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港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高中體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高中體育教學新課程新課改的實施和推廣,極大地推動了體育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建新的體育教學實踐模式,體育教學出現(xiàn)了新氣象和新變化。同時高中體育教學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要能夠正視并且及時糾正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某些傾向性的缺點和錯誤。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類教學
在現(xiàn)在的高中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就是分類教學模式。所謂的分類教學模式就是在充分尊重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不同個性和體質,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劃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fā)展。那么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分類教學呢?下面,我將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簡單來談一談。
一、立足學生現(xiàn)狀,靈活分組
體育在整個學校教學中處于較薄弱的地位,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的興趣與情感。在高中階段面臨高考的挑戰(zhàn),而體育不在高考升學之列,許多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減少體育課,有的甚至不開體育課,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對一些傳統(tǒng)觀念還不能突破,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新理念、新方法得不到實施,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傳授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許多學校體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方法仍為傳統(tǒng)式教學,學生缺乏自主性、獨立性,所學知識技能嚴重地脫離體育社會實踐。在教學手段更新上缺乏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高中生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現(xiàn)實中,繁重的學習任務,升學的巨大壓力,教師、家長的錯誤觀點導致他們忽視體育學習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強烈的學習興趣,在體育課上消極怠工。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我們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總結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多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師生關系融洽之后,學生才會更加愿意學習體育。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做到靈活分組。因為體育教學大多都是在課外進行的,很多都需要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完成。因此,教師應該將體質和綜合素質相近的同學分在同一小組,并鼓勵小組之間積極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如果出現(xiàn)教師有事不在的情況,就可以想讓學生自己進行練習,有不會的地方就可以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快速地讓學生們掌握體育基本動作,還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雙杠、排球》的時候,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學習掛壁前擺上成分腿坐技術。了解排球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學習正面雙手墊球。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力量、柔韌等素質以及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平衡能力。這節(jié)課對于高中體育的學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于這節(jié)課來講,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們肯定都不愿意學習。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在進行雙杠練習的時候,將班里的學生分為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練習。在排球的學習過程中,將離自己最近的一個人結為一組。兩人一球,分別進行:徒手模仿練習,兩、三步移動墊球模仿練習、墊固定球練習和一拋一墊練習。通過這樣分組的練習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二、轉變教學觀念,適當增加體育項目
我們都知道,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只是為了考試,為了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甚至由于高中階段,各種文化課繁多,導致學生學習壓力較大,不想再體育課中浪費時間,所以很多學生在體育課中也學習文化課。其實,這種做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教師應該意識到體育運動恰好能夠起到協(xié)調的作用,幫助學生做到勞逸結合,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不在因為應試教育而去教育,應該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就其分類教學而言,首先教師應該針對男女生的差別實施教學,對于高中男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會喜歡籃球、足球等;而對于女生更喜歡健美操、羽毛球等。這時就要求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體育項目,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進來。
比如,在學習《跳高》這一節(jié)的時候,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進行半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練習,改進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學習丈量步點的方法。但是,跳高對于男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而對于女生相對來說差一點。不過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也需要女生對跳高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先讓女生好好進行跳高的訓練,如果優(yōu)秀的話,跳高訓練結束后就進行瑜伽學習,也可以自由進行羽毛球練習。當學生聽到這些之后,就會激勵他們認真學好跳高課程。因此,采用這種適當增加體育項目的方法,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改進考核內容,實施因材施教
傳統(tǒng)的高中體育考核內容是比較單一的,一般都是教師規(guī)定考試題目,然后學生進行考試。其實,這種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容易使學生只是單純的為了考試而學習,最終對體育課的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分類教學的模式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考試。不再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統(tǒng)一個目標,只要自己盡力了就可以。
比如,在跳高測試中,教師可以制定不同的測試標準。對于一米五左右的學生,只要達到90厘米左右就夠了;對于一米六左右的學生,只要達到一米二左右的高度就可以了;而對于一米七左右的學生,需要達到一米四左右;以此類推,讓學生不再懼怕考試,這樣更容易使學生正常發(fā)揮。學生在知識水平、身體素質方面有一定差異,在每堂課中對教師所講的接受能力不同。應當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機體機能、知識構成的不同,來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計劃及目標。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為其制定更高的要求目標,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潛能。
總而言之,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在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需要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以及合理考評機制的建立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抗挫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浩. 淺談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J]. 新課程學習:中,2014.
[2] 黃小根. 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模式[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
[3] 畢海. 推進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實踐的途徑[J]. 當代體育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