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闊 謝更祥 陳 艷 張紅建 羅 山 張連中 鄭聯(lián)合
(海南省糧油科學研究所,海南 瓊海 571400)
貝殼粉對儲糧霉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趙 闊 謝更祥 陳 艷 張紅建 羅 山 張連中 鄭聯(lián)合
(海南省糧油科學研究所,海南 瓊海 571400)
本研究通過直接粉碎、煅燒、酸處理和堿處理四種工藝制備貝殼粉,研究了貝殼粉對灰綠曲霉、黃曲霉、青霉、根霉和高大毛霉五種儲糧霉菌的抑制效果,并進行了模擬儲藏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四種工藝制備的貝殼粉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抑菌能力由高到低依次為:酸處理、堿處理、煅燒、直接粉碎。本研究為貝殼粉在儲糧行業(yè)的應(yīng)用奠定了基礎(chǔ)。
貝殼粉;儲糧霉菌;抑制
糧食始終是關(guān)系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是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性物質(zhì)基礎(chǔ)。糧食儲藏是糧食保存的根本。對糧食儲藏危害最嚴重的生物因素,主要是儲糧害蟲和儲糧微生物。儲糧害蟲易察覺,微生物不易察覺,而微生物中霉菌對儲糧的危害最嚴重[1]。當環(huán)境溫濕度滿足霉菌生長條件后,儲糧就很容易發(fā)生霉腐現(xiàn)象[2],有的還會代謝產(chǎn)生毒素,嚴重威脅到人畜的生命健康[3-4]。本研究利用貝殼的防腐、抑菌作用[5-7],研究了不同工藝制備的貝殼粉,對儲糧霉菌的抑制效果,以期為貝殼粉在糧食儲藏中的應(yīng)用提供研究基礎(chǔ)。
1.1 材料
貝殼,購自海鮮市場;稻谷,農(nóng)家收購;灰綠曲霉、黃曲霉、青霉、根霉、高大毛霉,來自上海復(fù)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
玻璃干燥器,沈陽一化玻商貿(mào)有限公司;AY220電子天平,日本島津;UPN-11-10T超純水制造系統(tǒng),四川優(yōu)普超純科技有限公司;XSP-BM-2CA生物顯微鏡,上海彼愛姆光學儀器廠;SX2-4-10馬弗爐,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LRH-150-S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廣東醫(yī)療器械廠。
1.3 方法
1.3.1 貝殼預(yù)處理。將貝殼用清水清洗干凈,除去黏附雜質(zhì),晾干備用。
1.3.2 貝殼粉制備[8-12]。(1)直接粉碎:將貝殼直接粉碎,過60目篩。(2)煅燒處理:將直接粉碎后的貝殼粉放入高溫煅燒爐中煅燒1h,取出自然冷卻。(3)酸處理:用稀鹽酸溶液浸泡直接粉碎的貝殼粉,10min后取出,用去離子水洗滌3~4次,晾干,過60目篩。(4)堿處理:用NaOH溶液浸泡直接粉碎的貝殼粉,30min后取出,用去離子水洗滌3~4次,晾干,過60目篩。
1.3.3 制備培養(yǎng)基[13]。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PDA):將馬鈴薯洗凈去皮,取200g切成小塊,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時后,補足水分。在濾液中加入10g瓊脂,煮沸溶解后加葡萄糖20g,補足水分,分裝,滅菌,備用。
1.3.4 預(yù)試驗。先取將貝殼粉添加到PDA培養(yǎng)基中,制成貝殼粉-PDA培養(yǎng)基,然后將灰綠曲霉、黃曲霉、青霉、根霉和高大毛霉5種霉菌活化后,分別制備成菌懸液,接種到貝殼粉-PDA培養(yǎng)基上,置于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觀察菌落總數(shù)。確定貝殼粉最佳用量、煅燒處理最佳煅燒溫度、酸處理最佳酸液濃度和堿處理最佳堿液濃度。
1.3.5 模擬儲藏試驗[14]。用玻璃干燥器作為模擬倉,如圖1所示。海南常年高溫高濕,儲藏條件惡劣時倉溫甚至高達35℃,濕度達80%以上[15]。根據(jù)2010年版中國藥典,35℃下飽和氯化鉀溶液相對應(yīng)的濕度為84%。將適量飽和氯化鉀溶液倒入干燥器底部,模擬倉內(nèi)濕度。在干燥器隔板上放置過濾篩網(wǎng),將直接粉碎、煅燒、酸處理、堿處理的貝殼粉分別以0.5%的劑量與稻谷混合均勻,置于篩網(wǎng)上,裝入體積約為干燥器的50%。將干燥器蓋子蓋上,置于35℃恒溫培養(yǎng)箱中儲藏。以不添加貝殼粉為對照。每隔5天取樣,進行霉菌孢子計數(shù)。稱取10.0g稻谷于50mL試管中,加入30mL去離子水,加塞用力上下振蕩1min,用200目篩網(wǎng)過濾,取濾液于顯微鏡下進行霉菌孢子計數(shù)。
2.1 貝殼粉最佳用量的確定
取直接粉碎的貝殼粉0.5g、1.0g、1.5g、2.0g、2.5g,分別添加到200mLPDA培養(yǎng)基中,以不添加貝殼粉的培養(yǎng)基為對照,將灰綠曲霉等5種霉菌的菌懸液,接種到貝殼粉-PDA培養(yǎng)基上,置于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觀察菌落總數(shù),確定貝殼粉最佳用量。
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添加了貝殼粉的培養(yǎng)基上菌落總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說明貝殼粉對5種霉菌生長均有抑制作用,這與文獻報道中關(guān)于貝殼有抑菌作用的說法一致;隨著貝殼粉用量增加,培養(yǎng)基上菌落總數(shù)減少,抑菌效果增強,但貝殼粉用量增加到1.0g以后,增加用量抑菌效果變化不明顯,估計此時貝殼粉的抑制作用達到相對飽和狀態(tài),因此確定貝殼粉最佳用量為1.0g。
圖1 貝殼粉用量對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
2.2 煅燒溫度的確定
直接粉碎的貝殼粉分別至于200℃、400℃、600℃、800℃、1000℃高溫爐中煅燒1h,冷卻后各取1.0g,分別添加到200mL PDA培養(yǎng)基中,以添加等量直接粉碎的貝殼粉為照,將灰綠曲霉等5種霉菌的菌懸液,接種到貝殼粉-PDA培養(yǎng)基上,置于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觀察菌落總數(shù),確定貝殼粉最佳煅燒溫度。
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煅燒溫度對貝殼粉的抑菌能力有一定影響,經(jīng)過不同溫度煅燒后的貝殼粉的抑菌能力,均比不經(jīng)過煅燒的貝殼粉(對照)的抑菌能力強。煅燒溫度低于600℃時,煅燒溫度越高貝殼粉的抑菌能力越強,可能是因為煅燒過程中貝殼粉中的有機物發(fā)生了氧化、分解,產(chǎn)生了對霉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質(zhì)。但煅燒溫度高于600℃后,貝殼粉的抑菌能力變化不明顯,說明此時貝殼粉中的有機物全部分解完畢,貝殼粉中的碳酸鈣開始分解為氧化鈣。因此,確定最佳煅燒溫度為600℃。
圖2 煅燒溫度對貝殼粉抑菌作用的影響
2.3 酸處理濃度的確定
用0.2%、0.4%、0.6%、0.8%、1.0%鹽酸溶液,分別浸泡處理直接粉碎的貝殼粉,10min后取出,水洗3~4次,晾干后過60目篩。然后取酸處理貝殼粉各1.0g,分別添加到200mL PDA培養(yǎng)基中,以添加等量直接粉碎的貝殼粉為對照,將灰綠曲霉等5種霉菌的菌懸液接種到貝殼粉-PDA培養(yǎng)基上,置于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觀察菌落總數(shù)。
圖3 鹽酸溶液濃度對貝殼粉抑菌作用的影響
試驗結(jié)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鹽酸溶液濃度對貝殼粉的抑菌效果有較大影響,添加了酸處理貝殼粉的培養(yǎng)基上菌落總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鹽酸處理過程中,鹽酸與貝殼中的碳酸鈣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增加了貝殼粉的表面積,并且鹽酸溶液滲透進貝殼粉的微孔中,清除了微孔中的雜質(zhì),使微孔擴大,表面積進一步增加,提高了抑菌能力。但鹽酸濃度增加到0.6%以后,再增加鹽酸溶液濃度,貝殼粉的抑菌能力逐漸減弱,說明鹽酸溶液濃度過高反應(yīng)過于激烈,會破壞貝殼粉中的有效抑菌成分,降低貝殼粉的抑菌能力。因此,確定鹽酸溶液濃度為0.6%。
2.4 堿處理濃度的確定
用1.0%、1.2%、1.4%、1.6%、1.8%的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浸泡處理貝殼粉,30min后取出,水洗3~4次,晾干后過60目篩。然后取堿處理貝殼粉各1.0g,分別添加到200mL PDA培養(yǎng)基中,以添加等量直接粉碎的貝殼粉的培養(yǎng)基作對照,將灰綠曲霉等5種霉菌的菌懸液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上,置于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觀察菌落總數(shù)。
試驗結(jié)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堿處理對貝殼粉的抑菌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堿處理過程中氫氧化鈉與貝殼粉中的氨基酸等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了具有抑菌作用的胺、氨基酸鹽或衍生物[16],提高了貝殼粉的抑菌能力。但氫氧化鈉溶液濃度>1.2%時,抑菌效果減弱,說明高濃度的氫氧化鉀會減少貝殼粉中的抑菌成分。因此,確定氫氧化鉀溶液濃度為1.2%。
圖4 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對貝殼粉抑菌作用的影響
2.5 不同工藝處理效果對比分析
試驗結(jié)果如表1所示。在高溫高濕條件下(35 ℃、RH 84%),對照組稻谷表面的霉菌孢子呈動態(tài)上升趨勢,符合典型的儲糧真菌生長特征。經(jīng)過貝殼粉處理過的稻谷表面霉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酸處理的貝殼粉的抑菌效果最佳,因此酸處理貝殼粉在糧食儲藏中有很好的應(yīng)用價值。
表1 稻谷模擬儲藏后表面霉菌孢子數(shù)單位:(個/g)
直接粉碎、煅燒、酸處理、堿處理的貝殼粉,均對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200mL PDA培養(yǎng)基中,直接粉碎的貝殼粉的飽和用量為1.0g;煅燒處理貝殼粉工藝的最佳煅燒溫度為600℃;酸處理工藝最佳鹽酸濃度為0.6%;堿處理工藝最佳氫氧化鈉濃度為1.2%。四種工藝的抑菌能力由高到低依次為:酸處理、堿處理、煅燒、直接粉碎。本研究為貝殼粉在糧食儲藏中的應(yīng)用奠定了基礎(chǔ)。
[1]Wright E J,Webb M C,Highley E. Stored grain in Australia 2003 [C]. Canberra:CSIRO Stored Grain Research Laboratory,2003:55~58.
[2]田國軍等.不同儲藏條件下稻谷霉菌總數(shù)變化規(guī)律研究[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4(6):47~49.
[3]唐芳,程樹峰伍,松陵.玉米儲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長規(guī)律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8,23( 5) :137-140.
[4]張福林.淺談黃曲霉毒素的危害與防控[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2,28(7):104.
[5]曾名勇,陳勝軍.海洋生物抗菌劑的研究進展[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2,10(19):3~6.
[6]陳士勇,王令充,嵇晶等.雙殼類貝殼的應(yīng)用研究進展[J].中國海洋藥物,2011,30(1):58~64.
[7]申南竹.水生貝殼類動物可抑制水果的腐爛[J].化學世界,1993(7):45.
[8]J Sawai, H Miyoshi,H Kojima. Sporicidal kinetics of Bacillus subtilis spores by heated scallop shell powder[J].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03,66(8):1482.
[9]林作鵬.貝殼煅燒物抗菌性研究[D].大連海洋大學,2014.
[10]任惠,張志勝,劉媛等.高溫煅燒貝殼粉抑菌效果研究[J].食品工業(yè),2012(12):102~106.
[11]黃現(xiàn)青,高曉平,李苗云等.煅燒鈣粉對肉制品保鮮效果研究[J].肉類工業(yè),2014(1):38~41.
[12]吳少林,徐京鵬.廢棄牡蠣殼生產(chǎn)活性鈣[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3,19(4):195~196.
[13]James M.Jay.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14]趙闊,王濤,陳艷等.山蒼子精油熏蒸花生仁防霉效果的研究[J].糧食與食品工業(yè),2016,06:34-37.
[15]吳紅萍,翟世博,杜晨輝等.海南省儲糧稻谷的霉菌多樣性分析[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4):138~141.
[16]陳玉枝,林舒.牡蠣殼與龍骨成分的分析[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33(4):43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