競技實力的F組、G組動作,國外運動員有8人次使用G組動作,6人次使用F組動作;而中國隊僅有1人使用G組動作,1人使用F組動作。說明中國隊與決賽隊伍之間在競技實力上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別是與漢布欽、佐德蘭德、米庫拉克等世界名將相比,也僅有張成龍一人能與之相當,也反映出我國在男子單杠項目上人才的短缺。
2.4.2 難度價值情況分析 難度分(D分)由動作組別分(2.5分)、10個動作難度價值分和連接加分構(gòu)成。從表7可知,決賽前8隊伍的難度平均分為6.9分,中國隊平均分為6.7分,前3名平均分為7.133分;這樣的比較反映出中國隊具備進入決賽前8的競技實力,但是在爭金奪銀上與世界強隊存在較大的差距,從研究來看,想進入決賽圈至少難度分要達到7.0分以上。
從連接加分來看,決賽前8隊伍平均分為0.3分,中國隊平均分為0.2分。至倫敦奧運會后國際體聯(lián)對裁判規(guī)則進行了修改,鼓勵發(fā)展飛行接飛行類的動作連接,并能夠過的每次0.2的加分?;蛘呤歉苌?飛行+杠上的三連接動作同樣能夠獲得0.2分的加分。但從國內(nèi)外運動的加分情況比較看,國外運動員對三連接動作和飛行+飛行動作格外喜愛。有巴西和古巴的兩名運動員的加分達到了0.4分。而中國隊4名運動員依然保持杠上+飛行的連接套路,僅能獲得0.1分的加分。林超攀應(yīng)完成了三次類似的連接,獲得0.3的加分。
中國隊所以能在過往的世界大賽團體賽上永立世界之巔,讓包括日本隊在內(nèi)的世界強隊都在中國隊面前俯首稱臣,仰望中國隊,靠的最大法寶就是“難度”!從以上兩個方面的比較分析,看出中國隊在D分上的差距并不全是競技狀態(tài)不好,發(fā)揮失誤造成的,更多的是自身還不夠強。在難度動作選擇上和連接動作編排上都與決賽隊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隊的難度優(yōu)勢已不復存在。
2.4.3 完成情況分析 完成情況由完成分表現(xiàn)出來,從決賽隊伍來看,最高分為英國威爾遜的8.666分,最低為烏克蘭維尼亞耶夫的7.066分,8名運動員的平均分為8.059分。中國隊平均分7.616分,相差0.443分,在0.1分必爭的體操比賽中這樣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在動作完成的質(zhì)量,飛行動作的高度,落地的穩(wěn)定性方面都是完成扣分的重點。中國隊本次比賽沒有人完成分在8分以上,因此,也失去了進入決賽的機會。就最有希望的張成龍來講,在飛行接飛行動作中出現(xiàn)失誤,失去了進入決賽的機會,這反映出來的并不僅僅是4名運動員的個人失誤,而是我國訓練機制、體制、訓練方法、訓練思路上要求不嚴謹?shù)姆从??!棒~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不斷向最高難度挑戰(zhàn)的同時,也會對動作的質(zhì)量、姿態(tài)、穩(wěn)定等諸方面,提出了更高和更嚴的要求,扣分因素也隨之增多了。同時,世界各國都清楚地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D分是相對固定的,而E分是浮動的。在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取勝的關(guān)鍵就是E分。
表7 成套動作難度結(jié)構(gòu)及得分情況
里約奧運是本周期的收官之戰(zhàn),從比賽的情況來看,單個難度G、F、E組動作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飛行+飛行動作以及三連接動作已成為單杠項目連接動作發(fā)展的主流,也是各個國家運動員必備的難度動作。中國隊與決賽隊伍之間的差距比較明顯,曾經(jīng)靠D分打天下的效果,在當今體操比賽中行不通了,單個難度動作選擇多集中在D、E組別上,連接動作缺少新意,任然延續(xù)著上一周期的思路。在難度、藝術(shù)、優(yōu)美高度融合的新形勢下,中國隊要想在世界體壇中占有一席之地還需要國家、教練、運動員認真思考。在新的奧運周期到來之際,要注重青少年運動員人才的儲備,建立完善的訓練機制、運動員選拔機制、運動員培養(yǎng)體系。并及時了解新規(guī)則、學習新規(guī)則、掌握新規(guī)則和運用新規(guī)則,延續(xù)中國體操精神,在東京奧運會上再續(xù)輝煌。
[1] 中國體操網(wǎng).評里約奧運男子體操:風物長宜放眼量東京奧運再輝煌[EB/OL]. http://gymnastics.sport.org.cn/cga/international_gymnastics/2016-10-26/514276.html.
[2] 余文祿,趙元吉.第44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單杠成套動作編排特征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05):434~439.
[3] 趙元吉,鄭湘平,張 祿,劉 金. 世界優(yōu)秀鞍馬運動員成套動作發(fā)展趨勢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6(03):98~103,108.
[4] 魏 栩,姚俠文.里約奧運周期單杠發(fā)展特點及我國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4):141~145.
[5] 張軍艦. 第46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國隊成績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 2016(09):71~76.
[6] 張泳華. 我國男子體操的危機與發(fā)展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 2016(08):87~91.
[7] 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2013-2016)[Z].北京:中國體操協(xié)會.2013.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o Olympic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Project of Complete Set of Movements
YU Wenlu
Institute of P.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6, China.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using the method of video observation, to get statistical data of complete movement of the Rio Olympic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project before the final 8 athletes and Chinese player. Based on the rule-oriented standard, I analyze it from the aspects of single action selection, connection action selection, the difficulty value, quality-accomplishment. Meanwhile, I also explore the action choic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eam and the world’s top teams. The study shows that: Suspension swinging motion, near the poles movement, twist arm action class actions, are comparatively centralized; The second category of flight movements are relatively rich,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are favored by athletes; Group F more than two connections choreographed action or three connection action is increasingly preferred. And also there will be a big gap between Chinese team and the final 8,for the disappearing difficulty advantage of the Chinese team and the harder completion. The Chinese team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bar project is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power, difficulty and art.
The Rio Olympic Games; Men'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project; Complet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1007―6891(2017)04―0066―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15
G832.3
A
2017-11-14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