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石 樂 趙惠新
(新疆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4)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3節(jié)中的驗證性實驗。該實驗有效幫助學生理解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特點,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為學習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內容奠定基礎。
按教材步驟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觀察到細胞質和細胞核均為紫紅色,細胞核難以染成綠色,影響教學效果。經(jīng)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幾種原因:①染色劑甲基綠中含有甲基紫,甲基紫易遮住甲基綠和吡羅紅所染的綠色和紅色,使整個細胞呈現(xiàn)紫紅色[1];②用酒精燈烘干裝片溫度過高:酒精燈火焰溫度在400℃~500℃左右,而高溫會使核酸分子的空間構型發(fā)生改變,難以與甲基綠結合呈現(xiàn)綠色[2];③水解所用鹽酸溶液濃度較高: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使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甲基綠結合,但也能改變DNA構型及細胞內的pH,降低甲基綠與DNA的親和力;④染色劑中甲基綠與吡羅紅的體積比不適宜:如甲基綠所占比例低也可能導致細胞核中的DNA不被染成綠色。
針對這些原因,對該實驗中材料的固定方法、水解所用鹽酸的濃度、染色方法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提出與教材比較貼合的實驗方案。
2.1 實驗材料與試劑 實驗材料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主要試劑有生理鹽水、氯仿、2%~8%的鹽酸、2%的甲基綠、1%的吡羅紅。
2.2 實驗方法 參照教材中“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操作步驟,略有改動。其中:①烘干方式采用酒精燈外焰烘烤和60℃烘箱作對比;②水解使用質量分數(shù)為8%、6%、4%、2%、0%梯度的鹽酸做對比;③染色劑甲基綠使用前先用氯仿分液提純,染色時甲基綠和吡羅紅的體積比分別使用3∶1、4∶1、5∶1和6∶1做對比。比較實驗效果,提出本實驗改進的建議。
3.1 不同烘干方式對細胞核染色效果的影響 從實驗結果來看,在火焰上(上方稍高處)和60℃烘箱內對材料進行烘干并不影響實驗結果。由表1的結果顯示,A、B、E、F、I、J、M、N這8組實驗中細胞核被染成了藍綠色。從A與E、B與F、I與M、J與N為對照來看,火焰上方烘烤和60℃烘箱烘干對染色效果沒有影響,都把細胞核染成了藍綠色。但考慮到用酒精燈進行烘干時,學生可能因操作不當而發(fā)生玻片破碎等危險情況、或因掌握不好烘烤的距離和時間使實驗失敗,因此我們建議用烘箱代替酒精燈進行烘干操作。
表1 不同條件下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染色現(xiàn)象
( -表示不進行此操作)
3.2 不同鹽酸濃度對細胞核染色效果的影響 如表1所示,水解所用的鹽酸濃度是本實驗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當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不超過2%時,細胞核顯藍綠色;當超過2%,雖然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使DNA和蛋白質有效分離,但可能存在沖洗不徹底,細胞內pH低于4.8,甲基綠與DNA親和力低而不結合等情況。另外,甲基綠與DNA的結合依賴于DNA完整的雙螺旋構型。甲基綠分子結構中帶2個正電荷的基團只有分別與DNA雙螺旋每一圈的磷酸根結合,才能使DNA顯綠色,而吡羅紅對改變構型的DNA和聚合度低的RNA有較大的親和力使其顯紅色。因此,當使用較高濃度的鹽酸時,可能因細胞核中的DNA構型發(fā)生改變,使甲基綠與DNA結合能力降低,不顯綠色。
所以本實驗可選用質量分數(shù)為2%的鹽酸或不使用鹽酸。但考慮到鹽酸能有利于DNA與蛋白質解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DNA在細胞中存在的結構和分布等知識點,建議在實際教學中可保留鹽酸的使用,采用2%的鹽酸進行水解。
3.3 甲基綠純化及兩種染色劑不同的配比對細胞核染色效果的影響 染色劑甲基綠中常含有甲基紫,易將細胞核染成紫紅色。甲基紫能溶于氯仿,而甲基綠不溶,所以在實驗前將溶于水中的甲基綠與氯仿等體積混合,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液,排出含甲基紫的氯仿,以減少其對染色效果的干擾。
染色劑中甲基綠和吡羅紅的體積比也是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有研究表明,作為堿性染料的甲基綠和吡羅紅都能與DNA發(fā)生結合,并存在競爭關系,但甲基綠與DNA結合能力更強,也更穩(wěn)定,這是由DNA分子雙螺旋的空間構型所決定的[3]。從表1中A、B、E、F、I、J、M、N組的實驗結果看,當2%甲基綠與1%吡羅紅的體積比為5∶1或6∶1時,細胞核被染成了藍綠色,效果明顯,而在體積比為3∶1和4∶1時未能呈藍綠色,說明甲基綠在混合染液中的含量對染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從C、D、E、F組的實驗結果對比來看,甲基綠與吡羅紅的體積比為5∶1和6∶1時細胞核被染成較明顯的藍綠色,比值在6∶1時細胞核染色更深,但由于在6∶1時細胞質亦被染成了藍綠色,所以在實驗教學中應選用5∶1的比例進行染液的配制較適宜。
基于上述的結果及分析,可對該實驗進行相應改進:①使用60℃的烘箱對材料進行烘干;②將教材中水解所用的質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換成2%的鹽酸;③對甲基綠進行提純,并使用體積比為5∶1的2%甲基綠與1%吡羅紅配制染色劑進行染色。使用優(yōu)化后的方案進行實驗效果明顯,且與教材中的步驟基本保持一致,對該內容的實驗教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