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
我看一個人,不喜歡看對方極力展現(xiàn)的光鮮,而喜歡看他性格里的“破損”之處。當然不是出于某種陰暗心理,而是因為“破損”的地方藏有寶藏。
我小時候家境不好,常被小伙伴們嘲笑和欺負,因此天性敏感,性格里生出很多失重之處,自卑、自負、驕傲、脆弱、要強、偏執(zhí)、尖銳……我統(tǒng)稱為一個字:破。
20多歲時,我因為一部戲,一夜之間家喻戶曉,被許多人奉為偶像。我來不及讓自己更優(yōu)秀,只能極力掩蓋不好的東西。
在成名不久后的一次采訪中,記者直接指出:“剛才的成語你念錯了?!蔽覑佬叱膳苯臃?。因為小時候的經歷,我非常在意別人會瞧不起我。但是從那以后,我開始買些書回來讀,甚至開始寫一點兒東西。
為了證明我不是花瓶男演員,我拼命地學習演戲。那時候我最愛的電影是《教父》,不停地看馬龍·白蘭度、羅伯特·德尼羅,還有年輕的艾爾·帕西諾的表演,發(fā)自內心地驚嘆:“他們怎么可以演得這么牛!我也想成為這樣的牛人。”有一段時間,我演戲常常用力過猛。
后來發(fā)現(xiàn),為了證明自己,刻意地遮掩或涂飾,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但我無法擺脫“破”帶給我的痛苦。
一次和一個朋友吃飯聊天,說起了童年的經歷,這個平時很淡定的女生突然哭得一塌糊涂。原來她從小跟著母親生活,她母親是個性格孤僻的人,對她不管不顧。她很小就獨自打理生活,餓了自己做飯,病了自己去醫(yī)院,從來沒有體會過家庭的溫暖。她說,有一次放學,一個男生騎車跟著她,她就一直在街上繞圈子,不敢回家。她害怕被人知道住在哪兒,因為家里沒有人可以保護她……
我怔了許久才對她說:“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你才是今天的你。和大多數(shù)女孩相比,你更獨立、更堅強……”我忽然明白了,我們所有的力量都來自這個“破”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此承受、掙扎,用盡全身的力氣去彌補,從而成為今天的自己。
后來我在《鬼水瓶錄》里寫了一個叫“念珠散”的故事,里面的鬼王,就是因為對死亡有更深的覺察,產生了巨大的恐懼。他終生都在對抗這種恐懼,而他所有的智慧、超凡的覺悟,也都來自這種恐懼。
我成為演員也許是陰差陽錯,但在經歷很多之后,我才明白我是真的熱愛表演。因為表演最騙不了人、最真實、最疼痛、最能看見性情、最能與靈魂相連、最能流露恐懼和不安,也最能造就不同凡響的東西。
在重慶拍電影《火鍋》時,我演得很痛快。之所以接這部戲,最重要的原因是要用家鄉(xiāng)話表演。有一場被打的戲,我被打個半死,站起來指著對方的鼻子用重慶話罵他,再跟他打。這種不服輸?shù)男U勁兒,就是我的性格。
以前我為了學普通話,刻意地忘記家鄉(xiāng)話,其實家鄉(xiāng)話才是流淌在血脈里的。這一次的嘗試,讓我全身的血液都通暢了,把我的演技打通了。真正的力量原本就在我們的身體里,就看你敢不敢拿出來。
我問自己:“你敢不敢把你的脆弱呈現(xiàn)給我看,把你的殘缺呈現(xiàn)給我看?”
“我敢!這是我的角色,我的生命。”
(李金鋒摘自《智族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