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陟
(山東省濰坊心臟病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206)
非停跳冠脈搭橋術30例麻醉體會
郭學陟
(山東省濰坊心臟病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206)
目的 根據(jù)研究得出非停跳冠脈搭橋術麻醉的體會。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非停跳冠脈搭橋術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向其施以靜吸復合全身麻醉,觀察、記錄和分析臨床麻醉的實效和結果。結果 患者30例全麻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平穩(wěn),波動都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且都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非停跳冠脈搭橋術中正確的麻醉實施對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有著較好效果的保證。
冠脈搭橋術;心臟;麻醉體會
麻醉是臨床手術治療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麻醉效果的好壞將對患者的手術療效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1]。適時適量的麻醉施予不僅能夠使患者快速的進入麻醉狀態(tài),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便利,還能使患者術中各項生命體征得以標準水平的保持,對于患者手術的成功和術后的恢復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了解臨床手術中麻醉的實施方法和重要作用,本文進行了非停跳冠脈搭橋術的麻醉體會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非停跳冠脈搭橋術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20例,女10例,年齡52~73歲,平均(61.3±1.4)歲。發(fā)病情況為:患者術前均行冠脈造影檢查示2~4支冠狀動脈發(fā)生明顯病變,病變位置主要在左冠狀動脈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對角支、右冠狀動脈。上述所選患者診斷明確,且患者基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麻醉方法
對行非停跳冠脈搭橋術的患者實施靜吸復合全身麻醉。①術前通過訪視患者,對所有患者于術前1 h口服地西泮10 mg,術前30 min肌注嗎啡10 mg,根據(jù)患者情況對患者施以基礎的β-受體阻滯劑和硝酸脂類、鈣通道阻滯劑等心臟相關藥物,以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麻醉維持主要使用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幾種藥物。②麻醉誘導:靜脈注射芬太尼5~10 ug/Kg,哌庫溴銨0.1~0.15 mg/Kg,丙泊酚1.5~2.5 mg/Kg,咪達唑侖0.1~0.15 mg/Kg,行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③麻醉維持:術中根據(jù)患者生命體征及手術進程,應用芬太尼、哌庫溴銨、丙泊酚等靜脈麻醉藥物及七氟醚吸入麻醉,達到較深的麻醉深度,輔以心血管活性藥物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穩(wěn)定,維持患者心臟的氧供氧耗平衡,保證患者心腦肺腎等臟器血流灌注以維護其功能。④麻醉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生命體征保證充足的血容量,需對患者進行中心溫度檢測,對其進行保溫措施,以防低體溫引起的心臟室顫,根據(jù)手術進度和手術需要,隨時變換患者體位。⑤需要注意的是,在麻醉的全過程中都需要對不同時間點和手術階段內(nèi)患者的心率、有創(chuàng)動脈壓數(shù)據(jù)進行監(jiān)測和記錄,以為后續(xù)的診斷和研究提供依據(jù)。
1.3 觀察指標
患者麻醉過程中心率、有創(chuàng)動脈壓(平均值)的變動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與接受麻醉前相比,患者30例麻醉誘導后、氣管插管后的心率、有創(chuàng)動脈壓都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且都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30例不同時間點心率、血壓和動脈壓數(shù)值變化情況(±s)
表1 患者30例不同時間點心率、血壓和動脈壓數(shù)值變化情況(±s)
類別 麻醉前 誘導后 氣管插管后3分鐘 正常值范圍(成人)HR心率(次/min) 68±19 59±16 75±23 60~100次/min SBP收縮壓(mmHg) 146±25 130±19 140±23 90~140 mmHg DBP舒張壓(mmHg) 84±15 77±13 83±15 60~90 mmHg MAP動脈壓(mmHg) 102±21 73±12* 95±15* 70~105 mmHg
眾所周知,在現(xiàn)代外科手術中,麻醉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保證,外科手術的成功與否與麻醉實施效果之間存在著極大的關聯(lián)。手術醫(yī)生是治病的,麻醉醫(yī)師是保命的,麻醉和手術是互補存在的,缺一不可,正如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楊建平教授所說,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yī)師是給予病人生命支持的直接對象,他要監(jiān)管病人的心跳、血壓、呼吸、體溫以及內(nèi)環(huán)境平衡等一系列生命體征的平穩(wěn)。非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一種以心臟為核心對象的手術,這種手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體外循環(huán)帶來的多種并發(fā)癥[2]。這一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條件下,心臟血液循環(huán)穩(wěn)定狀態(tài)的維持、心肌氧供需平衡的維持,以及過重心肌缺血的避免,而這些原則或目標都給此類手術的全身麻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臨床上非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所面臨的的主要問題是患者血壓、心率和液體管理三個方面的問題,及時做好血壓心率的預處理工作對于保證非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成功率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根據(jù)研究結果可知,與接受麻醉前相比,患者30例接受麻醉誘導后、氣管插管后的心率、血壓都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且都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對麻醉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科學的處理,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對非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麻醉師對患者的麻醉做出全方位的處理,最終達到保證術中及術后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1] 張玉平,鐘聲宏,趙小平,等.非停跳冠脈搭橋術50例麻醉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1)∶99.
[2] 周詠華,孫建良,陸雅萍,等.21例非停跳冠脈搭橋術的麻醉處理[J].臨床醫(yī)學,2008,28(5)∶26-27.
本文編輯:趙小龍
R614.2
B
ISSN.2095-8242.2017.35.67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