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輝
一、明確目標
“有的”才好“放矢”,明確目標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筆者將識字教學目標概括如下:
1.整個小學階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這個要求可以說是“保底”要求,“上不封頂”。
2.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如果說上面一點是“授之以魚”,解決學生當前的“生存問題”,那么這一點就是“授之以漁”,關注的是學生的“發(fā)展問題”。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培養(yǎng)起來了,他們對漢字音、形、義的掌握都會更輕松。
3.開發(fā)大腦,培養(yǎng)交流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不同區(qū)域對觀察、想象、認讀、書寫有中樞影響作用。相對地,人在認字、寫字的過程中也會對大腦有一定的訓練和刺激作用。同時,學生又是在群體中學習。我們有意創(chuàng)設平臺讓他們在小組里和同學分享識字的經驗和困惑,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交流能力。
4.激發(fā)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審美情趣。漢字是方塊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有來歷和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去體悟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審美情趣。
二、講究策略
明確了目標之后,我們來思考怎樣更好地達成目標,筆者將主要策略梳理如下:
1.分清要求,區(qū)別對待。許多教師在教學“我會認”的生字時,將“我會寫”的生字也放進去教;在教“我會寫”的生字時,要求“我會認”的生字也要會寫。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采取的是“多認少寫”“識寫分流”的策略?!拔視J”的生字只要求在別的語言環(huán)境中也認識就可以,不需要抄寫、聽寫;“我會寫”的生字則要求“會讀”“會寫”“會用”。這兩者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區(qū)分,要有區(qū)別的對待,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人的注意廣度是有限的,隨意增加識字量,反而會影響學生識字的效果。
2.遵循規(guī)律,循序漸進。這里講的“規(guī)律”,一是指生字出現的規(guī)律,二是指學生學習生字的規(guī)律。我們要理解并遵循課程在識字方面的安排,有序有法地進行識字教學。學生學習生字的規(guī)律則是指,我們要遵循兒童學習生字的內在心理過程,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還要理解“遺忘曲線”的規(guī)律,適時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生字進行復習鞏固,加深印象。
3.因“字”施教,自得其樂。漢字的造字法有六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每個漢字都有一個奇妙的故事,這也是漢字的迷人之處。例如:在教象形字“巢”字時,一邊畫簡筆畫,一邊講解:下面的“木”是一棵樹,中間的“日”是一個鳥窩,上面的三個折畫是鳥窩里三只小鳥的嘴巴。這樣一幅生動形象的畫就幫助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學習了“巢”字。還有許多同偏旁的形聲字,用歸類學習的方法來學習,可以事半功倍。
4.多種方法,鞏固識字。在新授生字和復習生字時,可以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很多。豐富有趣的方法可以變枯燥的識字環(huán)節(jié)為有趣的識字活動,如:“摘蘋果”讀生字;“我做動作,你猜生字”;“走迷宮找生字”;“滾雪球”(生字擴詞、擴句)等等。在各種類似游戲的識字活動中,學生們反復與生字接觸,自然就與生字“熟悉”、“親近”了。
5.掌握方法,自主探究。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認識生字,更要教給學生識字的規(guī)律和方法,例如: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利用造字規(guī)律識字,通過查字典認字,熟字帶認生字,聯系上下文猜字等等。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先自主地接觸生字,通過自己的能力先自學生字,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幫助,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生字認讀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特別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習能力的增強,我們教師更要重視識字方法的指導,由扶到放,而不是每個生字牽著學生走。
6.拓展資源,生活識字?!吧罴磳W?!?,學生在生活中有許多機會可以識字,只要我們加強引導和鼓勵就可以“收益頗多”。在學校,學生可以通過互認姓名、看課程表及墻壁張貼的作品等方式接觸并認識許多漢字;在家里,可以通過讀課外書、看電視等方式輕松識字;走在街道、商場里,路牌、廣告、商標、海報等等都是很好的識字資源……漢語言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們就生活在漢字的世界里,不需要太強硬地把漢字塞給學生,只要適當地交流和鼓勵就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識字的功用,享受識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