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菊
一、“2631”教學模式
1. “2”指班級文化建設和高效課堂兩駕馬車同時并舉,相互促進,共同前進,形成三十四中的辦學特色。
2. “6”指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活動的六個方面:(1)老師的備課;(2)教學目標;(3)學習小組;(4)課的類型;(5)教學的安排;(6)教、學評價。
3. “3”指六個方面的細化。
(1)老師備課活動三個環(huán)節(jié):教案、導學案、鞏固案;
(2)教學目標三個層次:一類指標(最基礎的知識,不用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二類指標(重點及部分難點內(nèi)容,同學可以通過自學或互助可以學懂的);三類指標(屬于培養(yǎng)學生學科思維能力或難點內(nèi)容,需要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經(jīng)過老師的強調(diào)、點撥,反復訓練才能學會的);
(3)學習小組搭配由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構成:
一類A1A2(智力比較好,學習興趣比較濃厚,成績一貫優(yōu)異的);
二類B1B2(智力因素還可以,學習成績比較穩(wěn)定,缺乏刻苦精神的);
三類C1C2(智力、非智力因素比較差,對學習無興趣,習學習慣、成績比較差的)。
(4)課的三種類型:新課、復習課、習題(試卷)評講課。
(5)教學的安排:一是一課分三段:每節(jié)課的前10分鐘、中間20分鐘、后10分鐘;二是三步為一課: 每節(jié)課的起點在一節(jié)課的后10分鐘。三是將教師導學、學生預習和展示這三步貫穿起來,即“三步為一課”。10分鐘是預熱,“課下”時間是自我加熱,30分鐘展示時發(fā)光發(fā)熱地燃燒。
4. “1”是指“一達標”,是知識能力的達標。
2631教學模式必須配合“導學案”進行。所以老師必須提前一個星期準備好下星期要上內(nèi)容的導學案,并布置學生提前做,上課前,教師必須先批改學生做的導學案,找出學生的漏洞,做到前10分鐘的精講。
二、“2631”教學原則
“2631”的教學原則是,自學內(nèi)容難度適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點撥,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教師進行指導概括和總結。
三、“2631”教學體系
1. 教師有針對性地精講。
2. 討論互動、交流展示。首先教師分配任務,分配方式可以是學生按組搶題,也可以是按小組以抽簽的方式抽題。然后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討論,每答對一人次,每個小組(教師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即可得到4分。
3. 拓展探究。教師對每個小組獲得分數(shù)進行總結,對獲勝小組進行獎勵,同時鼓勵未獲勝的小組。
4. 預習探究。最后10分鐘發(fā)下一節(jié)導學案,要求學生自學預習,教師進行適當點撥。
目前,“2631”教學模式在數(shù)學及其他學科的教學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開展教學模式改革后,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重視學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有效地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另外,教師從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出發(f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主體的科學引導和組織,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