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玉文 (福建 )
老人與法
不實旅游宣傳是否構成違約
文 周玉文 (福建 )
編輯同志:
2016年12月初, 某旅行社的兩名工作人員到我們居住的小區(qū)進行旅游宣傳,稱他們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推出一款超低價旅游產(chǎn)品:北京動車高鐵七日游,游覽北京8個主要景點,旅游期間每人費用只需2200元,如果4人以上同時報名,每人還可以優(yōu)惠100元。 我們覺得比較劃算,但心里有些疑惑,工作人員不但信誓旦旦地保證,而且向我們發(fā)了帶有上述內容并蓋有旅行社公章的宣傳單。 在這種情況下,我和老伴就約了鄰居張某夫婦共4個人一起報了名。我們每人向旅行社交納了2100元, 并在旅行社事先準備好的《旅游合同》上簽了字。
但是,最后的結果卻與旅行社的宣傳相差甚遠,令我們很失望。在返程時,我們乘坐的是普通硬座火車, 從早上7點鐘乘車到晚上11點鐘下車,中途還轉車一次,凌晨1點多鐘才到家。 雖然游覽的是8個景點,但是需買門票的只有5個,有3個是免費游覽的。 由于乘坐普通火車,我們的游覽時間也少了大半天。當我們和旅行社理論時,旅行社工作人員指著《旅游合同》上“雙方權利義務以本合同為準,廣告宣傳及工作人員解答不屬于合同內容”這行字說:“合同上寫明了具體的8個景點, 我們也游覽了這8個景點,合同中只注明是火車,并沒有注明是動車或者是高鐵,旅行社按合同履行了自己的義務。 ”
請問,像我們遇到的這種情況,旅行社工作人員的不實旅游宣傳是否構成違約?
讀者:陳××
陳××讀者:
從你來信介紹的情況看,可以認為旅行社的行為構成了違約,你們有權要求旅行社承擔違約責任。
一般來說,在當事人訂立有書面合同的情況下,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在合同上進行了約定,雙方當事人只要按合同中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即可。 但是,一些商家為了招攬生意,在廣告宣傳中總會有一些對顧客有誘惑力的承諾,顧客往往是相信了這些承諾后才與商家訂立合同的,而這些承諾的內容因為某種原因又沒有寫到合同中去,如果不認定這些承諾內容有效的話,對顧客是極不公平的,也將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 因此,《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商業(yè)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guī)定的,視為要約。 ”某旅行社在廣告宣傳中,乘坐動車高鐵及游覽8個主要景點等內容是明確的,雖然沒有寫到《旅游合同》中,但仍然可以認為是合同的條款,旅行社沒有履行該義務,可以被認為是違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至于《旅游合同》中的“雙方權利義務以本合同為準,廣告宣傳及工作人員解答不屬于合同內容”, 由于該合同是旅行社提供的格式合同,而上述內容顯然屬于旅行社免除自身責任、排除游客權利的條款,根據(jù)《合同法》第四十條關于 “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的規(guī)定,這樣的條款是沒有約束力的。
你們可以就旅行社違約賠償問題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解決不成的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會依法支持你們的合理訴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