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霞
[摘 要]幼兒是祖國的花朵和明天的希望。在素質化教育普及的今天,音樂已是幼兒進行教育的必須科目之一。幼兒音樂教育的啟蒙老師通常由幼師擔任,對于幼兒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形成思想、觀念、學習等能力的階段,啟蒙老師的影響非常重大。因此,對于幼兒的直接影響者幼師的音樂教育值得重視和發(fā)展,進而才能受益于幼兒,未來受益于祖國。文章從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現狀及未來路徑的探索三個方面進行淺析。
[關鍵詞]幼師;音樂;教育
一、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幼師工作是一個非常具有意義和使命的工作,其承載著呵護祖國幼苗的重任。幼兒階段的孩子極具塑造能力,他們的思想、觀念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尚未形成,就好似一張白紙,只待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為其描繪。很多人認為,幼師其實就是“帶孩子”,對孩子沒有任何影響。其實不然,幼兒易塑造的特點使其各方面的精神發(fā)育與環(huán)境緊密相連,其中包括社會、幼師及家長。幼師正如前文所說的“畫家”,他們的能力以及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音樂是幼兒素質教育的必備科目,它包括唱歌、樂器演奏、韻律活動、音樂欣賞等。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能讓其記憶、表達情感能力、思維能力、智力、個性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因此它是對幼兒采取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幼兒、幼師及音樂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不難看出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二、幼師音樂教育現狀
縱觀幼師音樂教育現狀,基本上停滯不前,沒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幼師專業(yè)的學生大多屬于音樂綜合能力和音樂素質低下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幼師專業(yè)學生是在初中畢業(yè)之后入學,入學之前音樂基礎偏薄弱或是零基礎。這使得幼師音樂教育存在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學生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抵觸學習音樂,進而無法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教育人才。第二,幼師教育模式較古板、單一。如今大多數幼師專業(yè)依然還是采用大滿貫的課堂教學,學生被迫接受音樂教育,消極地學習音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第三,幼師音樂教育資源匱乏,缺乏幼師特點。由于幼師音樂教育資源的匱乏使得音樂教師在選用教材方面比較盲目,很多時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而定??墒侨烁饔兴?,同樣的教學內容并不適用每一個學生。同時現在所有的教材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進入社會進行教學的需求,而教材缺乏幼師特點也使得將來學生難以適應“面向幼兒園”的社會需求。
三、幼師音樂教育新路徑的探索
對于現如今幼師音樂教育的現狀,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希望對未來幼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道路有一定的啟示。
(一)提升音樂教育地位,明確培養(yǎng)目標。前文中,筆者對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現狀中都有所提到,無論是對幼兒,還是對幼師,音樂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兒接受音樂教育是為了發(fā)育智力、提高能力,幼師接受音樂教育是為了有足夠的音樂修養(yǎng)和素質,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師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其對音樂的興趣,訓練其音樂綜合能力(樂理、節(jié)奏、樂感等)、音樂素質、情感表達等。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為了將來運用到幼兒教育當中,進而教導幼兒如何感悟音樂及簡單地表現音樂,最重要的是對其啟蒙,進行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
(二)轉變幼師音樂教育觀念。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一般是以教師為主,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幼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幼師專業(yè)的音樂教師應該轉變音樂教育觀念,致力于如何培養(yǎng)幼師對音樂產生興趣,開發(fā)其隱藏在身體深處的音樂細胞,調動其積極性,自發(fā)地學習音樂,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幼師音樂教育水平。
(三)革新幼師教學模式和方法。幼師專業(yè)的音樂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就要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進行革新。筆者認為以下兩點最具有代表性:
1.培養(yǎng)伴奏能力。伴奏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需要詳細地了解樂理知識,有一定的作曲和聲基礎以及豐富的情感和靈活應變能力。音樂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做一些伴奏分析,即對一首樂曲的曲式、調式、節(jié)奏、和聲、風格、情緒等進行分析,如此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伴奏規(guī)律;同時也可讓學生多練習一些兒歌編排的琶音及和弦、調性調位等,為以后課堂上的伴奏積累一些經驗。
2.開設欣賞課。音樂欣賞課的開設是為了提高幼師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對音樂作品的感悟、想象及理解能力。對于幼師學生來說,理性的分析音樂和感性的鑒賞音樂可以幫助他們分析音樂作品適合哪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并在未來的教學中能夠生動地傳授給幼兒,讓其受益匪淺。
(四)加強幼師修養(yǎng),提升其素質。幼師是一個具有使命性的工作,作為幼兒教育者理應具備相應的責任心和師德,尤其面對的是人一生重要的幼兒階段。幼師不但要提高個人的專業(yè)修養(yǎng)得以傳授給幼兒,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這些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很多幼師只注重專業(yè)能力的傳授而忽略了道德文化方面的傳授,這并沒有在“質”上對幼兒產生影響。還有些幼師缺乏責任心,一心以掙錢為主,忽略了教學;或是認為幼師“掙錢少,沒有前途”等。音樂教師要加強對幼師修養(yǎng)的熏陶,改變他們的一些消極想法,輸入師德、責任性、使命感等思想。要知道,師德是幼師教育中永恒的主題。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幾點設想
(一)基礎教學任務的精簡?,F階段較多幼師學校采用較為專業(yè)的音樂欣賞教材開展教學。其內容非容豐富,涉及到的音樂時間點較為細致。教師更多的注重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欣賞的能動性和主體性。筆者提倡教師更多的引導學生學會聽,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聽的是什么。
(二)基礎教學課程的銜接式開展。音樂欣賞課程屬于高階的音樂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其開展不僅僅局限于音樂欣賞任課教師。筆者提倡音樂教研室作為整個音樂專業(yè)課程開展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讓所有的音樂教師參與到整體音樂欣賞的教學環(huán)境中來。整個音樂課程可互相配合開展。例如鋼琴課程中本課程講解巴赫二創(chuàng)作品NO13,配合教師示范,將欣賞課程帶入專業(yè)課程。鋼琴教師簡為介紹其作家作品,其音樂時間點的演奏特色作品特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作品演奏。反之,在音樂欣賞的課堂教學中穿插學生演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這種多方位的教導讓學生有能動的記憶。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就有效的避免了知識純輸入式的單一模式導致興趣的缺失。更多的能動的有效的提高了學生課堂積極性,以達到互利互惠的學習效果。另,音樂欣賞課程的配備課程為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筆者提倡兩課程的教學一定要同步進行。
(三)多元化的單元課程學習模式。即為學生提供一種環(huán)設性的階段式綜合課程的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課堂學習結合音樂基本功與幼兒園教學課程相結合。在設定的單元課程里,第一階段為理論識記與音響感知,第二階段為學生自己的聲樂、鋼琴與器樂展示,完成章節(jié)中的某一作品某一選段或是某一短小的樂章。第三階段結合幼兒教學法引導學生如何站在幼兒園教師的角度開展本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積極主動的準備課程參與課程完成課程,從而達到完全參與,以形成一種不容易很快丟掉的知識儲備又極高的提升了自己的整體能力。其中,注意課程的選擇以及對于不同能力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賈志方.試論幼師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03).
[2]紀麗民.新時期幼師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改革創(chuàng)新路徑探索[J].北方音樂,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