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剛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1)
淺談但昭義曲《放牛娃兒盼紅軍》演奏中的情感特色
——以變奏一、二為例
羅 剛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1)
《放牛娃兒盼紅軍》鋼琴曲是由但昭義改編自巴渠民歌《放牛娃兒盼紅軍》,民歌誕生是因為在當時革命時期紅軍建立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時候為了鼓舞當?shù)剞r(nóng)民創(chuàng)作的,當時根據(jù)巴地民族文化和音樂民歌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曲來鼓舞宣傳紅軍和共產(chǎn)黨的政策,而《放牛娃兒盼紅軍》就是其中一首比較有代表性的歌曲。后來經(jīng)但昭義改編成鋼琴變奏曲,雖然用的是西方變奏曲結(jié)構(gòu)但是從情感表達和音樂特點都充分表現(xiàn)了巴地文化和情感特點。
情感;民族;變化
苦難的牧童是本曲引子,這部分充分的表現(xiàn)了整個曲子的總體情感,開始曲子就一小的標注用稍慢的速度演奏,第一個和弦用的是一級和弦,以低音和弦出來表現(xiàn)出情感的低沉和苦難。描述一個小牧童生活艱苦、沉重并且無奈的形象嗎,這也是當時當?shù)厮忻癖姷膶懻?。右手選用歌曲《放牛娃兒盼紅軍》的原有旋律更加真切的表現(xiàn)了苦難民眾當時的生活,從第一句中直接明了的就表現(xiàn)了中國民眾在傳統(tǒng)地主和財閥的壓迫下的不滿情緒。第二句旋律不變但是和弦上運用的變化用四級和弦,四級和弦在同樣的旋律上運用明顯的動機就是推動前一個情感的變化。通過這里的推動使得這一句的情感更加激動強烈,第一第二都運用了減弱記號這說明情感的變化是越來越低沉和苦難,第一句只是民眾心中有苦說不出,心里壓抑。而這里和弦的推動變現(xiàn)出民眾不想在這樣忍受苦難的心情。因為這一句所以才有了第三第四句牧童哭訴苦難的日子的情感變化。
變奏一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演奏方式上完全變化,這里講述牧童在童年時期的歡樂時光,旋律采用跳音演奏速度也相對比主題部分要輕快的多,這里出現(xiàn)第一個音時候就表達了牧童天真無邪的情感,表達牧童心里的無憂無慮的自由生活,變奏一在主題的基礎(chǔ)上用同樣的旋律、和弦變奏演奏方法和速度、力度、裝飾音上充分表現(xiàn)一個孩童天真爛漫的情感情緒,并且也表達了當時巴地民眾的期望。在變奏一第四句最后結(jié)束音作者使用了自由延長記號,并且和弦低八度運用,這里其實也表現(xiàn)了一種憂郁的情感,看似天真活潑其實內(nèi)心也是無比擔憂,所以很自然的引出變奏二。
變奏三開始在力度上就是以sf進行演奏并且以半音階的形式快速的下行并且?guī)в袧u強的特色,這里就表現(xiàn)出來牧童急切的想要逃跑和驚慌的情感。第二句三連音加上低音四級和弦充分表現(xiàn)了在驚慌失措后被人抓住的痛苦情感。第四句的漸慢使用猶如點睛之筆這里直接就講述在地主的逼迫下只能做工還錢的無奈,也表現(xiàn)了當時廣大巴地民眾的心酸生活。
本文主要是從前兩個變奏中來簡要討論《放牛娃兒盼紅軍》的情感特色,第一和第二兩個變奏中幾乎每一句都使用了不同的情感變化,都表達了在當時情況下民族民眾的心里情感,每一句都用自己獨特的情感藝術(shù)特色。在本曲的變奏三到七中雖然都表達了不同的情感變化但是在每一個變奏中幾乎都只有一種情感特點。本文以變奏一二來討論,也是以本曲的特點來表達和說明在中國的音樂特點中必須注意音樂曲中中國民族情感的豐富性和變化性特征。■
[1] 陳國志.巴渠民歌《放牛娃兒盼紅軍》的藝術(shù)特色[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6,01.
[2] 朱何玉.淺談鋼琴作品《放牛娃兒盼紅軍》的演奏藝術(shù)[J].北方音樂,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