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榮準
摘 要:角色真實性是表演藝術中的核心內容,是其存在并得以發(fā)展的關鍵。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應當追求角色的真實性。那么,什么是角色的真實性呢?它對于演員的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又有著什么意義呢?本文從角色真實性的概念、范疇以及意義出發(fā),就角色真實性在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界定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表演藝術;真實性;范疇;意義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249-02
角色真實性在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存在,離開了角色的真實性,表演就沒有了人性,這門藝術就難以立足、難以發(fā)展。有人認為,生活真實是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的真實標準,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是,從事實上來講,表演藝術呈現(xiàn)出的角色真實并不完全等于生活真實,這是因為生活與表演藝術之間總有一段距離的,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要經(jīng)過加工提煉,要有藝術實踐活動的。由此可說明,表演藝術中的真實與人們生活中的真是大不同的。然而,角色真實性的概念是什么呢?它有著什么樣的范疇和標準呢?對于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又有何意義呢?關于以上幾點問題,本文將進行思考與分析。
一、角色真實性的概念界定
所謂藝術的真實性,就是藝術作品反映社會生活所達到的正確程度。表演藝術中演員的工作總是在于創(chuàng)造完整而生動的人物形象。這個“完整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就是演員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角色。所以,表演藝術中的真實性就集中體現(xiàn)為角色的真實性。
那么,什么是角色的真實性呢?
角色的真實性,即角色這一藝術作品所具有的一種藝術屬性。是演員從自我的人的真實出發(fā),利用與角色相關的諸多假定所創(chuàng)作出的人物形象的真實程度。
演員們塑造的各種角色,如果要得到觀眾們的認同就必須首先讓觀眾們相信,并產生信任感,這是演員們扮演角色與觀眾交流的基礎;而角色的真實性就成了這種交流的關鍵,因為觀眾們不是傻子,他們只相信能激發(fā)起他們真情實感的角色。
正如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于是之先生,在一次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時說:“你創(chuàng)作的人物要使觀眾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使觀眾對于演員的創(chuàng)作產生一種信任感,觀眾和演員之間的聯(lián)系,正是從這一點建立并向前發(fā)展的;而這種感覺實際上就是于演員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而獲得的……”
由此可見,演員的創(chuàng)作能否實現(xiàn)角色的真實性,直接關系到其表演創(chuàng)作的成效。
二、角色真實性意義的界定
18世紀法國哲學家和戲劇理論家狄德羅在《演員的是非談》中就曾經(jīng)說過——“任何東西都敵不過真實。這就是說,真實,在表演藝術中是最重要的東西。”那么,演員追求的角色的真實,在其創(chuàng)作中具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
(一)與觀眾溝通的基礎
鄭君里先生在談及“演員與觀眾”的關系時,做了這樣一番描述:“觀眾現(xiàn)在等候你了。她是如此的純良天真,卻又如此的精明老練。你能把她哄得如癡如醉,一往情深,而當你略帶虛情假意,他又會不耐而生氣,從他那明慧的眼睛里,你會感到一般令人不安的深深地失望?!輪T與觀眾之間的活生生的交流是可珍的……換言之,演員通過體驗去創(chuàng)造,觀眾也是通過體驗去欣賞,特別是,觀眾是通過演員的體驗,去體驗的——他分享這體驗。觀眾一方面被引入臺上的景象之中,而事實上仍是站在景象之外。觀眾,分享角色經(jīng)驗時便“忘記”在劇場里,觀眾自己的經(jīng)驗被引發(fā)時,便“記得”是在劇場。“忘記”自己在劇場中時,觀眾會對演員喝彩?!?/p>
事實上,演員的創(chuàng)作是在角色完成了與觀眾的交流之后,才算結束的。而表演藝術的美妙之處則在于“演員們將自己深深體驗到的思想與情感以角色的名義,傳達并感染著觀眾,使觀眾們一起分享戲中的喜怒哀樂”。不論觀眾是與角色一起哭笑或真誠地為角色喝彩,都是以由衷地相信舞臺上的一切為前提的,即活在舞臺假定中的角色,作為劇中人的真實性被觀眾肯定了,并使他們產生了認同感,觀眾們便愿意,自然而然地跟著角色走了。如果觀眾一旦發(fā)現(xiàn)臺上演員的作態(tài)或虛假的表現(xiàn),他便會矜持起來,冷艷旁觀,拒絕跟著角色走了。
另外,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所創(chuàng)造的角色是否能真實感人,也離不了觀眾的參與。因為,“觀眾在演員的創(chuàng)作中不是一個靜默的角色。也許因為格于劇場的禮習,她不便發(fā)言打岔,表示她的觀感罷了。她盡可能地用屏息、唏噓、流淚、嗟嘆、驚叫、喝彩、輕笑、哄堂、噓叫、倒彩等最直接而原始的聲音來透露自己的意見。這些反應是如此直率而強烈。使演員不假思索就能領悟其中的每一次體驗或多或少地變更形體的表現(xiàn),就憑了這個演員得到自信,引發(fā)靈感,有時賴以升騰到很高的創(chuàng)造境界?!?/p>
因此,角色真實性的建立是演員與觀眾溝通的基礎,而角色真實性的創(chuàng)造也離不開與觀眾的交流。
(二)理解演員個性創(chuàng)造的基礎
演員永遠是創(chuàng)造角色的“這一個”活人。而在演員創(chuàng)作“這一個”的過程中,角色“這一個”就必然會染上演員的個性色彩。因為,演員的創(chuàng)作必須而且只能從演員的自我出發(fā),這個“演員的自我”,就包括演員自我的所有元素的參與——自我的身體,自我的經(jīng)歷,自我的情感,自我的思維方式等等,其中演員自我的性格融入創(chuàng)作之中,就會形成獨特的,區(qū)別于他人的個性的創(chuàng)作,這種個性的創(chuàng)作將會付于角色更鮮活的生命力,使其更真實。
可見,演員根據(jù)規(guī)定情境塑造出角色的真實性是其個性創(chuàng)作的基礎,不管是多么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作,也不能離開了角色的真實。
(三)藝術賞美的基礎
角色,作為一個活生生的藝術作品激動著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產生對人生、對自然美的感覺“我們對藝術所引起的這種特殊感覺,叫做美感?!币磺袃?yōu)秀的藝術作品,都具有美,沒有美,就沒有藝術。角色能喚起人的美感,這也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什么是表演創(chuàng)作中角色所起到的審美作用呢?“社會生活中即存在著種種美好的事物,也存在著種種丑惡的東西。表演藝術家們按照劇本及自己對美和丑的判斷及理解,在作品中塑出種種藝術形象,并告訴人們什么是美的(對社會有價值的東西,社會的理想),值得頌揚;什么是丑的(對社會有害的東西,阻礙社會前進),需要鞭撻,從而陶冶人的性情,增強人們對美和丑的判斷能力(審美能力),這就是藝術的審美作用?!?/p>
然而,美不是抽象的東西,美和真聯(lián)系在一起,角色的美,一定是提煉了生活的真實原貌,即藝術美必以藝術的真實作為基礎。真和美很難分開,沒有真也就品不到美。羅丹說:“美只有一種,即宣示真實的美?!?/p>
可是真不是美的唯一條件。生活中的真(即使角色表現(xiàn)的是假丑惡),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范疇里,也是構成角色創(chuàng)作美的基礎。沒有角色的真就沒有角色的美,也就沒有藝術。
正如老一輩表演藝術家李默然,所言:“表演藝術應該不遺余力地追求真與美。真,是靈魂;美,是血肉。靈魂閃光,血肉豐滿,才會產生震撼觀眾心靈的藝術魅力?!毖輪T塑造的人物形象,無論用什么創(chuàng)作方法,采取什么表現(xiàn)手段,如果沒有靈魂則失真,缺乏血肉則蒼白,就不可能產生征服觀眾的藝術魅力。我們不管信奉什么體系,尊崇什么流派,首先要鑒別的是它是否真、善、美。真、善、美則求之;否則,則棄之。
三、結語
綜上所述,角色的真實性作為表演藝術中的真實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涉及到表演藝術的假定和美的范疇的問題,追求角色的真實性,是實現(xiàn)與觀眾溝通、理解演員個性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賞美的基礎。然而,不同的表演藝術,對于角色真實性的追求都是不同的,但都離不開兩個核心內容:角色作為人的真實性和情感的真實性;此外,在角色真實的表現(xiàn)形式上也有著各自的不同。如何創(chuàng)造出角色的真實性是所有的表演藝術的核心內容,不同的表演形式是有具體的要求、層次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秦云英.“謊言”如何“真實”--關于文學作品藝術真實性的一些思考[J].文理導航旬刊,2013(z2)
[2]馬舒婕.皮蘭德婁對戲劇藝術真實性的探尋——以《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為例[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