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qiáng)
“東西南北”對聯(lián)二則
古人在對對聯(lián)時,常常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嵌入聯(lián)中,既顯文采,又靠智慧,于是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對聯(lián)故事。下面就列舉二則,與大家一起品鑒。
劉鳳浩巧對乾隆
劉鳳浩是清朝乾隆年間的探花。他考中探花后,乾隆皇帝當(dāng)面試他的才學(xué)。乾隆皇帝出上聯(lián):“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眲ⅧP浩略加思索,吟出下聯(lián):“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為探花郎?!本家簧弦幌?,對成此巧聯(lián)。乾隆天子以“東西南北”四方星斗為題,題出得可謂巧矣,而劉鳳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對,對得可謂妙矣!尤其是結(jié)尾的“探花郎”一詞,一語雙關(guān),既符合對聯(lián)的內(nèi)容,又符合自己的身份,令人稱絕。
馬遠(yuǎn)對句洗心革面
“南宋四家”之一的馬遠(yuǎn),小時性劣貪玩,不喜讀書。傳說一天,馬遠(yuǎn)在院門外看見南院鄰居的一個丫鬟,正踩著梯子,隔墻拽著他家墻邊的桑枝摘桑葚吃,便高聲說道:“南院北園近居,偷摘人家桑葚子,該也不該?”丫鬟聽了,雙手扶墻,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對道:“東游西逛瞎混,不讀古今圣賢書,羞也不羞?”一句話戳到瘡疤上,馬遠(yuǎn)羞得啞口無言。從那以后,馬遠(yuǎn)一改故態(tài),專心讀起書來。后來,他寫詩作畫,很有成就,與劉松年、李唐、夏圭并駕齊驅(qū),人們尊稱他們?yōu)椤澳纤嗡募摇?,亦有“李劉馬夏”之稱?!澳显罕眻@”和“東游西逛”雖說并不是很匹配,卻都符合各自所說的內(nèi)容,而且“東游西逛”詞帶嘲諷,故激發(fā)了馬遠(yuǎn)的學(xué)習(xí)之志,使其洗心革面,終有所成。丫鬟的對句,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
“萬馬”何以“齊暗”?
——辨“暗”和“喑”之誤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名句“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膾炙人口,常被引用,但也常有引用錯誤,筆者就見到有人把“萬馬齊喑”寫成“萬馬齊暗”。這里的“暗”是“喑”之誤,不是原文的謬誤,其原因或者是引用者粗心所致,或者是沒弄明白?!鞍怠焙汀班场?,音、義不同,而形很近,很容易混淆。
暗,音3n,本義指光線不足、黑暗(跟“明”相對),如“天色暗了”“光線暗了”等。引申指隱藏不露的、秘密的,如“明人不做暗事”“暗箭傷人”“暗語”等。還引申指糊涂、不明白,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喑,音y~n,本義指嗓子啞,不能出聲;失音,如“喑啞”。蕭紅《橋·過夜》:“女孩坐在角落里面咳嗽著,那老婦人簡直是喑啞了?!币曛妇}默,不做聲,如“萬馬齊喑”。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比f馬在一起,不是奔騰向前,卻是寂寂無聲,猶如喑啞無語,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詩作表達(dá)了詩人對壓制人才的不滿,洋溢著對人才的熱烈呼喚。一個“喑”字,也形象地揭示了當(dāng)時人才所處的悲涼情狀??墒?,詩句“萬馬齊喑究可哀”若錯成“萬馬齊暗究可哀”,那就驢唇不對馬嘴了。
“泰山”的三重含義
其一:山名,在山東省東部,高1524米,山勢磅礴雄偉,為五岳之一。古稱東岳,也有岳宗、岱山、岱岳、泰岳等名,有“五岳之長”“五岳獨(dú)尊”之譽(yù),為我國名山之首。古人以泰山為名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價值的事物,如“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而為眾人所敬仰的人?!拔逶乐住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名錄。泰山自古便被視為社稷穩(wěn)定、政權(quán)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tuán)結(jié)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dāng)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鬃印暗翘┥蕉√煜隆北粋鳛榧言挘鸥Α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dá)一千余首。
其二:對妻子父親的尊稱,即岳父的別稱。唐玄宗祭泰山,規(guī)定三公以下提升一級。大臣張說主持其事。張的女婿鄭鎰是個小官,本來沒有資格被提升,居然連升四級。玄宗查問這件事,有人回答說:這是泰山的力量。見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元代王實(shí)甫《破窯記》第三折:“不是這老泰山為人忒歹,親女婿昂然不睬?!?/p>
其三:人名,竹業(yè)祖師。“泰山”原是魯班的弟子,這個人很聰明,干活總是別出心裁。有一次,他誤了魯班的事,被攆出班門。事過一年,魯班見集市上擺著精巧的竹制器皿在賣。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些竹制品竟是被他趕走的弟子泰山所制。為此,魯班自愧地感嘆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边@個成語也就由此而生,多比喻見聞淺陋,認(rèn)不出有地位或有能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