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越,耿延敏,朱亞成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演變及啟示
劉 越1,耿延敏1,朱亞成2
1.中北大學,山西太原,030000;2.首都體育學院,北京,100191。
研究目的: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演變與發(fā)展,通過對比中國、美國和日本最新《居民膳食指南》的內容,找到膳食指南和營養(yǎng)健身的精髓,并為營養(yǎng)知識的宣傳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幫助。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比分析法。研究結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在推薦條目和食物推薦量方面發(fā)生一些改變,美國第八版《膳食指南2015-2020》側重于提示公眾哪類食物不利于健康,并且著力提倡公眾進行力量練習,而日本食物陀螺在飲水方面的建議與中國存在差異,并且陀螺與運動的聯(lián)系更具直觀化。結論:每日食物種類要多樣、原態(tài)食物為最佳、少油少鹽多喝水、細嚼慢咽不吃撐、飲食習慣我最佳、多動少坐消耗卡、肌肉發(fā)揮作用大,另外還需要重視有氧運動與肌肉力量練習的結合,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身體會帶來更多的益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演變;啟示
國家衛(wèi)計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并頒布《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其中綱要提出在體育教師培訓內容中增加健康教育,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開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建設,由此看出國家十分重視人們的身體健康和飲食文化宣傳,表現(xiàn)出健身和合理飲食的重要性。社會上的一部分群體更積極和充分的響應國家的號召,如健身俱樂部通過陪伴式和指導式教學調動會員的運動積極性,并引導學員進行合理的飲食,起到了高效率的健身效果,還有較為流行的互聯(lián)網(wǎng)減脂瘦身營,他是通過線上飲食指導和監(jiān)督,促進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形成,二者都充分體現(xiàn)了膳食營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通過研究《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對比國內外《居民膳食指南》的內容,為營養(yǎng)知識的宣傳提供進一步的建議。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日本食物陀螺、美國第八版《膳食指南2015-2020》。
2.1 文獻資料法
登錄中國營養(yǎng)網(wǎng)站和查閱書籍了解中國、美國和日本發(fā)布的《居民膳食指南》,對比膳食指南內容的共性和差異性,另外登錄中國知網(wǎng),下載關于膳食指南的文章,了解膳食營養(yǎng)方面的情況,進而確定研究方向,并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下載1997年、2007年、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后,使用word和excel表格對各類食物的推薦量進行統(tǒng)計,然后進一步對比和分析推薦食物量的差異和變化。
2.3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比1989年、1997年、2007年和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內容,找到中國歷年來食物推薦量的變化,發(fā)現(xiàn)各類食物的重要性,同時借鑒美國和日本的《居民膳食指南》,找出共同點與不同點,為中國進行營養(yǎng)宣傳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建議。
3.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比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分別經(jīng)歷了1989年發(fā)布的《我國的膳食指南》、1997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4個版本,每次膳食指南的發(fā)布都是根據(jù)體力活動情況、脂肪攝入情況和其他營養(yǎng)素攝入情況進行修改的,目的在于引導居民合理消費,保護健康。
3.1.1 膳食指南結構對比 1989年的《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包括一部分,即8條推薦條目;與1989年相比,1997年發(fā)布的指南在推薦條目即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通用于健康成人和2歲以上兒童)的基礎上,增加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作為其補充,同時制定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寶塔內容包括各類食物圖標、名稱和合理的攝入量,說明希望通過簡單形象的寶塔直觀地告訴居民每日應吃的食物種類和數(shù)量;2007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包括10條推薦條目(適合于6歲以上的正常人群)、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寶塔內容除了分類食物圖標、名稱和合理的攝入量外,又增加了飲水、運動的人的圖標和“身體活動6 000步”的文字解釋,說明開始注重身體活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發(fā)布的指南與2007年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將“身體活動6 000步”改為“每天活動6 000步”,提升到每天活動重要性的提醒。
表1 膳食指南結構
3.1.2 膳食指南推薦條目發(fā)展 1989年《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條目包括: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jié)制、三餐要合理。
1997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1989年相比,由“食物要多樣”改為“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提醒公眾谷類食物是更有益于健康的,并且要增加谷類食物在飲食中的比重;到1997年吃飽飯已經(jīng)不是公眾的問題了,因此刪去了“饑飽要適當”的要求;由要求油脂適量、食鹽限量到清晰的提示吃清淡少鹽的食物;刪減了“粗細搭配、三餐合理、甜食少吃”的要求;增加了蔬菜、水果、魚、禽、奶和蛋類的要求,提出干凈的飲食,并且強調體力活動與膳食的相互制衡作用。
2007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1997年相比,1997年刪減的“粗細搭配”要求在2007年又被提出,即“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提醒公眾粗糧與細糧的搭配飲食為最佳;由常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改為每天吃,體現(xiàn)了奶類和大豆在每日飲食中的重要性,即每天必須吃;魚、禽、蛋、瘦肉的要求由1997年提倡的經(jīng)常吃,改為常吃適量的,說明公眾需要控制肉類的飲食;刪減了少吃肥肉和葷油的要求,因為在瘦肉和清淡的飲食中已提到,不再重復提出;由“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改為要求“食不過量、天天運動”,并不是大食量與大運動量保持平衡就好,而是要求食量8分飽,堅持每天運動,吃得少不代表不用運動;還有1997年刪減的“三餐要合理”的要求在2007年又被提出,說明早中晚餐的營養(yǎng)和量的分配重要性;由于零食中的營養(yǎng)成分很少,而有些人把零食當飯吃,在一天的飲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增加了“零食要適當”的要求;另外還增加了對飲水的要求,足量飲水,而且不能過分依賴飲料,開始意識到提醒公眾水對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的必要性。
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2007年相比,由建議每天吃奶類和大豆改為多吃奶類和大豆,說明仍需加大對奶類和大豆的飲食;由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改為適量吃,說明不再建議多次吃,而是控制以上幾類食物的量;飲食與運動的建議上,又回歸了1997年提倡的平衡理念;增加了杜絕浪費、興新時尚的要求,體現(xiàn)了需要改變新時代鋪張浪費的習慣;刪減了對豆制品、薯類、粗細搭配、三餐分配、零食和飲水的要求。從整體來看推薦條目趨向簡單化,即用四字概括每條內容,主要從食物分配、食用量、運動進行提示,用多吃、適量、少吃、杜絕關鍵詞直觀的進行建議。
表2 膳食指南推薦條目對比
3.1.3 膳食寶塔各類食物推薦量發(fā)展 1989年發(fā)布的《我國居民膳食指南》還未使用膳食寶塔,所以比較1997年、2007年和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從1997年到2007年再到2016年,三次膳食指南食物推薦量存在變化。
表3 1997、2007、2016年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畜肉類、蛋類推薦量
從圖1對比1997年、2007年、2016年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畜肉類、蛋類推薦量發(fā)現(xiàn),谷薯類從2007年減少后就沒有再改變,提倡推薦量為250-400g;蔬菜類的最低量一直在降低,說明居民的蔬菜量飲食基本符合,可稍微降低標準;而水果類的最大量一直在升高,與1997年相比增加了約2倍,凸顯出水果的重要性;對比三個版本的畜肉類推薦量趨勢,最低推薦量是降低的,說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需要適當?shù)臏p少肉類的飲食;而蛋類的最低推薦量是升高的,體現(xiàn)出蛋白質對健康人體的重要性。另外從圖2也可以看出,谷薯類、蔬菜水果類、奶及奶制品在所有飲食中的較大比例,重要性可想而知。
圖1 1997、2007、2016年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畜肉類、蛋類推薦量對比
圖2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各類食物推薦量占總量的百分比
表4 1997、2007、2016年大豆及堅果類、魚蝦水產品、油的推薦量對比
1997年《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大豆及堅果類、魚蝦水產品、油這三類食物的推薦量是固定值,不是界限值,科學性較低,所以之后的兩個版本均使用的界限值。從表4和圖3可以看出,大豆及堅果類的推薦量是減少的,提示居民油脂含量較大的食物應該少吃;魚蝦水產品的推薦量2016年與2007年相比顯著性的減少,而與1997年的推薦量基本相平,說明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已不需要提高魚蝦水產品的推薦量,過多的飲食并不適宜;油的推薦量1997年為25g,到了2007年和2016年修改為25-30g,體現(xiàn)出每日食用油需要控制上限。
圖3 2007年、2016年大豆及堅果類、水產品、油推薦量對比
表5 1997、2007、2016年奶及奶制品、鹽、油的推薦量對比
奶及奶制品的推薦量一直是固定值,由1997年的100g增加到300g,之后就未改變過;從表5中對鹽的要求的改變可以看出飲食越少的鹽越好,沒有下限;對水的要求的改變體現(xiàn)出飲水對人體的極大重要性,并且需要更多的飲水。
3.2 中國2016年《居民膳食指南》與美國第八版《居民膳食指南2015-2020》對比與分析
為了促使健康飲食幫助人們預防文明病,即癌癥、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美國出臺了第八版《膳食指南2015-2020》,從5個方面對膳食指南進行了概述,“遵循健康的飲食方式,食物的種類、營養(yǎng)密度和數(shù)量,從添加糖和飽和脂肪酸限制卡路里、減少鈉的攝入,選擇健康的食物和飲料,所有人需支持和遵循健康的飲食形式”這5個方面;并從健康的飲食模式和身體活動兩個方面做出關鍵推薦要求,其內容為:攝入的食物和飲料應該在適宜的卡路里范圍內,成年人需要至少2h或1.5h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1周至少兩天進行肌肉練習,6-17歲青少年需要至少每天1h的身體活動[1]。
美國的膳食指南更多的從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方面提出建議,從影響健康的因素做出要求,尤其與我國相比對運動的建議更具體,從運動的次數(shù)、時間和內容做出了要求,指南更具整體性和全面性,而不是單純的各類食物推薦量建議,但是如果公眾對飲食建議的理解不到位,可能指南的可行性較差、公眾的執(zhí)行力較低。
也有研究將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的內容概括為6個方面:(1)攝入各種蔬菜,包括深綠色、紅色、橙色蔬菜,豆類,根莖類蔬菜及其他種類蔬菜;(2)攝入水果尤其是整個水果;(3)攝入谷物,其中至少一半是粗糧;(4)攝入無脂或低脂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等;(5)攝入各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海鮮、瘦肉、家禽肉、蛋類、豆類、堅果種子和豆制品等;(6)攝入食用油,包括玉米油、橄欖油、大豆油等[2],體現(xiàn)出美國更突出脂肪、卡路里的限制,提出飲食富含蛋白質類的食物,其次為豆類、蛋類、肉類的飲食。
3.3 中國2016年《居民膳食指南》與日本《居民膳食指南》對比與分析
2005年日本食物陀螺是日本健康、勞力、福利部和林業(yè)、農業(yè)、漁業(yè)部根據(jù)日本的膳食指南聯(lián)合完善的,食物指南包括5個種類的盤子:谷物盤子(米飯、面包、面條),蔬菜盤子(蔬菜、蘑菇、土豆、海藻),魚和肉盤子(魚、肉、雞蛋、大豆),牛奶(牛奶、奶制品),水果(水果、100%的果汁),并推薦每天從零食和酒里攝取的能量少于200kcal[3],指南幫助公眾選擇每天應該吃的食物種類和數(shù)量。
與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相比,日本食物陀螺從上到下的食物分配是谷類、蔬菜、魚肉、奶和水果,與中國的順序相反,但是都將主食類分配到占據(jù)圖形比例最大的地方,與該類食物的較大推薦量相吻合;另外兩國膳食指南存在一處差異,日本將蔬菜與水果的要求分開,蔬菜的推薦量約為水果的2.5-3倍,而中國蔬菜的推薦量約為水果的1.5倍,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并將茶作為每日飲水的一部分;日本食物陀螺還有一個特征是以陀螺頂為地面,人在地面上圍繞水杯做運動,突出了運動與補水的關系。雖然日本食物陀螺形式上比中國更一體化、直觀化,但是內容不如中國推薦種類全面,并且缺少對油的要求。
最近有一種前瞻性研究的文章,研究了飲食的質量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依據(jù)日本的食品指南陀螺提供的具體證據(jù)以支持日本食物膳食指南對健康的益處。日本的食品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巨大興趣,因為日本較低的冠心病比例和較長的預期壽命。日本人的預期壽命在最近的幾十年逐漸增加,并且在世界上是壽命最長的,尤其2012年日本女性擁有最長的預期壽命87歲[4]。Kurotani調查了遵守日本食物指南陀螺和總死亡率、病因特異性死亡率之間的聯(lián)系,受試者包括36 624個男性、42 970個女性,年齡45-75歲,他們沒有癌癥、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肝病的病史,從調查結果中觀察到蔬菜水果的高攝入和魚肉的足夠攝入的膳食模式有助于心腦血管尤其是腦血管病因死亡風險的顯著降低。另外日本人喜歡魚肉的程度比牛肉、豬肉要多[5],不像西方人對白肉和紅肉有更平衡的營養(yǎng)攝入,所以不同的體質水平源于不同的營養(yǎng)習慣。
4.1 掌握運動與飲食的動態(tài)平衡
同化優(yōu)勢原則中指的是攝入大于消耗,相反當消耗大于攝入即為異化,動態(tài)平衡的原則指的是攝入與消耗等同。我們提倡的運動與飲食的關系亦是如此,飲食的攝入與運動的消耗達到平衡時,體脂量不變,運動消耗的能量大于攝取的能量體脂量就會下降,所以管住嘴的同時需要邁開腿,而管住嘴不等于閉住嘴,邁開腿不等于張大嘴,好多人“存在一次性運動”,而不是持久性多次運動,也就無法達到能量消耗與運動動態(tài)的平衡。因此,膳食指南中一直強調每天活動的重要性,兼以合理的飲食。
4.2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中的習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首先靜坐少動的現(xiàn)象是最為普遍的,上班族、學生黨在巨大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下,長時間做文件、學習,自然人的活動量就小,再加上沒有一個熱愛的運動項目在閑暇之余放松身心,結果就是脂肪不斷的堆積,體質不斷的下降,所以需要我們每隔1h的靜坐后就要站立活動活動,做一些辦公室的簡單徒手操、下課10min的放松操等,改變靜坐少動的習慣;另外吃零食、夜宵和飯后躺下即睡的習慣也是不提倡的,零食的營養(yǎng)非常低,尤其是小孩不要養(yǎng)成吃零食的習慣,而應該多吃粗糧、水果等原汁原味的食物,經(jīng)常吃夜宵對腸胃不好,而且容易發(fā)胖,當夜間人體各器官休息的時候,你的腸胃還在消化食物,違反了日落而息的規(guī)律,所以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當今時代饑飽已不是問題,反而是公眾的營養(yǎng)選擇盲證,吃什么營養(yǎng)、怎么吃營養(yǎng)、吃多少營養(yǎng)成為飲食的關鍵點,隨之推出的膳食指南也在不斷的更新與完善,可以發(fā)現(xiàn)俱樂部和部分減脂營已經(jīng)掌握了膳食指南中的規(guī)律,使消費者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同時大量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群體并不了解膳食指南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不了解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危害,其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健康,因此,通過對膳食寶塔食物推薦量、膳食指南推薦食物種類、運動建議和對比中國、美國、日本的國家膳食指南得出結論:每日食物種類要多樣、原態(tài)食物為最佳、少油少鹽多喝水、細嚼慢咽不吃撐、飲食習慣我最佳、多動少坐消耗卡、肌肉發(fā)揮作用大,另外還需要重視有氧運動與肌肉力量練習的結合,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身體會帶來更多的益處。
6.1 擴大學校對學生飲食的正面影響
學校對學生定期的進行營養(yǎng)知識的宣傳,設置健康必修課程,從基本的營養(yǎng)知識開始宣傳,反復宣傳使得學生形成牢固的飲食知識體系,能夠自我設置三餐,科學選擇食物,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身體健康;另外食堂是學生80%的飲食場所,被動的選擇多油多鹽的食物,潛移默化的讓學生的口味變重,無法適應少鹽清淡的飲食,所以食堂飲食設置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guī)劃綱要里提出的健康食堂建設將會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6.2 發(fā)揮體育健康課的作用
當體育課已經(jīng)不再被數(shù)理化占據(jù)時,學生的運動興趣如何激發(fā),先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鍛煉習慣,逐漸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在此過程中認知是否認可,形成價值判斷,上升為情感,再形成意識,轉化到行為上,所以體育課的目標,不能將重點放在體測成績上,而是運動興趣的激發(fā)、運動意識的維持、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促使學生發(fā)揮自我控制作用,這樣的效果會更具長遠性。
體育健康課顧名思義健康教育也是體育健康課的一部分,而近些年來體育課忽略了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健康教育的內容也需要更新,通過營養(yǎng)健康知識的普及,促使公眾不斷的追求健康,熱愛膳食營養(yǎng),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6.3 完善社會公共建設
當前畢業(yè)大學生的工作競爭很大,存在一個現(xiàn)象是由于專業(yè)的不斷細化,與之對口專業(yè)的工作機會較少,結果就是工作性質與所學專業(yè)無關,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yè)就是其體現(xiàn)?!丁敖】抵袊?030”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指導服務的建議,因此,可以從當今知識豐富的大學生入手,為對口專業(yè)的學生提供社會指導員工作,一方面緩解就業(yè)壓力,另一方面是更好的為公眾進行健身和健康指導,填補職業(yè)空缺。
[1]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5-2020, 8thEdition. Available from http://health.gov/ dietaryguidelines/2015/guidelines Accessed on June 20, 2016.
[2] 肖 蘭. 學學美國新版《膳食指南》[N]. 生活與健康,2016,7,59~60.
[3] Oba,S.,Nagata,C.,Nakamura,K.,et al. Diet based on the Japanese Food Guide Spinning Top ang subsequent mortality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 general Japanese. http://dx.doi.org/10.1016/j.jada.2009. 06.367.
[4] Kurotain,K.,Akter,S.,Kashino,I.,et al. Quality of diet and mortality among Japanese men and women: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 based prospective study[J]. BMJ, 352: i1209.
[5] Sovichea LAY, Wang shanshan. Dietary Guidelines for Chinese Residents (2016): comments and comparisons[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2016, 17(9): 649~656.
Chinese
LIU Yue1, GENG Yanmin1, ZHU Yacheng2
1.North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0, China;2.Capital Institute of P.E., Beijing, 100191, China.
Research objectives: know
China;
1007―6891(2017)04―0021―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05
G80-05
A
2016-12-16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