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
初中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會設(shè)計一定篇幅的文言文,學習文言文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因古今語言習慣的差異使文言文教學讓許多語文教師“為難”。很多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字詞串譯串講上,采用教師滿堂灌,學生滿篇記的應(yīng)試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雖然讓學生掌握了字詞的意思和句子的翻譯,但課堂氣氛往往比較沉悶,學生會失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文言文的學習效率也會降低,那么如何讓初中文言文教學走向高效呢?
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六個層面的內(nèi)容:
一、知人論世的層面。
學生學不明白文言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明白古人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加之年代久遠,語言習慣不一樣,社會背景不一樣,對文言文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所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顯得非常重要,我的做法是先安排學生去查相關(guān)資料,課堂上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給同學們聽,為文言文的學習創(chuàng)造氛圍。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讓課堂的形式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二、朗讀訓練的層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dǎo),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語文教師改變教學方法,注重誦讀教學是可達到的。錢理群教授曾說過:“文學的教育,有時候聲音極其重要,這聲音是對生命的一種觸動。用心朗讀是感受文學的一個重要方式?!笨梢?,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原聲朗讀的文言文課是枯燥乏味、令人生厭的。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誦讀應(yīng)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朗讀訓練應(yīng)該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要求學生讀準。教師要通過范讀,讓學生讀清楚文言詞的字音,尤其是對古今異讀詞,通假異讀詞和多音字的朗讀作出正確的指導(dǎo)。二是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和停頓。教給學生文言文朗讀停頓時要順應(yīng)語法、要清晰音步、要注意特殊語境。節(jié)奏和停頓做好了,文言文的主要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半了。三是要讀得有味,主要體現(xiàn)在能品味文言語句,對課文有奇妙的發(fā)現(xiàn)。
三、語言學習的層面。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弄懂文言文的主要意思。教師首先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文言文的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再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補充文言注釋,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三是重點強調(diào)文中出現(xiàn)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最后是在此基礎(chǔ)上對文言文時行翻譯。避免出現(xiàn)老師逐字逐句的翻譯,學生一字一句的記錄,這樣會使文言文的學習顯得枯燥無味。
四、內(nèi)容理解的層面。
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個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nèi)容后,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里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jié)尾時發(fā)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教師應(yīng)該指導(dǎo)學生學習文言文在理解內(nèi)容和把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首先應(yīng)在反復(fù)閱讀的基礎(chǔ)上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子或關(guān)鍵句子,然后借助這些句子正確劃分內(nèi)容層次,概括段(層)意,弄清段(層)與段(層)之間的關(guān)系,梳理寫作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課文的主旨。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贊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fā)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五、審美品析的層面。
經(jīng)典文言文之所以流傳至今并收入課文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語言的凝練美和音韻美,還在于它傳承著一種崇高的思想情感,而這種思想情感又會反過來豐富語言內(nèi)涵,使其更具生命力。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品析這種美,要在教學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美點追蹤:第一是要在朗讀中感受朗朗上口的音韻之美。文言文的教學應(yīng)當以誦讀帶入情境,教師通過范讀,對學生的文言朗讀進行指導(dǎo),給學生提供一個模仿的范本,再輔之以表情和身體語言的感染,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音韻美。第二是在分析中感知人物的形象美。許多文言文盡管篇幅不長,卻為我們塑造了許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孫權(quán)勸學》中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可讓學生感悟到孫權(quán)對部下關(guān)心,足智多謀,善勸和對部下嚴格要求的特點。呂蒙:知錯就改,勤奮聰明,善學,豪爽的特點。魯肅:直白,愛才,敬才的特點。三是在想象中陶醉于文中的意境美。我們可以夜游承天寺,感受“庭下如積水空明”的月色;隨酈道元神游三峽,聆聽猿聲凄厲的悲哀婉轉(zhuǎn);隨周密同觀雄豪奇異的錢塘潮,看吳地健兒于萬頃碧波間勇猛弄潮盛大場面……這些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六、知識積累的層面。
文言積累應(yīng)重視理解,重視細水長流式的日積月累。有些文章可以稱為經(jīng)典,對這類佳作必須將全文熟記于胸。除了準確地背誦之外,還要在能準確無誤的默寫上多下工夫,既在動口的同時也要重視動手,這樣所記憶的文言知識才會更加牢固。教師要給學生進行文言知識的歸類,一是實詞類:主要讓學生掌握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二是虛詞類:主要讓學生掌握“之、其、而、于、以、焉”等常用虛的用法。三是積累文言文的常見句式及其特點: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等。三是積累文學常識。讓學生能識作者、知背景、品佳句、悟主旨、譯名句、譯課文等。
語文教學無止境,我們教師要“常讀常新”。一個老師只有善讀,善思,才能善教,課堂才能靈動高效,生成精彩??傊?,文言文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應(yīng)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shè)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學方面取得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