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馬克思曾經說:“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工作。”這句話在早期被人們認為是在唱高調。但當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之時,回顧他的人生,確是一直在踐行著這句話。在中華民族近代發(fā)展中,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亦是踐行著這樣一句話,始終將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始終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統(tǒng)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一直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但這個中心區(qū)別于人民的中心位置,經濟建設是推動于改革開放的,而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則是人民生活水平能夠大幅提升。由此看來,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發(fā)展的各個時期,人民的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這也是我們區(qū)別于資本主義國家的最大特點。
改革就是自我革新,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革命。革命是歷史發(fā)展階段中矛盾積累到一定層面時的突然爆發(fā)。而改革則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只要有發(fā)展就會有改革,兩者是相伴而生的。如果沒有改革,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革命。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只能靠改革來維護改革也是讓人民能夠不斷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唯一途徑。所以我們常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層層提升。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基得到極大滿足,但人民群眾的生活多樣化趨勢顯現。人民群眾的精神及物質文化需求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有了更高目標。同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加劇也導致了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出垂直式差異。這就為改革提供了新的要求,也為改革提供了動力。要求就是通過改革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讓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也讓改革使人民的需求差距縮小。動力則是人民群眾新的需求為改革注入了活力,以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改革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和源源不竭的動力。依靠人民群眾搞改革是我國發(fā)展的重要經驗,也是人民主體地位的最直接體現。人民群眾一定要參與到改革中來。在改革的大潮中,誰都不能置身事外。我們要牢牢記住,中國共產黨是改革的領導者,人民群眾才是改革的主體。每個人都參與到改革,參與到國家建設中去。才真正抓住了人民群眾的中心地位的內在含義。
“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直強調。人民群眾的需要一直是改革的風向標?,F在的中國是崛起的中國,而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矛盾不斷顯現。不斷使人民群眾有了新要求,新目標。城鄉(xiāng)地區(qū)、東西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問題加大。四川涼山州懸崖村村民要依靠沒有保護措施的藤梯進出,兒童每周通過這根藤梯上學放學。一經媒體報道,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政府立即響應,建立鐵梯,山上建設小學等措施使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可這讓我們看到了在這樣發(fā)達的社會中會有如此困難、原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不禁去想中國還有多少未被媒體報道的懸崖村。這是發(fā)展不平衡,這是社會的不公平。有些地區(qū)高污企業(yè)的發(fā)展也造成了不公平現象。同處一地卻有的人享受著高污染帶來的高回報,也有的人卻遭受者高污染帶來的高疾病率,這也是社會的不公平。而這些現象,這些人民的呼聲,只有通過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得到解決。
改革為了人民群眾,改革依靠人民群眾,改革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人民群眾始終是改革事業(yè)的主體。在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區(qū)的關鍵時刻。我們要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首先是要堅持貫徹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發(fā)展的發(fā)展理念。這五大發(fā)展理念是在億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上總結得出的。每一項發(fā)展理念都凝聚了人民的熱切期盼,也能解決人民群眾問題的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y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敝挥刑幚砗媒鉀Q好五大發(fā)展理念帶來的思考和問題,所有發(fā)展帶來的現階段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從而使人民擁有更大的獲得感。
我們黨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的工作作風,建立群眾意見反饋機制。不僅要處理好五大發(fā)展理念的的關系,更要處理好四個全面的關系。有的干部為了政績,朝令夕改全然不顧人民群眾的利益。有的政策國家出臺是為了人民,部分官員具體執(zhí)行起來卻讓人民唾棄。所以要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和群眾反饋渠道,僅僅依靠信訪這單一手段還是完全不夠的,同時也要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積極調動媒體等新興手段進行監(jiān)督。還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人民群眾對于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人民群眾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政府要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投身改革的主動性,還要做好正確引導,對于正確的改革方式方法積極推廣?;鶎雨犖榻ㄔO不好,就等于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所以要加強基層隊伍建設,逐步實現基層隊伍的專業(yè)化,學歷化。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改革,而改革又不能離開人民群眾。我們黨和政府要積極聯系群眾,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我們的黨和國家才會有源源不竭的動力,才會實現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