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下發(fā)通知,明確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地上房屋確權登記,不征收契稅。
通知還規(guī)定,對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受原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房屋權屬,免征契稅。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代行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進行清產核資收回集體資產而承受土地、房屋權屬,免征契稅;對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代行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進行清產核資收回集體資產而簽訂的產權轉移書據,免征印花稅。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同于一般經濟組織,承擔著大量農村社會公共服務支出。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知明確今年開始減免因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而發(fā)生的契稅、印花稅,可減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降低改革成本,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更好地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摘自《新華網》)
賞花聞香識藥草
金盞菊 金盞菊可飲用也可外敷,飲用金盞花茶,能發(fā)汗、利尿、清濕熱、清降火氣。感冒時飲用金盞花茶,有助于退燒,而且清涼降火氣,同時也適用于胃痛及消化系統潰瘍的人群。也可取干燥金盞菊花瓣沖泡,悶3~5分鐘即可,加蜂蜜調味。孕婦不宜食用。
金盞菊外用可作為殺菌劑治療皮膚疾病,具有消炎、收斂的效果,還能減輕曬傷、燒燙傷。
丁香花 丁香是一味溫性中藥,能治脾胃不和,尤其適用于吃涼東西易拉肚子的脾胃虛寒體質。此外,丁香還有暖腎的功效,腰背酸痛、手腳冰涼的人,可以嘗試喝些丁香花茶。
丁香在外用上更有名氣,這是因為丁香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與肉桂同用,可治胃脘疼痛、臍腹冷痛、腹瀉等癥狀。
蒲公英 蒲公英可以泡水喝,也可以將其莖葉洗凈做成涼菜,直接食用。蒲公英味苦,對于春季上火的頭暈、脾氣急躁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另外,蒲公英對治療眼疾也有奇效。取200克蒲公英,分兩天使用。每天取100克蒲公英煎成藥湯,每1小時喝1碗。另外拿1個碗,用干凈紗布1個小時洗1次病眼。(摘自《健康時報》)
午睡的時間長度
10分鐘的午睡是恢復認知功能的最佳時間長度。一杯雙份濃縮咖啡的效果還不及20分鐘的小憩。中午睡上半小時至1小時,即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因此,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至1小時內,否則醒來會感到不舒服。(摘自《微健康》)
怎么吃膠囊不傷胃
膠囊所裝的藥物一般對食道和胃黏膜都會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服用方法不對,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以下幾點應避免。
服完立即躺下 這會增加膠囊滯留于食道的風險,加快藥物的釋放,若藥物對食道、胃部有強烈的刺激性,可能會造成食道甚至胃部的損傷。因此,大家最好站立服膠囊,臥床患者也應盡量坐起來,豎起上半身,待膠囊完全咽下后再躺下。
水溫過熱 這樣膠囊殼易軟化,粘在食道,從而造成損傷。若軟化的膠囊到達胃部,快速裂解釋放出對胃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更會加劇胃部不適。膠囊宜采用溫水送服,且水溫一般不宜超過40℃,尤其是一些活菌制劑,水溫過高會造成活菌被滅活。此外,一些患者會因身邊沒水而干吞膠囊,這也會增加膠囊在食道中粘黏的風險,或使藥物提前釋放,損傷食道或胃部。一般服用膠囊前應先喝50毫升左右的水潤滑食道,然后再以200毫升左右的溫水送服為妥。
劑量、療程不適合 一些本身有胃病的患者,因局部胃黏膜屏障已經受損,膠囊在體內分解所產生的明膠會加劇對胃黏膜的刺激。因此,這類患者在用藥前,最好咨詢醫(yī)生和藥師,以短時間、小劑量、合理安全地服用膠囊。(摘自《生命時報》)
黃檸檬烹 青檸檬飲
黃檸檬體形較大、果皮較厚;青檸檬比黃檸檬更酸、皮更薄、汁更多。在營養(yǎng)方面,厚果皮的檸檬有較濃的香味,富含檸檬苦素、類黃酮、香豆素等;果肉比例大,果汁多的檸檬所含的檸檬酸和維生素C較多。因此,黃檸檬多用于熟飪,而青檸檬多用于制作飲品。(摘自《微健康》)
生活中的天然止癢方
茶葉: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能殺菌、消炎、止癢。具體方法是;放少許茶葉,加水,將其搗爛成糊狀后外涂。
西瓜皮:西瓜性涼,能快速降溫,接觸皮膚后其水分蒸發(fā)能帶來一定的清涼感,從而快速止癢。用西瓜皮來回擦拭被叮咬處的皮膚即可。
堿面水、肥皂水:蚊子的唾液中含有甲酸,在被叮咬處涂抹點堿面水或肥皂水,能夠與甲酸中和,從而有效止癢、止痛。
薄荷牙膏:薄荷清涼,牙膏中含有碳酸鈣粉末,它微溶于水,呈堿性,可以中和甲酸。因此,如果家中正好有薄荷牙膏,可擠出一點敷在局部皮膚,能迅速消除皮膚熱痛、瘙癢。
被蚊蟲叮咬后的皮膚之所以會瘙癢,是因為蚊子唾液中含有一種抗凝物質,與人體接觸后,會引發(fā)局部皮膚過敏,皮膚敏感人群或瘢痕體質的人尤其嚴重。因此,建議以上止癢方式無效時,可局部輔助使用碘酊(即碘酒),它能使菌體蛋白質變性,迅速消炎止癢。(摘自《新晨報》)
別擔心夏季艾炙會上火
艾炙有溫補的作用,但也正是因為艾炙有溫補之性,大家往往覺得夏天艾炙容易上火。
實際上,艾炙是冬病夏治的一種方法。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之時,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充沛,熱能溫陽,陽能驅寒。所以對特定的穴位進行溫熱刺激,能使得身體氣血循環(huán)加快,腠理宣通,驅使體內風寒、濕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比如一般在冬天容易發(fā)作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于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所致,都可以在夏季選擇艾炙治療。有些人在艾炙后出現身體上火的狀況,這應該是和體質有關,實熱癥、陰虛發(fā)熱者,一般不適宜施炙。(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