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人送禮——面子文化
中國人為送禮所困,國人皆知。近日看到中國媒體有篇題為《份子錢被人情“綁架”漸成國人負擔》的報道說:伴隨著國慶的結(jié)婚大潮,份子錢成了不少民眾黃金周的一項大開銷。有些網(wǎng)友國慶期間參加了數(shù)場婚禮,出了幾千元的份子錢。有一位在國慶期間參加了六場婚禮,份子錢出了三四千元,一個月工資還不夠份子錢,由此發(fā)出“份子錢猛于虎”的反對聲音。有人把請?zhí)暈椤凹t色炸彈”。有人粗略算了一下幾年光份子錢就好幾萬元,發(fā)出“掙的錢還湊不夠份子錢”的感嘆。
收到請柬后,去不去參加宴請,同一天去參加哪一家,是當面給份子錢還是托人轉(zhuǎn)送,給多少份子錢合適,多了自己能否承受得起,少了會不會影響面子和感情……種種考慮和糾結(jié)下,份子錢已經(jīng)被人情世故所“綁架”,成了不少人的心病和煩惱。在很多人看來,份子錢的多少意味著兩個人關(guān)系的親疏遠近,也代表著感情的深厚淺薄,而且很多人擔心份子錢將來能不能收回來,而有的父母給兒女舉辦婚禮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回收份子錢。有人說,“為了份子錢,我一定要結(jié)一次婚?!?/p>
夾雜著面子等種種因素,份子錢數(shù)目正不斷水漲船高,且被人情所“綁架”,已漸成國人負擔。網(wǎng)友呼吁,應提倡宴請不收份子錢,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人情負擔,使多數(shù)人回歸理性。有自己想法的人不少,但是“高雅玩不起來”。一對創(chuàng)意婚禮的年輕人,婚禮上請了一個室內(nèi)樂團演奏高雅的古典音樂,不知怎么就是熱鬧不起來,來賓面面相覷,不肯下舞池跳舞,只好該放成迪斯科音樂。還有一次婚禮,新娘新郎提倡大家喝紅酒,但是來賓覺得很不過癮,喝完紅酒后還是回到喝白酒。一直主張不收份子錢的周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結(jié)婚后請同事吃飯,明確向每個同事提出了“只是聚聚,不用給份子錢”的想法,但在當天聚餐結(jié)束之后,同事們還是拿出了厚厚的紅包。周女士也頗感無奈,只得詳細記下哪些人送了份子錢,以備日后再送還,“我覺得真沒必要互相給份子錢,一來一往,雙方都麻煩,意義不大?!?/p>
中國人的這種送禮之風,讓人感覺不是在送禮,而是把整個人送出去了,是“送你”。讓你感覺這禮物之沉重。
因為理念的問題,中國這種送禮之風短期之內(nèi)難以消除。中國人比較實惠、功利性很強。中國文化太實用,沒有一定的形而上高度,太缺乏精神層面。所以是面子的文化。
唱歌的朋友告訴我一件事:當她和先生準備回中國時,一位中國同事說要請他們吃飯為他們餞行。她當然很感謝,欣然答應了。席間,同事說聽說你們回去時路過日本,能不能請你們給我?guī)б黄咳毡厩寰?,唱歌的朋友吃人家的嘴軟,但覺得也不費什么事,也欣然答應了。最后吃完飯,中國同事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箱子,請他們幫助帶回國。唱歌的朋友從此以后對別人主動請吃飯保持高度警惕。與之對照的是,美國朋友聽說我們回國總是說回來后請我們吃飯,聽我們講講在中國的旅途經(jīng)歷,他們很愿意分享我們對中國的感受。
一次去朋友家吃飯。在做菜時候她不停地介紹自己的多用鍋,說這種鍋煮飯、蒸肉、燒魚、熬湯樣樣行。我們說去她的院子看看,她說當心蚊子,但是我有一種防蚊子的噴霧劑,后來我們才知道她是做傳銷的,意在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讓我們覺得中國人做任何事情,功利性都很強。
中國人實惠、注重功利性。中國人“送禮文化”也是人際關(guān)系、公關(guān)工作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一次一位朋友因為我為他幫忙,一定要感謝我要送我一件禮物。我說:你實在要送,就送我一支鋼筆。因為我每天都用鋼筆寫字,這件禮物既實用又有意義。誰知道朋友硬是買了一支價值千元的金筆,讓我一直舍不得用感受到這支筆之沉重。
2.美國人送禮——里子文化
來美國多年,結(jié)識美國朋友不少,從來都沒有被送禮難倒。因為美國人是“里子”的文化。
美國人送禮的特點是實用和象征意義,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重于物質(zhì)。
在美國送禮,金額一定不用太大,10-20美金的東西就可以,太貴的禮物反而會讓主人很不安,禮尚往來的事情一定要控制在很小的數(shù)目,這樣做不僅是尊重自己,更是尊重別人。如果是送老板、教授、官員,更不宜送貴重的禮物,因為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測。美國極少有下級給上級送禮的馬屁一般是倒著拍的。老板、上司出國,倒是會給每個下屬帶件小禮物,鼓勵下屬好好工作。通常出去吃工作餐,都是老板埋單,要不就是AA制,絕對沒有下屬爭著付款的現(xiàn)象。
別人請客吃飯送葡萄酒總是不會錯的(如果主人是不喝酒的教徒什么的就不能送了)。如果是探望病人、朋友生日送束花一般不會錯,所以在美國送禮最講究的是場合。
剛來美國時,接到美國朋友安妮和馬克婚禮的請柬,不知道送什么好。這天我和安妮和馬克的一群好友來到一家Target 商店。原來安妮和馬克早就在這家商店列出了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清單:鍋碗瓢盆、被子、枕頭、毯子、尿布和嬰兒服裝之類,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到商店選一樣付完錢,然后在清單上打個勾,表示是你送的,禮品婚禮時候帶去就行。這樣也避免了送禮時物品的重復,也保證都是主人需要和喜愛的東西。禮品既對新人實用,送禮者也沒有負擔。這種方式讓我眼界大開:原來婚禮還可以這樣送禮!
現(xiàn)在這種送禮方式已經(jīng)甚為普遍。美國各大網(wǎng)站如亞馬遜和各大超市都有這樣的登記禮品單的服務,禮品還直接寄到主人家中。送禮時一般還可以附送禮品收據(jù),如果主人發(fā)現(xiàn)禮品不合用,還可以退掉換禮品卡,這樣徹底杜絕了浪費。美國人才是真正實惠!
很多公司也有自愿湊錢給結(jié)婚的同事一張禮品券的,每個人也不過湊十美金、二十美金的。你若實在手頭拮據(jù),即便送張賀卡對方也不會對你看低。若需要乘飛機去參加婚禮,那么你得負擔自己的差旅費,因此禮物就可以免了,因為對美國人來講,你能千里迢迢來參加本身就是一份隆重的厚禮。
最近看到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對英國夫婦辦了一場最省錢婚禮。婚禮當天,他們提供給賓客的早餐全部是超市過期食品,而新娘所穿的婚紗也是二手的,僅花費了80英鎊(約合人民幣708元)。此外,他們甚至連結(jié)婚戒指也是用可回收利用的金屬做成的。整個婚禮總共只花了3000英鎊(約合人民幣2.7萬元)。
現(xiàn)年24歲的金姆·伍爾諾(Kim Woolnough)是英國達拉謨郡的一名護士,她的丈夫丹(Dan)是一名銷售人員,二人在達拉謨實習的時候認識并迅速墜入了愛河。2015年12月,在丹向金姆求婚成功后,二人就打算辦一場極為節(jié)儉的婚禮。金姆表示,盡管有人覺得吃過期食品有些奇怪,但是這些食品仍然是可食用的,并且所有的人都覺得十分美味。金姆稱,婚禮上采用的全部是可回收利用的紙張,給賓客的邀請函也統(tǒng)一以郵件的方式發(fā)送。由于他們不愿意浪費任何東西,所以購買的東西都是可再次使用的。比起中國人拼婚禮花費,這實在讓人感嘆!
通常到別人家里串門吃飯,客人一般會先問好主人需要帶什么東西,一瓶葡萄酒、一個青花瓷U盤或者一束鮮花都是很得體的禮物。
有孩子上幼兒園的家庭,美國家長逢年過節(jié)也會給老師買個25美元的禮物卡,感謝幼兒園的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guān)照。有的禮品也就是一張手工卡片,一盒糖果或者自家的烘焙的食品,禮品很簡單。
中文學校的老師,都喜歡自己動手做禮物,送給學中文的學生。這里的家庭主婦,都喜歡參加做蛋糕的學習班。自己會做蛋糕,可以把自己做的烘焙食品,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幫助過自己的朋友。
美國的各個商店,都有禮物卡出售。買多少錢的禮物卡,很隨意便捷。好多人為買什么禮物,感到糾結(jié)的時候,買禮物卡是最佳的選擇。
那種自助式的生日派對,只是買些食品就可以了。比較正式的生日派對,一般都買個25美元的禮物卡,再加一張生日賀卡。賀卡上寫上自己的生日祝詞。有的孩子在生日聚會上,可以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卡。有的是電影卡,可以去看電影。這里孩子的生日,是孩子們?nèi)穗H交往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
3.特殊的禮品
送白囍字的故事。朋友賈斯汀和蒂娜結(jié)婚,希望藝術(shù)家的太太為他們剪一個囍字,而且指定要白色的。盡管我們再三解釋在中國,結(jié)婚要用紅囍字,死人才是白喜事,但是對方堅持要白囍字。婚禮那天,一個大大的白囍字掛在十分顯眼之處,新郎新娘為此十分高興。
特別的視頻。國內(nèi)侄兒結(jié)婚,我們堅決反對低俗而缺乏創(chuàng)意的送錢做法,精心構(gòu)思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份制作特別的視頻。我們請來自各國的同事用他們本國的語言說一句祝福的話。最后一份帶有英文、意大利文、波蘭文、俄文、日文、韓文、菲律賓文的祝福的視頻在婚禮上放映時,大放異彩,是當天婚禮最好的禮物。多年后,新郎新娘還不時拿出來看看,回味無窮。送錢給主人,因為錢都長得一個樣,送獨有創(chuàng)意的東西,才會顯示禮物的價值。
送禮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是一個考驗。禮物不在重,而在投其所好。朋友送我的一幅素描肖像畫、一只采訪用的錄音筆、一個自己設計制作的iPad支架、一本書,都是我很喜歡的禮物。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禮品都要有創(chuàng)意。美國人因為也經(jīng)常送禮,相互贈送的禮物都是非常普通的:一瓶蜂蜜或者楓樹糖、一盒袋裝茶葉、一雙手套、一件小擺設、一塊小香皂、一包巧克力糖,體現(xiàn)美國人坦率熱情又愛熱鬧的性格,他們也時常借著相互饋贈來表達情意,提升生活情趣,但絕對沒有讓人感覺是負擔。不像中國,中國人認為禮送得越貴,情誼越重,美國人你送了重禮,美國人覺得你給他壓力了。實在要送錢,一般送上一百美元給最好的朋友就足夠。主人通常認為你的到來就是最好的禮物,他們會非常激動和高興。
對于逝者,如果能參加追思會,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如果不能出席可以委托花店送上一盆花。更有逝者家屬提出將送花的錢,轉(zhuǎn)增逝者生前愛好的機構(gòu)作為捐款。朋友史蒂文去世,他生前特別喜歡研究美國內(nèi)戰(zhàn)歷史。他的家屬選擇將送花的錢贈送給以前他常去的費城內(nèi)戰(zhàn)博物館。
4.什么樣的中國禮物受歡迎
很多人以為中國工藝品是送美國人的最佳選擇,其實真正喜歡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美國人也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送給他們的中國工藝品會被束之高閣。做工很精致的又實用的工藝品還是可以送的,比如漂亮的扇子,精美的首飾包等。京劇臉譜藝術(shù)品最好送給看過中國京劇的,否則他們會以為是萬圣節(jié)用來嚇人的臉譜。景泰藍、泥人、剪紙、刺繡、國畫這些地道的中國藝術(shù)品,最近這些年美國人接受得不少,送禮時要考慮重復。
還有人以為美國人喜歡喝中國茶,其實他們更習慣喝袋裝茶,送散裝茶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泡!而且美國人幾乎都喝紅茶類,不習慣中國茶的味道。一次一位美國朋友鼓起勇氣,品嘗了中國人送給她的最好的普洱茶,評價道:“這茶喝起來有很濃的土的味道”——這簡直就是對牛彈琴了!美國人能像中國人那樣品清茶的是鳳毛麟角,所以送茶要看對象。
中國食品、糖果和中國酒也要注意,多數(shù)的美國人對品嘗外國食品,都缺乏勇氣。他們還會對食品中所含的花生、面粉成分過敏,除非食品的味道和美國的某種食品相近,他們才敢嘗試。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美國朋友特別喜歡中國的“大白兔”奶糖。每次送給他們都會讓他們高興。一種中國生產(chǎn)的叫“方塊酥”的含有芝麻的點心,我的朋友很喜歡。美國朋友還很喜歡臺灣生產(chǎn)的“鳳梨酥”之類的點心,日本的綠茶系列食品,也很受歡迎。中國白酒的度數(shù)太高,他們喜歡酒的“面子”(外包裝)更勝于“里子”,會放在家里作為擺件。
比較受歡迎的是中國瓷器,掛盤和小套的茶具美國人會很喜歡。注意花樣比較素雅一點的好?;雍玫慕z巾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但是圖案大紅大綠的他們不會喜歡。
送禮的禮品一定要把價錢撕掉,不要留標簽在禮物上。美國人的回禮很輕便。在中國收禮后,主人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去回禮,而且回禮的分量和送禮的分量應該相當,否則就會失去面子。而美國人在收禮后,很少有正式的回禮。他們基本是在上見面收禮后,口頭表示謝意就算是回禮了,并不會根據(jù)禮品的輕重回送東西, 因為在他們看來,主人邀請客人造訪,吃飯,或者共渡周末本身就是“贈禮”。當然如果客人下次有相同的喜事需要送禮,主人也會還禮,但回贈禮物的選擇不會受此前所收禮物的任何約束。美國人送禮是祝賀、祝福、祝愿,大都滿帶感情色彩。他們不需要禮尚往來,不盼著回報。如果你請他吃飯,他們也會回請,吃飯只不過是一種見面談話的形式,沒有任何功利色彩。你和美國朋友可以事先說好,輪流付餐費,或者各付各的,根本用不著為付餐費爭論不休,打成一團。
美國人沒有禮尚往來那一說,也不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5.情人節(jié)的禮物
是啊,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任憑百般努力,怎樣才能打動情人的心呢?有人說,如今的情人節(jié)更像愚人節(jié)——分明是在用花言巧語迷惑情人;而愚人節(jié)卻更像情人節(jié),在愚弄情人的氛圍里卻能夠道出真情。這世道怎么了?情人節(jié)的“情”去了哪里?
情人節(jié)這天,朋友寄給我一段祝福的話語和這張圖片。上面的一段話引我深思:
情人,更應該是朋友
愛護你的朋友,他們不是你的情人,
關(guān)心你的朋友,他們不是你的家人,
分享你痛苦的朋友,他們毫無你家族的血緣。
他們只是你的朋友。
朋友,申斥你時像父親,心疼你時像母親,取笑你時像姐妹,對你發(fā)怒時像兄弟,他們不是你的情人,但對你的愛最終勝過情人。
最好的禮物是人間之情。
禮物不在于花多少錢,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美好的情感的傳遞。讓人感到,有人關(guān)心的日子,總會感到溫馨和美好。
觀美國人送禮,禮物都很輕,沒有人送厚禮。美國的人際關(guān)系比較單純,人與人之間,沒有那么多的功利的色彩。沒有人為送禮的事情,糾結(jié)不清。送禮的時候,也不把人分三六九等。送出去的是禮物,收獲的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在美國人送禮,只會讓我們感到輕松愉快。
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的進步,是可以從送禮上看出來的。中國文化是最注重人情世故的。但是要真正達到“禮輕情意重”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湯偉,旅美學者,現(xiàn)居美國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