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牧人
【導語】
“內(nèi)容充實”是中考作文要求中的基礎等級,即言之有物,持之有度,用足夠典型的材料彰顯文章主題。記敘文,人物事件具體實在;議論文,論據(jù)典型充分。要使中考作文材料充實、豐富、新鮮、有趣,就得重視材料儲備。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工作、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要做一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讀人間這一本“活書”。
【技法在線】
考場作文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呢?
一、要有反映時代精神典型而感人的材料。“文章合為時而著”,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年代,“閉門”做法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要關注時事,與時俱進。要擷取生活中最艷麗的“花朵”,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時代氣息。
例如,學生習作《感動》,小作者引用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例子:云南某地縣委書記楊善洲老人,他為官一生,不求私利、不開后門,一心一意為民為國,真正做到“兩袖清風”。退休的十多年里,不留城中去農(nóng)村,帶領鄉(xiāng)民開荒地,大山深處搞環(huán)保,把幾十萬畝山田上價值三千余萬元的綠林,在死后全部奉獻給國家。這樣的事例不僅經(jīng)典,最主要的是具有時代意義,因為他們能感動中國。
二、要有傳神的細節(jié)。細節(jié)描寫是具體表現(xiàn)事物特征的重要手段。一個人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都表現(xiàn)在他的言談舉止、神情心態(tài)之中,必須著力寫好這方面的細節(jié),讀者才能確切地感知他的個性。換句話說,細節(jié)描寫是把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的某些細小處放大,加以細致地描繪。
例如學生習作《石碾子之歌》的片段:石頭大娘端著一簸箕磕好的黃豆剛離開碾邊,迎面巧姑奶奶和她的孫子就端著一筐子粉條顛兒來了。她把粉條往碾子上一倒,聽吧,咯吧、咯吧一陣響,長長的粉條頓時就成了碎塊塊。石頭大娘驚訝地放開了她的高音喇叭:“哎喲,老嬸子喲!人家過節(jié)都吃香的,喝辣的,你怎么吃起粉條來了?家里腌著的肉不怕爛了?”巧姑奶奶用笤帚唰唰地掃著碾子,一雙小腳踩高蹺似的挪動著:“我這人賤啊,你說老早前吧,吃了上頓沒下頓,孩子們餓得嗷嗷直叫,上有老,下有小,有點吃的,也輪不著自己,過節(jié)吃點糠窩窩都是香的。唉,現(xiàn)在倒好,三天兩頭不是豬肉就是羊肉餃子,不過節(jié)也是節(jié)了。一家子吃肉吃膩了,都想吃點白菜粉條餡的素餃子。”她倆的話音未落,傻妮嬸子端著玉蜀黍來了,她笑著說:“現(xiàn)在的人‘造孽了,俺一家子白面、大米不想吃,嚷著非要吃玉米面,這不,推點玉米面,捏點餑餑拉拉他們的嗓子吧!”
這是一段典型而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先說動作的細節(jié):“剛離開”“顛兒”形象地渲染出碾子忙的程度,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人們生活的巨大變化?!芭病弊指切蜗髠魃瘢扔谢蔚母杏X,還得快些,不能停下來,凡是看過踩高蹺的都能心領神會。再說語言的細節(jié):“哎喲”,這個感嘆詞把石頭大娘驚訝的心理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百v”字一字千金,寓意無窮,把對幸福生活的特殊感受表達了出來?!袄弊忠灿胸S富的潛臺詞。
三、要有曲折的情節(jié)。情節(jié)是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許多名篇、名著大多通過復雜的情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學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怎能吸引讀者,怎能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
例如大家熟知的《林海雪原》,為戰(zhàn)勝座山雕,楊子榮假扮土匪,打入匪巢。這一舉動就出乎意料,因為這是非常危險的,然而,就在楊子榮即將騙過座山雕時,土匪“小爐匠”突然上山,這不但出乎楊子榮的意料,更讓讀者、觀眾也出乎意料,因為這是把楊子榮置于“非死不可”的境地,這是第二個出乎意料。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楊子榮抓住“小爐匠”的弱點,唇槍舌劍,侃侃而談,一步步地逼得“小爐匠”在座山雕面前不得不承認楊子榮是土匪,這又是一個出乎意料,有了這樣三個“出乎意料”的故事情節(jié),就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跌宕多姿,引人入勝。
四、議論要有理有據(jù)。大家熟悉的《談骨氣》一文就做到了議論有理有據(jù):開頭是引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并對“骨氣”這一概念加以解釋。接下來是本論部分,以三個典型事例證明了中國人民具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最末一段是結論,點明中國人的“骨氣”在今天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