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萬靜
腸內序貫營養(yǎng)支持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
喬萬靜
目的 探討腸內序貫營養(yǎng)支持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整蛋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觀察組先給予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并逐漸過渡為整蛋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比較兩組營養(yǎng)改善及預后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7、14d血清總蛋白(TP)、清蛋白(ALB)、血紅蛋白(Hb)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7、14d時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Ⅱ評分(APACHE Ⅱ)、胃腸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喂養(yǎng)不耐受、胃腸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營養(yǎng)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腸內序貫營養(yǎng)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yǎng)耐受性,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胃腸功能,促進患者預后。
顱腦損傷;腸內營養(yǎng)
craniocerebral trauma;enteral nutrition
重癥顱腦損傷是由于各種外力所致的顱骨或腦組織損傷,患者病情嚴重,死亡率、致殘率高[1]。腦組織損傷后機體可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表現為糖代謝功能紊亂、糖原異生增加、蛋白分解利用、低蛋白血癥、尿素氮增加、氧耗量及靜息能量消耗增加等,若不能及時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及能量補充,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增加患者傷后感染及死亡風險[2]。有研究指出[3],對重癥患者給予營養(yǎng)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增強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和死亡風險。目前,營養(yǎng)支持方式分為腸外營養(yǎng)支持和腸內營養(yǎng)支持,與腸外靜脈營養(yǎng)支持相比,腸內營養(yǎng)支持更接近人體生理學特性,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4]。但由于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嚴重,存在明顯的應激性胃腸功能障礙,目前以整蛋白型、短肽型為主的腸內營養(yǎng)支持方案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反而會引起營養(yǎng)不耐受,影響患者預后[5]。為此,本研究將在目前現有的營養(yǎng)制劑基礎上探討耐受性更好的序貫供給方案,以提高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納入標準:(1)經頭部CT或MRI確診;(2)傷后6h內就診,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8分;(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2)合并腦部腫瘤、腦動脈炎、類淀粉樣血管疾病者;(3)合并糖尿病酮酸中毒所致重度昏迷者;(4)受傷前已出現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8~75歲,平均(58.2±3.5)歲。腦外傷類型:腦挫裂傷 12例,硬膜下血腫 18例,硬膜外血腫 17例,頭皮挫裂傷 10例,腦干損傷 3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 28例,高空墜落 22例,摔傷 10例。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 18~72歲,平均(57.8±3.4)歲。腦外傷類型:腦挫裂傷 14例,硬膜下血腫 16例,硬膜外血腫 16例,頭皮挫裂傷 10例,腦干損傷 4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 26例,高空墜落 20例,摔傷 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重癥顱腦損傷常規(guī)治療,包括積極控制血糖血壓、保護神經細胞、減輕腦組織水腫、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及機械輔助通氣。患者入院24 h內留置鼻胃管或空腸管并給予胃腸營養(yǎng)支持。對照組行整蛋白型腸內營養(yǎng)劑能全素,開始泵入速率為20 ml/h,無不良反應后劑量逐漸增加至60~80 ml/h,第1天泵入總量為500 ml,以后每天增加500 ml至全量。觀察組入院3天內給予短肽配方百普素3.15 kJ/ml,輸注速率為50~75ml/h,每天輸注量為600 ~750ml,第4天改為百普素與整蛋白混合液3.15 kJ/ml,輸注速率為75~100 ml/h,每天輸注量為750~1000ml。之后逐漸調整百普素與整蛋白混合液配方濃度劑輸注量,直至達到目標供應量。觀察組目標供給量穩(wěn)定1~2d后,若患者無胃腸不適則一直使用百普素與整蛋白配方。護理人員每天于8:00、11:00、14:00、17:00、20:00、23:00給予每組患者鼻飼注入腸內營養(yǎng)制劑,每次150~200 ml,鼻飼前將營養(yǎng)液加溫至37~38℃,鼻飼時患者取半臥位,避免營養(yǎng)液返流造成誤吸引起肺部感染。
1.3 觀察指標
(1)營養(yǎng)指標測定:分別于營養(yǎng)治療前、冶療7、14d應用7020日立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血清總蛋白(TP)、清蛋白(ALB)、血紅蛋白(Hb)水平。(2)分別于治療7、14d應用APACHE Ⅱ評分、胃腸功能評分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3)記錄兩組喂養(yǎng)不耐受、胃腸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7d營養(yǎng)達標率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yǎng)指標的比較,表1
組別例數TP治療前治療7d治療14dALB治療前治療7d治療14dHb治療前治療7d治療14d觀察組6045.98±2.8552.33±3.0866.25±5.0225.98±3.0228.63±3.0730.32±4.33102.25±3.02106.78±5.36112.98±9.04對照組6045.66±2.5251.98±3.1265.02±4.8525.78±2.4227.98±4.0230.15±4.02102.89±3.52106.22±4.82112.22±8.22組間F=10.986,P=0.000F=9.452,P=0.000F=7.452,P=0.000不同時間點F=12.023,P=0.000F=10.541,P=0.000F=11.014,P=0.000組間×不同時間點F=11.425,P=0.000F=15.963,P=0.000F=13.525,P=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 Ⅱ評分、胃腸功能評分的比較,表2
組別例數APACHEⅡ評分治療前治療7d治療14d胃腸功能評分治療前治療7d治療14d觀察組6021.02±3.9814.48±4.1212.02±2.691.52±0.450.92±0.450.67±0.12對照組6020.98±4.0216.25±3.0213.98±3.021.49±0.521.25±0.520.86±0.22組間F=9.336,P=0.000F=8.526,P=0.000不同時間點F=10.230,P=0.000F=10.440,P=0.000組間×不同時間點F=10.775,P=0.000F=11.020,P=0.000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7d營養(yǎng)達標率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7d營養(yǎng)達標率的比較 n(%)
腦外傷后機體在短時間內可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導致組織水腫、局部缺血缺氧、炎癥反應及鈣離子超載,引發(fā)腦細胞損傷、死亡[6]。患者表現為胰高血糖素、兒茶酚胺及皮質醇等物質水平升高,導致機體出現以高能量消耗及高分解代謝為主的代謝紊亂,加重機體功能及組織結構損害,并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機體感染風險[7,8]。因此,腦外傷患者在救治過程中除了積極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維護細胞代謝外,還需要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以維持機體正常生命代謝及免疫功能,促進患者傷后康復。腸內營養(yǎng)作為重癥患者營養(yǎng)支持常用的方法,在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促進患者預后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存在明顯的內環(huán)境失衡、缺氧、缺血及應激耐受性低下,導致患者營養(yǎng)支持不耐受,從而增加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及感染率,不利于患者預后[9,10]。
為提高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胃腸耐受性,本研究通過調整短肽及整蛋白配方混合使用量,從而提高患者胃腸耐受性,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7d、14d血清TP、ALB、Hb水平較對照組明顯改善,而APACHE Ⅱ評分、胃腸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喂養(yǎng)不耐受、胃腸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7d營養(yǎng)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腸內序貫營養(yǎng)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減輕腸內營養(yǎng)對胃腸道的影響。其原因:由于人體諸多蛋白質是以二肽或三肽的形式被吸收,含有短肽的腸內制劑具有更好的吸收率。危重癥患者由于消化功能下降,而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由于吸收利用不依賴消化酶參與,因此能獲得更好的耐受性[11]。但百普素調配至4.2 KJ/ml時,其滲透性將明顯增加,而高濃度的滲透性可抑制胃腸功能,尤其對已經出現明顯胃腸障礙的患者,可導致其出現胃腸不耐受等癥狀。將百普素與整蛋白配方混合配制可避免短肽配方滲透性較高的問題,同時又可以發(fā)揮短肽易于吸收的優(yōu)勢,提高胃腸功能恢復作用,使整蛋白配方能更好地接近目標供應量,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12]。
綜上所述,腸內序貫營養(yǎng)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yǎng)耐受性,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胃腸功能,促進患者預后。
1 張紀云.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fā)癥的預防性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2):135~136.
2 王曉慧,孟繁莉,單屏方,等.預防性護理對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fā)癥的臨床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2):3476~3478.
3 井翠,王靜.集束化護理在腦外傷患者鼻飼中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6,41(9):1242~1244.
4 陳潔芳,何旭東,張力三,等.腸內序貫營養(yǎng)支持在重癥卒中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42(6):671~675.5 葛嘯天,張佳樂.一例腦外傷患者術后營養(yǎng)支持的循證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82~383.
6 王莉.早期免疫腸內營養(yǎng)對腦外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3):93~94.
7 鄒琳,韓惠芳,張華,等.早期營養(yǎng)支持對兒童重型顱腦外傷患者ICU治療時間和預后影響的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5):396~398.
8 李靜.不同營養(yǎng)支持及護理措施對腦外傷昏迷患者營養(yǎng)指標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6):138~139.
9 郭昱,劉春祥,陳心,等.顱腦外傷患者急性期營養(yǎng)支持的研究現狀[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5,31(7):742~744.
10 劉鳳艷,呂思奇.急危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腸內腸外營養(yǎng)支持[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26):42~44.
11 翟麗萍,劉春艷,王麗.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顱腦外傷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及胃黏膜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43(15):1912~1914.
12 鄧銘銘,葛小敏,朱巧妹,等.顱腦外傷患者營養(yǎng)支持及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8):6~8.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4.020
221000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ICU 徐州
喬萬靜,女,本科,主管護師
R651.1;R459
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