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偉+陳燕+楊紅俊
摘 要:本文從課堂“手機控”的現(xiàn)象出發(fā),對課堂使用手機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過多使用手機對課堂教學造成的沖擊,最后提出引導大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智能手機;課堂教學;沖擊;對策
本文是江蘇省高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612920016Y)的階段性成果。
1 課堂使用手機的情況調查
為了規(guī)范和引導學生科學、健康的使用手機,探索有效的治理課堂手機行為的政策和措施,筆者所在的調查組采用不記名問卷和隨機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組在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大一、大二學生中共計發(fā)放了415份調查問卷,實際回收407份,其中有效問卷400份。
1. 課堂攜帶手機及使用情況
從課堂攜帶手機和使用的情況來看,上課必帶手機的學生占37.2%,經(jīng)常帶的占60.3%,從來不帶的占0.5%,每節(jié)課都會使用手機的占22.43%,經(jīng)常使用的占40.12%,從來不使用的占1.25%,這說明絕大部分同學都有上課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習慣。訪談中也有不少同學反映,如果上課不帶手機就會心神不定,極度坐立不安,空虛無聊。
2. 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功能
從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長和功能來看,在調查的400名同學里,有23%同學使用手機的時間少于10分鐘,35%的學生在10-20分鐘,30%的學生在20-30分鐘,而12%的學生竟然超過了30分鐘。而在使用的功能方面,78.8%的同學是用于手機聊天、看微博、小說、電影或瀏覽新聞娛樂等方面的網(wǎng)頁,65.3%的同學用手機查資料,另也有58.5%的同學用于其它的方面。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手機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大量的娛樂APP占據(jù)了學生的手機屏幕,大多數(shù)同學課堂上使用的都是手機的娛樂功能,使用的內(nèi)容與課堂主題無關。
3. 課堂使用手機的原因
從課堂使用手機的原因來看,61.8%的同學認為是老師講課內(nèi)容枯燥,照本宣科,尤其是概念較多或純理論型的課程,照著 PPT 讀課件的老師,學生較為反感。另有60.3%的同學認為是不喜歡老師授課方式,如老師跟學生互動較少,上課重點不明確、邏輯層次不清晰,也讓他們產(chǎn)生抵觸心理。46.8%的同學認為上課講的內(nèi)容聽不懂,無聊空虛,玩手機至少可以讓精神得到滿足。42.3 %的同學認為自己自制力差,老師又管的不嚴。35.3%的同學對未來感到迷茫,用手機來暫時麻醉一下自己。22%的學生認為課堂學習的知識用處不大,對將來的就業(yè)幫助不大。1.8%的同學認為講課速度快,跟不上,索性玩手機。結果顯示原因復雜多樣,但打發(fā)課堂時間,是主要原因。
2 手機對課堂教學的沖擊
1.影響課堂學習氣氛,破壞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大學生上課只帶手機或雖帶課本但主要精力仍傾注于手機的現(xiàn)象也已成為常態(tài)化,這不僅弱化了課堂的學習場所功能,更讓課堂變成了玩手機的天堂。學生在課堂上沉溺于手機不僅分散自身和同學的注意力,還影響了教師在知識傳授中的師生互動及知識傳授的質量和效率。對于老師的提問,學生會立馬手機百度,直接套用答案,不假思索和推敲,甚至最能體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的英語作文都寫的一樣!如此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學生無法獲取學習上的成就感與優(yōu)越感,阻礙了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和學習興趣的提高,引發(fā)了思考的惰性。大學生在課堂上過多的使用手機嚴重破壞了課堂學習氣氛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2.擾亂課堂教學秩序,降低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用手機聊天、玩游戲、聽音樂甚至輕聲的跟唱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使得同學哄堂大笑并努力地尋找聲源。此起彼伏的短信聲、QQ語音聲會引起同學們?nèi)滩蛔〔榭春突貜?,很難專心致志聽講。課堂上由于手機引起的噪音及多功能嚴重干擾了正常的課堂秩序,破壞了課堂紀律,分散了學生聽課注意力,也打亂了老師講課的思路,挫傷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還會誘導其他同學玩耍和使用手機,大大降低了課堂聽課和授課的效果。
3.增加教師課堂管理難度,阻礙教學質量提升
智能手機的游戲功能更是吸引著一些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大學生。對老師在講臺上的認真授課,學生倒是提不起聽課的興趣,這也大大增加了教師課堂監(jiān)管的難度。手機上網(wǎng)的隱蔽性和信息交互的無空間性使得課堂教學極易受到外界影響但又不易被教師察覺,無形中削弱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課堂上教師精心設計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能力的啟發(fā)和提問,也由于學生手機搜索使教學目標難以達到。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分散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3 課堂手機行為的對策及建議
1. 學校:規(guī)范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的行為
學生課堂上普遍使用手機不僅弱化了學習能力,降低了學習興趣,還影響了課堂氛圍,使老師的授課情緒和授課效果都受挫下降。由此,學??芍贫ㄏ嚓P的規(guī)章制度,限制課堂上使用手機,從制度上保障教學秩序良好運行。在課程設置中可以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使大部分專業(yè)課能夠在真實的企業(yè)環(huán)境中展開,讓學生在技能訓練中掌握知識。同時學校還需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或過程性的考評。通過這樣的方法,淡化對手機的依賴,專注于課程學習。
2. 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吸引力
有效的教學就是一個引導學生不斷質疑、解惑的過程。而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是要學生真正獨立思考,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選擇,產(chǎn)生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調查中有一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是因為課堂無聊、枯燥乏味。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單一授課的模式,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和能力,鼓勵學生提問,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并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忽略手機的存在,專心學習。同時,教師要迎合學生“人機不分”的現(xiàn)狀,充分利用手機的學習功能,讓學生使用手機就能輕松、快速的學到時尚、新穎的教學資源,要讓學生明白,手機不僅可以娛樂,還可以下載知識、閱讀文獻,是一個師生交流互動的學習平臺。
3. 學生: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
大學生自控能力差和對手機依賴的危害認識不足是導致大學生在課堂上沉溺于手機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學生自身要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明辨是非,認清手機的負面作用,自覺抵制手機的誘惑,培養(yǎng)鑒別是非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不斷提高自律意識,自覺做到上課、自習時自覺關閉手機或不帶手機,自覺遵守和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不影響他人的學習,保證課堂學習的質量,把寧靜還給課堂!課外也應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廣泛涉獵各類書籍和知識,增加閱讀的質和量,手機學習代替不了書本的學習,因為書籍才是進步的階梯!
4 結語
我們只有變堵為導,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巨大的信息量,使智能手機成為課堂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或規(guī)避手機對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于旻生等.論手機媒體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 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4)
[2] 蔡雪珍.手機對大學生課堂學習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
作者簡介
湯偉(1997—),男,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電子信息技術專業(yè)學生。
陳燕(1997—),女,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精細生產(chǎn)技術專業(yè)學生。
楊紅俊(1981—),女,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翻譯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