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隨慶
河南省鄭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中學以“做有性格的教育,辦有溫度的學?!睘樵妇埃铝τ诖蛟臁肮采逃?,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并重的辦學方針,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在堅持上好“兩操一課”的同時,大力推廣陽光體育活動,積極探索陽光體育運動新形式、新路徑。學校按照區(qū)教文體局的要求,“每天一次活動課,確保鍛煉一小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有關探索、實踐成果概述如下。
一、活動課背景
自2007年開始,國家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2011年3月5日,“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為切實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目標,從2013年秋季開始,河南省確立了每天上午、下午兩個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每次30分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上下樓梯、集合、整隊、熱身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加上還要給學生留出上衛(wèi)生間的時間,兩個30分鐘的大課間能用于學生有效鍛煉的時間并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鍛煉效果,造成了大課間的形式化、公式化。
怎么解決“雙課間”實效性不足的問題呢?立足1小時有效鍛煉的目標,經過反復論證,鄭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文體局提出了“每天一次活動課”的活動目標,決定把兩個大課間的時間進行整合,上午的課間時間不作明確限制,下午最后一節(jié)安排一次活動課,時間為1小時;并規(guī)定活動課列入課程表,是校長的公開課。這樣通過集中時間去更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改變了以往課間操學生還沒熱身就已結束的弊端,確保了活動的實效性。
二、活動課目標及內容
1.活動課目標
認真落實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精神,致力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努力構建學校陽光體育運動“一校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大格局。
2.活動課內容
(1)全校集體項目。該項目是學校體育教師自己編制的一套韻律操,分為五個部分:拉伸操—健美操—武術操—廣場舞—放松操。全操跟隨音樂節(jié)奏,由輕柔到激情,再到陽剛,最后歸于舒緩,可以說是剛柔相濟、靈動有韻。
(2)班級特色項目。每個班級由學生自主商定本班特色項目,所需器材設施由學校統(tǒng)一購置。各班特色項目每個學期可以更換一次,不同班級之間可以輪替使用器材。目前全校20個班級共有籃球操、足球操、踏板操、啦啦操、健美操、抖空竹、花樣跳繩、花樣輪滑、運動球、空手道等10個項目。
(3)個人興趣項目。為滿足學生不同個性發(fā)展需要,學校提供了菜單式個人興趣項目四十多項,供學生自主選擇參與。
三、活動課開展具體措施
1.制度化推進,讓陽光體育運動有保證
學校制定了《經開區(qū)實驗中學“每天一次活動課 確保鍛煉一小時”活動實施方案》,在上好體育課基礎上,每天確保一次活動課。并且建立健全了相關工作制度,如:學校體育專項督導制度,由教務處不定期組織督查;社會監(jiān)督機制,定期邀請學生家長來校觀摩,自覺接受社會、家長的監(jiān)督;科學評價機制,把班級、教師、學生參與活動情況均納入相應考評體系;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活動課的表彰獎勵和問責制度,把活動課作為校長的必修課,表先罰劣,落實責任。
2.課程化實施,讓陽光體育運動有品質
與原來的“兩個大課間”相比,“每天一次活動課”不僅是在活動時間上作了變化調整,本質上更是由原來的課間變成了課堂,由課外活動變成了正軌課程,由內容單一變成了豐富多樣,由被動變成了主動,由無序變得科學規(guī)范。學校將活動課上升到課程層面,要求對各活動項目實施課程化管理: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體的活動目標,要有符合學校主客觀條件的形式和內容,要有科學、靈活的組織實施程序以及全面的課程評價。
3.社團化引導,讓陽光體育運動有活力
不同學生興趣不同,體育天賦指向不同,體質也存在差異。學校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家長意見,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以幫助學生最終形成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一是成立以服務為導向的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委員會,具體負責陽光體育運動的計劃、組織、實施與評價,對學生體育社團提供專業(yè)服務,實施分類管理。
二是加強社團顧問和指導教師團隊的建設,多途徑、多渠道儲備體育社團顧問,包括體育教師、家長、退役運動員、民間藝人及體育業(yè)余愛好者。
三是提出了“一生一社團”的建設目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人人進社團。目前學校體育社團有三十多個,給不同愛好、不同潛質的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和發(fā)展的機會。
四是為社團提供必要的活動經費、訓練場地、器材設施、技術指導、公益活動等方面的支持,著力打造品牌社團,提高社團組織對學生的吸引力。
五是制定社團考核評估激勵機制,定期評選社團學生骨干、指導教師和優(yōu)秀社員,不斷增強社團的凝聚力、輻射力,提升社團的整體水平。
4.層次化展開,讓陽光體育運動有內涵
一是內容層次化。按照“一校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創(chuàng)建目標,學校、班級、個人都有各自的活動項目。
二是培養(yǎng)目標層次化。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能、體質情況進行分層訓練、分層培養(yǎng)。具體分為運動尖子、技能特長生、體育達標生、體育學困生四個層次。對于運動尖子,重點是成立校隊、強化訓練、積極備賽、以賽促訓、突出成績;對于技能特長生,重點是組建社團、挖潛提能、發(fā)展特長、學有所專;對于體育達標生,重點是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愛好、增強體質、養(yǎng)成鍛煉習慣;對于體育學困生,重點是把脈診斷、開出處方、強化輔導、引導參與。
三是評價層次化。針對學生個人活動情況實施班級評價,給予班主任、體育教師和項目輔導教師評價權,綜合考評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情況;針對班級活動情況實施校級評價,推動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引入家長評價,對學校活動課情況進行監(jiān)督。
5.全員化參與,讓陽光體育運動有激情
全員參與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一項基本原則。一是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每個學生因人而異,至少選取一項自己喜歡的適合的項目參與活動;二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既要參與學?;顒拥慕M織設計、項目實施、安全管理、個別輔導,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加強督導,做活動的示范者、引領者,又要親身參與鍛煉,與學生一起融入各項活動。
6.全域化支持,讓陽光體育運動有實效
為解決學生運動場地不足問題,學校充分挖掘場地資源,除體育館、體育場外,還把校內各種功能室、餐廳、樓梯角、大廳、車庫都利用上,做到了室內室外、地上地下、全方位、立體式的場地支持,為活動課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活動課經驗亮點
1.娛樂游戲和技能技巧訓練相結合,興趣和特長全發(fā)展
活動課的內容與形式應盡可能豐富多彩,盡量滿足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學?;顒诱n的內容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娛樂游戲為主的項目,目標是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全體學生運動健身的好習慣;二是以技能技巧訓練為主的項目,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運動特長,讓學生的運動技能技巧得到提高。兩者的結合既兼顧了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愛上活動課、愛上體育,又兼顧到體育特長生和運動尖子的培養(yǎng),達到了培養(yǎng)目標的分層兼顧。
2.規(guī)定項目和自選動作相結合,共性和個性全兼顧
學校在活動項目的設置上兼顧到了指令性項目、指導性項目和自選性項目。“律動青春操”是指令性項目,學校全體學生必修;班級特色項目對于班級而言是自選項目,對于學生而言是指令性項目,對于學校而言是指導性項目。這兩類項目具有適應性廣、易于學習和普及的優(yōu)點,缺點是有一定的限制性,不能照顧到不同學生個體的身體特質和興趣愛好。為此,學校又為學生設置了個性化項目,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參與。這樣的活動課就做到了既能打造學校想要的品牌項目、班級特色項目,又能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自我選擇權和自主活動權,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鍛煉、自我發(fā)展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做到了共性和個性的全面兼顧。
3.室內操和室外操相結合,雨天和晴天全天候
活動課的開展不僅要全域化,還要全天候,做到無論雨天、晴天都能正常進行。為此,學校在保證學生室外活動豐富多彩的同時,要求學生至少學會一套室內操。在室內操設計方面,不僅有一套活動性的操,還組織學生學習了一套冥想操,通過練習冥想來培養(yǎng)學生高度專注、耐心入靜的能力,做到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4.體育課和活動課相結合,國標和校本全落實
體育課是落實國家體育課程規(guī)劃、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主陣地,必需開足課時,上齊上好。學校在利用體育課傳授體育基本知識、訓練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充分上好活動課,用活動課來彌補體育課在訓練范圍、強度、深度等方面的不足,把活動課作為體育課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達到國標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有益互補,使校園充滿了朝氣和活力。
五、活動課成果
學?;顒诱n的開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師生參與運動鍛煉的興趣和熱情,“一生一社團”“一生一專長”的要求讓師生身體素質得到較大提高,運動技能有了顯著提升。2016年,學校在體育方面先后獲得河南省科技體育優(yōu)秀組織獎、優(yōu)秀社團獎、突出貢獻獎、綜合團體第一名,河南省第五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河南賽區(qū))二等獎,鄭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十余項省市級榮譽。
由于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扎實,成效突出,特色明顯,河南省中小學第六屆陽光體育推進會、河南省中小學科技體育競賽暨科技體育優(yōu)秀社團成果展、“中國青少年運動興趣培養(yǎng)工程啟動儀式”均放在學校舉辦,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相關領導先后到校指導,均對學校體育工作給予了較高評價。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