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竹軍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文化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公共圖書館的功能也因此不斷拓展,其中展覽服務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則成為公共圖書館轉變服務模式的一個新的發(fā)展契機。對于傳統(tǒng)展覽服務而言,公共圖書館根據主題定期將部分館藏進行展示交流,這不僅滿足了讀者的文化需求,也實現了區(qū)域之間文化資源的溝通與共享,但是在全媒體時代,紙媒時代的那種單一的展覽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因此如何利用全媒體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則成為其管理運行中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雖然對于全媒體的概念,學術界還沒有正式的定論,但是在信息傳播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全媒體的應用卻已逐步推進,因此,我們可以從應用的角度對其概念進行探索,即媒介信息傳播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將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形式與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形式實現融合,從而打破信息傳播障礙,實現跨越時間和地點的信息覆蓋的一種信息傳播形式。對于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而言,全媒體的優(yōu)勢集中體現在信息整合與傳播方面,其信息服務方面的特點主要包括:(1)豐富性,在全媒體平臺上每一個移動終端都可能成為信息發(fā)布者,這就使得海量信息集中在媒體平臺上,并為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資源;(2)互動性,全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信息的方式,使得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多樣,這種交互性的信息傳播極大地調動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積極性;(3)多樣化,從信息傳播的內容形式而言,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交互出現,更加立體地展示了信息內容,而這也就為公共圖書館的展覽形式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4)開放性,全媒體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在信息交互中,每個人都能夠在平臺上自由發(fā)表見解,從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而言,這為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信息反饋開通了渠道;(5)個性化,全媒體時代,受眾對于個性化的服務越來越多重視,而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也是如此,只有從當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出發(fā),才能夠不斷提高展覽服務的質量。
全媒體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已經成為其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主要功能之一。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移動智能終端的不斷發(fā)展,電子閱讀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已經摒棄了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查詢資料的習慣,利用移動設備實現信息的獲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也開始了對自身公共服務職能的思考,如何平衡讀者借閱量逐漸減少與提供公共服務之間的關系成為其發(fā)展轉型面臨的難題。
展覽服務是公立圖書館對外開放館藏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以及與讀者互動的有效途徑。在全媒體時代,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在展覽服務發(fā)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1)展覽的硬件投入逐漸增多,公立圖書館面積的擴大,計算機設備的更新,展覽技術的應用是其履行展覽職能的物質基礎,如在過去許多公共圖書館的展覽廳都是臨時的,或者在走廊中直接開展服務,而在全媒體時代,許多省市的公共圖書館都建立了專門的展覽廳,并根據不同的展覽內容增加了相應的技術設備,這不僅保證了展覽場地的充足,也為讀者更好地欣賞展覽作品提供了條件;(2)展覽的主題也得到了拓展,例如在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下,公立圖書館的展覽內容更多的是根據館藏資源以及當地的文化特色,組織典藏文獻、書籍推薦、人物紀念、歷史事件、藝術作品、科技成果等主題的展覽內容,而在全媒體的背景下,個性化的展覽主題逐漸納入其中,如創(chuàng)意作品、新品發(fā)布、拍賣會等,而主題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公共圖書館的功能;(3)展覽資源的共享,資源共享是全媒體時代的基本特點,在全媒體的支持下,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更加開放的形式實現館際之間、地區(qū)之間,以及展覽與不同行業(yè)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這不僅豐富了展覽的主題,更從全媒體的角度推動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轉型。
當然在全媒體時代,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展覽服務方面還處于探索、轉型階段,其服務內容與形式還難以實現與讀者文化需求的完全契合,因此,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例如圖書館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缺乏積極性,一些圖書館受到展覽理念、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不愿意引入新的發(fā)展技術,因此其展覽內容在資源共享以及吸引讀者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展覽制度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問題,全媒體時代的展覽服務需要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的溝通,但是目前的公共圖書館在管理制度和人才素質方面都還處于傳統(tǒng)模式的框架下,因此,難以實現有效的媒體融合,在展覽技術的運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制約了展覽服務的轉型?;诖耍谌襟w時代,要想在公共圖書館實現媒體融合與資源共享,就應該掌握全媒體的基本特點,并從不同的角度應對其對于展覽服務帶來的轉變。
雖然目前在全媒體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在展覽服務方面依然存在著數字化資源發(fā)展緩慢、資源共享率低、個性化服務缺位等問題,但是利用全媒體推動傳統(tǒng)展覽服務的轉型已經成為其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公共圖書館的相關部門只有把握全媒體的發(fā)展機遇,從信息共享的角度推動展覽服務模式的轉變。
展覽是公共圖書館實現館藏資源管理與應用的一種方式,其展覽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與讀者以及相關專業(yè)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體現館藏資源的價值,進而推動社會文化氛圍的構建。而在全媒體的背景下,這種資源管理方式的展覽逐漸被文化服務替代。所謂文化服務是指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成為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相關部門通過對讀者文化需求的收集與整合,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內容,從而有針對性地吸引讀者,并體現公共服務的本質。
在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中,公共圖書館的展覽服務更多的是根據自身的條件設計展覽內容,而讀者只能被動地接受相對單一的展覽內容,但是在全媒體的環(huán)境下,這種服務方式逐漸被開放、主動的方式所取代。在展覽服務中,資源共享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資源,因此,在與讀者的互動中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的的展覽需求,主動提供服務模式,并在讀者對展覽的反饋中調整服務內容,從而不斷提高主動服務的效果。
在傳統(tǒng)展覽模式中,公共圖書館無非是通過信息發(fā)布與宣傳對展覽主題、展覽內容、展覽特色服務進行靜態(tài)宣傳,這種宣傳通常只能在有興趣的讀者或者專門機構之間流動,而缺乏全覆蓋以及動態(tài)宣傳效果。在全媒體的環(huán)境下,這種單一的展覽服務將被多元化服務所取代,例如從資源形式上看,展覽內容可以利用聲、光效果讓參展人員的欣賞方式更加生動想象化;從宣傳方式上看,公共圖書館可以拍攝宣傳片進行動態(tài)宣傳,并利用多種途徑實現信息滲透,從而擴大宣傳范圍,提高服務的有效性。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的一部分,主要通過政府的財政撥款維持服務,故而其展覽服務主要以公益性為主。而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資源的開發(fā)、設備的投入、信息技術的應用都需要資金支持,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融入到市場之中,利用自身優(yōu)勢,尋找有償服務的展覽方式,只有實現了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有機結合,才能夠在全媒體的環(huán)境下實現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的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全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公共圖書館的變革與發(fā)展,使圖書館在展覽服務內容與形式方面發(fā)生了諸多轉變。通過全媒體先進技術的應用,通過不同的方式宣傳服務功能,為讀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資源,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的掌握圖書館的展覽服務動態(tài),使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變得更加便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