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勇
【創(chuàng)課緣起】
深秋,兒子的幼兒園布置給家長一個任務,要求周末帶著孩子去大自然尋找落葉。于是抽空和兒子來到公園,尋找那形形色色的葉子。紫紅的楓葉、金黃的杏葉、枯褐的樟葉、帶齒的桑葉、掌形的桐葉,以及那些根本叫不出名字的葉子,將這個秋天裝點得格外美麗,正應了那句古話:我言秋日勝春朝。兒子問了好多關于葉的問題:為什么葉子的顏色不一樣?葉子為什么會落下來?葉子從那么高的地方摔下來會不會疼?樹媽媽會哭嗎?我深感于幼年孩子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困惑為何孩子到了初中這些想象就消失了。能否喚起他們骨髓中那些浪漫的因子,我決定嘗試一下。
【教學現(xiàn)場】
一、觀葉繪葉,靜態(tài)之葉
師:同學們,西風起,無邊落木蕭蕭下,前幾天讓大家準備的葉帶來了嗎?好,把它拿出來,我們一起來觀察!觀察一片葉子,你會觀察它的哪些方面?
生:顏色。
生:質感。
生:味道。
師:簡單說就是多角度感知手中的葉子。下面就請同學們多感官、多角度地去觀察你手中的 葉子!
(學生觀察思考)
師:下面請用一兩句話說說你手中的葉子。
生:我的葉子,顏色枯黃,摸起來很粗糙。
師:你關注了葉子的色彩和質地。
生:我的葉子邊緣有鋸齒,好像很鋒利。
師:你注意到了葉子的外形。
生:我手中的葉子像個小扇子,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
師:你觀察了它的外形,還調動了自己的 嗅覺。
……
師:剛才同學們從葉子的外形、色彩、質地、氣味等方面,觀察感受了手中的葉子,這是我們觀察事物的一般方法。下面請將你觀察到的描寫下來。你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屏顯)
“我凝視這片葉子,它……(描寫它的外形、色彩、質地、氣味……)它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桌上?!?/p>
(學生寫作,互相交流、評價)
(自悟自析:觀察是寫作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就沒有生動的寫作。寫作課常常忽略學生寫作前的狀態(tài),寫作的準備不足,自然也就很難有真情實感的流露,這就是所謂的“功夫在詩外”吧。因此寫作課更應該關注學生非寫作狀態(tài)下的寫作意識,讓學生有所觀察,有所感悟,有所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流出寫作的汩汩清泉。)
二、想象葉子,動態(tài)之葉
師:同學們用細致的觀察、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自己手中的葉子。如果你能在此基礎上,通過想象這篇葉子的前世今生,進一步展現(xiàn)葉子美好的神韻,那就更妙了。什么是神呢?
生:精神。
生:品質。
師:結合你的經(jīng)驗和思考,說說葉子具有哪些精神品質呢?
生:葉子是堅強的,它不怕風,不怕雨,不怕烈日,不懼嚴寒。
生:葉子樂于奉獻,也很無私,它通過光合作用給樹提供養(yǎng)分,等到秋天風一吹就落下,對樹沒要求。它還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就喜歡看紅色的楓葉。
生:它們還很團結,樹上往往不止一片葉子,它們齊心協(xié)力,共同進退,守護著樹,守護著 大地。
……
師:短短的時間內(nèi),同學們就能借助積累想到葉子這么多的品質,非常好。那么我們?nèi)绾稳ケ憩F(xiàn)葉子的這些精神品質呢?我們可以通過想象,為它設置場景。比如我要表現(xiàn)這是一片堅強的葉子,我可以設計它為寒風中獨立枝頭的一片葉子。同學們,你將通過設置什么樣的場景,來展現(xiàn)你的葉子的精神品質呢?我們一起去想象場景,烘托神韻??梢杂眠@樣的句式——“看著這片葉子,我的思緒飄向遠方……”
(學生展示,師生交流)
(自悟自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能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創(chuàng)意的表達。寫作要力求讓學生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這種上升需要調動學生潛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積累,需要生生之間的共生讓寫作的技法得到學習,更需要在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得到落實。)
三、感悟落葉,情態(tài)之葉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片葉子”,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屏顯。生讀)
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 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師:這個片段寫的是什么葉子?
生:荷葉。
師:僅僅就是寫荷葉嗎?
生:從“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以及“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我感覺好像也是在寫 母親。
師:你很有眼光。這段文字出自冰心的《荷葉母親》,通過寫大雨中保護著紅蓮的荷葉,凸現(xiàn)母親對自己的關愛。這種通過寫事物來寫人的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屏顯)
課堂小講座:借物喻人
概念: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人的一種品格,是作文中用來表現(xiàn)、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 方法。
作用:可以使文章立意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師:同學們,你的那片葉子是否讓你聯(lián)想到某個人或者某一類人的品格了呢?你可以用茅盾在《白楊禮贊》中贊美抗日軍民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的句子來寫你想到的。
(學生展示,師生交流)
(自悟自析:在想象葉子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因素逐漸被調動,在此情形下更進一步,將葉子中所蘊含的情愫激發(fā)出來,更好地去開掘葉的內(nèi)涵,將情態(tài)的葉子推送到學生的心中。寫作的技巧在這一刻也水到渠成地傳授給了學生,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統(tǒng)一。)
四、課堂小結,回顧內(nèi)容
觀察(細致、具體)靜態(tài)之葉
想象(扣中心、設場景)動態(tài)之葉
聯(lián)想(由葉及人、借物喻人)情態(tài)之葉
五、布置作業(yè)
請圍繞“葉”寫一篇文章,表現(xiàn)美好的主題。
(自悟自析:不能因為課堂推進的問題而犧牲學生思考的空間,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不是教,而是學生的學。如果感覺內(nèi)容太多,不妨將不必要的刪去一些,還學生一個自由的天地。評價的權利應該更多地教給學生,在評價中成長,在評價中反思、學習。這是兩個失敗的環(huán)節(jié)給我最大的教訓,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問題。)
板書:
【創(chuàng)課所得】
這堂課,從課型上來說,屬于思維訓練課,主要由觀察葉子、描繪葉子、想象葉子、感悟葉子四部分組成,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又彼此相互獨立,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訓練重點。觀察葉子,重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解決寫什么的問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描繪葉子,重在訓練學生細致、具體描寫的寫作能力,解決學生怎么寫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寫的快樂;想象葉子,重在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解決寫作時的拓展問題,讓寫作富有深度,提升學生對葉的認識;感悟葉子,重在訓練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解決寫作的技巧問題,由物及人,進一步拓展學生對寫物類作文的感悟。學生經(jīng)過從靜態(tài)葉的觀察和描摹,到動態(tài)葉的想象和感悟,再到情態(tài)葉的聯(lián)想和拓展,將一片葉子的寫作價值,由感性到理性充分地開掘出來。
課已結束,但一路走來,課堂的收獲在腦海積淀。
作文教學是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堂課我有太多的感觸和體會:1.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得到提升,得到鞏固,因此寫作課應當將寫放在突出的位置。2.一個片段練習寫得很好的學生,整篇作文未必就好,所以片段練習一般不能獨立訓練,必須服務于整篇文章,要著眼于整篇文章進行片段訓練。3.作文課不能流于走形式、走過場,寫作方法指導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得盡量讓每個孩子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4.作文課有一個基本的衡量標準,即通過適當?shù)?、多樣的、含有寫作?guī)律的課堂活動,盡量讓作文的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5.從某種程度來說,任何一堂課對教師而言都是寫一篇文章,一堂以交流、活動、寫作為載體的文章,詳略得得當、首尾得呼應、方法得多變,文章之法亦可為課堂之法。6.寫作的源頭在于閱讀,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抓好閱讀教學,打通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讓閱讀的價值得到真正的發(fā)揮。7.作文教學選取的點要小,活動要相對集中,寧可小而精,不可大而全。扎扎實實做些有用的、小巧的內(nèi)容。8.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考慮問題,一時的冷場換來的也許是滿地的春筍,火山的噴發(fā)需要能量的積淀。
課已結束,但一路走來,課堂的教訓在血液流淌。
任何一堂課,總有其缺陷,課堂便是一種有遺憾的藝術。這次作文教學由于刻意追求課堂的完整性,設計的活動較多,很多的教學目標并沒有扎實有效的開展,現(xiàn)在想來,留下不少遺憾。
描繪葉子展示習作環(huán)節(jié),只選擇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沒能將學生寫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指出來。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呈現(xiàn)的習作不豐富,沒有層次性,且課堂教學沒有關注到中等生的寫作情況。選擇所謂的好作品,其實是教師逃避責任的表現(xiàn),也是對自己教學能力不自信的表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在想象葉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借助聯(lián)想為葉子設計一個場景,來表現(xiàn)其美好的品質,但在描寫完葉子之后,很多學生還沉浸在葉子美好外表的感知中,并沒有一下子從葉子的外形跳出來,一時想不出葉子的美好品質。于是我心急火燎地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寒風中獨立枝頭的場景,在指引下,學生感悟到了葉子身上的堅強。如果能順著這個思路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也許學生的思維就能被打開,想到奉獻、生命、樂觀、團結……可是由于擔心課堂不能在45分鐘內(nèi)完成,我選擇了戛然而止,匆匆進入寫作環(huán)節(jié)。于是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拓展只能是狹窄的,課堂的生命只能是有限的。
課已結束,但一路走來,課堂的思考在心中蔓延。
作文教學是個難點,一篇作文牽涉到的內(nèi)容太多太多:思維、立意、選材、構思、結構、語言、手法……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迎難而上,從學生實際寫作的角度,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角度,從在寫作中學寫作的角度,合理安排設計課堂活動,設計作文課的課型。課堂的容量要控制好,太多的內(nèi)容非但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相反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熱情,因此作文教學選點要細,內(nèi)容要實,方法要真,活動要多,盡可能多地使能力的訓練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