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歌
內容摘要:《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是俄羅斯作家拉斯普京的一部中篇小說,這部作品不僅寫了蘇聯(lián)解體前后俄羅斯人民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同時也指出了俄羅斯民族問題。蘇聯(lián)解體前后,民族問題不斷,俄羅斯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遷移等遺留下了一些民族主義情緒。本文就是以地方民族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這種思潮在小說中的反映為切入點,反思民族主義因素與蘇聯(lián)解體的關系;并通過分析拉斯普京對俄羅斯出路問題的探索,總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俄羅斯民族問題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地方民族主義 民族分離主義 俄羅斯出路
一、蘇聯(lián)解體前后的俄羅斯民族情況概述
自古以來俄羅斯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俄羅斯族約占人口總數(shù)的80%,是其主體民族,剩下的20%則由各個少數(shù)民族組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民族問題不斷,呈現(xiàn)出一種紛繁復雜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簡單了解一下。
(一)民族政策
面對多民族的國情,前蘇聯(lián)在民族政策上主要實行的是一種“俄羅斯化”的同化政策,此種政策從斯大林時期開始進行強制執(zhí)行,直到蘇聯(lián)解體前夕,也始終沒有針對民族問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得蘇聯(lián)后期本已紛繁復雜的民族問題愈演愈烈。
(二)民族遷移
上世紀30—50年代,特別是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政府曾利用種種借口在國內強行遷移二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同時還將猶太族、日耳曼族等一些民族以叛國罪等名義驅逐出境,這種強制性的民族遷移政策給這些民族造成了難以愈合的心理創(chuàng)傷,引起了人們對當局的仇恨。
(三)民族問題在作品中的反映
由于歷史上民族政策以及民族遷移的不當執(zhí)行,產(chǎn)生了一些民族主義情緒,如地方民族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在這種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俄羅斯出現(xiàn)了民族排外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威脅國家穩(wěn)定的因素,而由此產(chǎn)生的犯罪案件則與日俱增?!兑寥f的女兒》就是反映俄羅斯民族排外主義情緒的一個典型。
女主人公塔瑪拉的未成年女兒斯韋特卡被一個高加索人誘騙并強暴,然而她在試圖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權利的過程中卻遭遇種種挫折,檢察院貪污受賄,女主人公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潛入檢察院開槍打死罪犯,隨后自己也被判入獄,一個四口之家?guī)缀踔щx破碎?!兑寥f的女兒》集中描寫了這樣一個事實:異族人——高加索人對俄羅斯政府的規(guī)章制度視而不見、不顧俄羅斯人的反感在這片土地上上肆意妄為。
小說中反映的這一民族問題的出現(xiàn)其實并非偶然,它與當時社會轉型期出現(xiàn)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息息相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蘇聯(lián)解體的部分原因。
二、民族主義因素與蘇聯(lián)解體
從蘇聯(lián)成立到解體,俄羅斯族一直處于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地位,九十年代以來,一些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甚至倡議“俄羅斯應當屬于俄羅斯人”,所以異族人的不當言行很容易激起他們的怨恨情緒,而異族人在俄羅斯的犯罪率偏偏卻與年遞增,《證據(jù)與事實》報于2004年曾做過統(tǒng)計,在俄羅斯犯罪率最高的是烏克蘭人,其次是阿塞拜疆人。這些調查數(shù)據(jù)再一次說明了民族主義因素在俄羅斯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本部分就是從地方民族主義與民族分離主義這方面在文中的表現(xiàn)來探討分析一下其與蘇聯(lián)解體的關系。
小說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普通家庭的悲劇,表明異族人對俄羅斯族人的犯罪案件并非個案、而是在社會中真實存在并且經(jīng)常發(fā)生的,可見彌漫在少數(shù)民族心中的對俄羅斯族的歷史仇恨是非常濃烈的,這從對那個強暴斯韋特卡的阿塞拜疆小伙子的描寫中可見一斑。斯韋特卡和同伴在找工作的途中偶遇到他,他奇怪的衣著以及過于專心的裝模作樣引起她們的陣陣發(fā)笑,這一再正常不過的笑聲卻激怒了這個高加索人,他兩眼顯出瘋狂的神色,用不容商量的口氣命令斯韋特卡和他約會;由于他說話口音很重,姑娘們聽不懂,這再一次激怒了他。設想一下,如果不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民族偏見,小伙子是不會那么容易發(fā)怒的,也很有可能會避免后來悲劇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俄羅斯的民族主義因素是各種民族問題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拉斯普京就曾不止一次承認自己是民族主義者,“俄羅斯只能靠俄羅斯思想來拯救”這句話就充分證明了他的民族主義者身份。然而這種大俄羅斯民族主義情緒是極易引起異族人的反感的,他們渴望擺脫蘇聯(lián)的控制,渴望能享有本民族的權益,我們也就不稀奇為什么后來民族分離主義愈演愈烈,進而煽動了各地的民族獨立運動,這是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俄羅斯出路
盡管拉斯普京在面對異族人的入侵時態(tài)度稍顯激進,但他也冷靜分析了俄羅斯的未來出路問題,指出俄羅斯對宗教的信仰以及依靠此而形成的不屈的民族性格是拯救俄羅斯民族的主要手段。
俄國是一個宗教意識濃厚的民族國家,其中大部分民族都信奉東正教。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哲學宗教思想中主要的觀念里包括聚合性這一條,而聚合性則強調組織合作,表現(xiàn)在民族性格中即是一種集體主義,小說中的老伊萬就曾說過憑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有效果的,大家應該團結起來一起教訓那些流氓惡棍,可見俄羅斯人是鐘情于集體的力量的。
小說中塔瑪拉的父親老伊萬是一名東正教徒,面對當前政治腐敗、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現(xiàn)象,他認為信仰上帝的都是那些受惡棍欺壓的不幸的人,但政府卻為惡棍大開方便之門,因而,在老伊萬的心里,他是贊同女兒塔瑪拉的做法的,俄羅斯人是無法對大得過分的放肆無禮保持沉默的。但同時他也承認,“憑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有效果的,應該大家一起來”,但怎么來,他也無法解答。小伊萬在服役期滿后,受雇于一個木工隊,跟隨木匠隊來到母親的故鄉(xiāng)修建教堂。從這里可以看出,伊萬選擇的不是理論的信仰,而是修建教堂的實踐行為,這使老伊萬振作起來了,重新看到了俄羅斯民族未來的希望。以伊萬為代表的年輕的俄羅斯人,他們自尊自強,既不盲目追隨父輩的腳步,也不囿于自我膚淺的見解,他們具有堅強獨立的個性,從不隨波逐流,所走的每一步都遵從自己內心的指導,努力在精神上做一個獨立的人。
而在女主人公塔瑪拉的身上則顯示出了俄羅斯不屈的民族性格,她是伊萬的女兒,也是伊萬的母親,是俄羅斯兩代人之間傳承的紐帶。她以堅實的生活信念將家庭生活建立地如同城墻一般堅不可摧,即使在最后因女兒的案件走了極端而鋃鐺入獄時,也從不后悔,仍對生活充滿信心,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她從不向命運妥協(xié)的性格。
綜上所述,拉斯普京推崇宗教,并非是讓虛幻式的舊式宗教在現(xiàn)代社會重現(xiàn),而是基于一種俄羅斯普遍民族心理的、視宗教為振興民族和挽救國家危亡的孔武有力的精神武器的深切考慮。俄羅斯人民族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與東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其強烈的民族主義、對集體主義的推崇、以及永不屈服等特征。就拉斯普京個人而言,他的人文關懷可能更多的投注到對農村的關注上,《伊萬的女兒》這部小說就講述了富于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俄羅斯農村不復存在的悲劇過程。作家向來認為,農村對東正教的追求更強烈一些,因為這些農村人的思考及行為方式與東正教信仰法則暗相契合,如小說中的老伊萬、塔瑪拉、杰明等人,東正教信仰使他們堅韌頑強,賦予他們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信仰使他們具有一種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與決心。
四、結語
拉斯普京潛入社會底層考察俄羅斯在轉型期間所遇到的民族問題以及出路問題,敏銳地捕捉到由民族主義情緒而引發(fā)的犯罪案件并非個例,從而把一個普通家庭的悲劇上升為對普遍民族命運的探索。通過對小說的分析可以了解,民族問題是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它還將繼續(xù)存在于俄聯(lián)邦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如何解決俄羅斯民族問題將是一個長期的命題,同樣作為多民族國家的中國是否也應該積極思考這一問題并努力給出自己的答案呢?對此,筆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首先,我國必須尊重民族個性,對各民族一視同仁。從《伊萬的女兒》中反映出的俄羅斯民族問題歸根究底是由于政府對各民族沒有平等對待而導致的,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及由此產(chǎn)生的民族排外主義是傷害各民族情感的一把利器,極易導致國家的四分五裂。因此,我國政府必須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并一以貫之。
其次,我國必須重視民族問題,努力加強民族團結。蘇聯(lián)解體后,人們對政府產(chǎn)生了不信任,隨著國家的分崩離析,俄羅斯本民族內部也成了一盤散沙,人們互相之間不團結,從小說中斯韋特卡在熱鬧非凡的市場上被異族人帶走施暴這一事件中便可看出端倪。因此,我國在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同時,也應格外重視西藏、新疆等少數(shù)民族問題,比如近年來連續(xù)發(fā)生的少數(shù)民族暴恐事件。政府應采取措施加強漢族與各少數(shù)民族的團結,使各民族擰成一股繩。
蘇聯(lián)已嘗到?jīng)]有妥善解決民族問題所造成的惡果,現(xiàn)如今,我國只有對各民族一視同仁,把民族團結作為保障國家始終具有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武器,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避免重蹈歷史覆轍、才能在國際上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俄]瓦·拉斯普京著.石南征譯.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孫玉華,王麗丹,劉宏.拉斯普京創(chuàng)作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3]韓捷進.人類視野關照下的蘇聯(lián)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4]徐雪野.東正教對俄羅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響[J].學術交流,2015,(4).
[5]王培英.一部展示俄羅斯當代社會圖景的杰作——評拉斯普京的新作《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8(6).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