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榮麗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研究
文 /周榮麗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發(fā)展與教育工作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工作者首先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建立黨員管理工作新理念,學會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做好學生基層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新媒體兼具數(shù)字化、開放性、多元性、碎片化等特點,拓展了高職院校黨員教育的空間。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給當代黨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例如十九大期間,《人民日報》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了一系列微視頻、融媒體、H5等,多次引發(fā)網友熱議,超過15億的點擊量更是制造了現(xiàn)象級的新媒體傳播典范。高職院校黨員教育應當也必須利用新興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黨員教育空間和平臺,做好新時期的黨員教育工作。這要求高職院校要更新教育方法,利用新媒體傳播黨員教育內容,改變傳統(tǒng)以黨支部活動和思想匯報為主的黨員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教育工作。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層出不窮的新媒體應用軟件給當前的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帶來了新的教育機會。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借助新媒體,可以隨時隨地開展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新媒體裂變式的傳播形式,黨員教育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無限擴大;借助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高職院校黨員教育的話語權空間更為廣闊。但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也使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價值受到沖擊。新媒體背景下,傳播的主體和客體界限消融,傳播的主動權和控制權被削弱,在這個“人人自成媒體”的時代,網絡輿論對國家意識形態(tài)帶來挑戰(zhàn),開放的網絡難免會讓西方多種腐朽思潮和不良行為泥沙俱下,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
新媒體時代“雙向互動式”的傳播讓高職院校黨員教育話語環(huán)境逐漸從占主導地位的“權威環(huán)境”向“博弈環(huán)境”轉變。在這個新的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黨員教育工作的教育者與受眾者的界限模糊,這種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黨員教育交流新范式,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面談中的拘束感,有助于讓教育者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幫助高職院校黨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構建“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教育新范式。與此同時,新媒體背景下黨員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被解構,海量的資訊和便捷的獲取方式削弱了傳統(tǒng)黨員教育中教育者的權威性,弱化了高職院校黨員教育對學生黨員群體的思想控制力。
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務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時代學生黨員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管教結合,以提高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堅持“管理育人”,通過“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以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為黨員教育的起點和終點,以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個性為前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以實現(xiàn)“人”?的根本價值需求為本,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教導學生,建立科學、人性的黨員管理制度,開展針對性、個性化的黨員教育工作,做好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
高職院校黨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點和特色,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做好新媒體背景下的高職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要學會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創(chuàng)造黨員教育的課程“微體系”,開發(fā)黨員教育工作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公眾號,積極運用微博微信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黨員的影響力,讓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公眾平臺成為引導學生黨員前行的“燈塔”,進而幫助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發(fā)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學生基層黨務工作。通過手機微信、QQ、微博等搭建基層黨務工作的新網絡,占領新媒體時代黨員教育工作的網絡新高地。利用新興媒體做好黨務工作信息的推送工作,把握學生黨員和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tài),讓學生黨員能通過新媒體平臺接受教育,并營造黨員教育良好的互動平臺。
新媒體背景下,傳播的去主體化、多元化和碎片化、快捷化等特點,讓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局勢,高職院校要做好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做好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系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年度科研重點項目“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fā)展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QDGW2016S02)的階段性成果】
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