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畎住犊椭行小?/p>
蘭陵美酒有著悠久而深遠的歷史,商代古卜中的“鬯其酒”的記載,是蘭陵美酒的最早見證?!抖Y記·曲天下》有“天下,鬯”之句,孔穎達《五經正義》中解釋:“天下鬯者,釀黑黍為酒,其氣芬芳調暢,故因謂之‘鬯。”20世紀40年代末,蘭陵鎮(zhèn)修筑公路時挖出的商代酒器上“鬯”字,證明了鬯酒的存在。
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講學于齊都之稷下學宮,其時學者云集,名滿天下。后歸楚,任蘭陵令,著書至終老,并葬于此。商代之美酒鬯,由于荀況之任蘭陵令,因稱之為蘭陵酒,聲名倍增。戰(zhàn)國之蘭陵,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zhèn)附近,荀況墓至今猶存。在楚魯邊界的蘭陵近二十載,荀子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主張發(fā)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提倡“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使蘭陵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由此,荀子所代表的儒學文化對蘭陵文化、蘭陵酒文化有著深刻影響。
作為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荀子推崇酒德酒禮。酒德兩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要求飲酒要有德行,不能像商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毒普a》對儒家酒德文化產生極大影響,引導其用政治觀念去審視酒事活動,把飲酒行為與國家治亂相聯(lián)系,指導儒家將飲酒行為納入其“禮”的倫理道德范疇,以酒禮強化“禮治”。
酒禮源于祭祀,《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北砻骷漓氲闹匾浴!吨芏Y》寫道:“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皆有酌數,唯齊酒不貳,皆有器量。”體現了酒祭祀的規(guī)定。儒家重“禮”,祭祀與維護封建秩序的“禮”相互交融。司馬遷《史記·荀卿列傳》記載:“而荀卿三為祭酒焉?!弊阋姰敃r荀子對祭祀酒禮的重視。
另外,荀子曾對“鄉(xiāng)飲酒禮”作過這樣的描述:“吾觀于鄉(xiāng)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自眾之。至于門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于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jié)繁。及介省矣。至于眾賓升受,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別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戲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說屨升坐,修爵無數。飲酒之節(jié),朝不廢朝,莫不廢夕。賓出,主人拜送,節(jié)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惫艜r鄉(xiāng)里族眾以時會聚飲酒,賓主之間的迎來送往、拜揖應酬、升降坐立、笙歌飲酒,都有一定的禮儀節(jié)數,這些都體現了儒家精神的倫理性。
蘭陵地處齊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如今在蘭陵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酒桌上還保留“三巡”的習慣,無論待客還是朋友小聚,首先是要通喝三杯,然后再行他事。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不能先于長輩;年過六旬的人才能坐著喝酒,其余人要“侍立”;“玄酒”表明對世人的教化作用;鄉(xiāng)飲結束后要等老年人先離席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再者,在飲宴上,尊長者須居上座;斟酒時應先給尊長者斟酒;尊長者應該先提酒;晚輩須給長輩敬酒,并起立以示尊重;碰杯時,酒杯不能高于尊長者。而且,在為客人斟酒時,切忌將酒壺口對著客人??腿嗽趭A菜或者吃菜時,不要為他斟酒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蘭陵酒文化、舊習俗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如此一整套飲酒習俗時人倫秩序的需要,對現今中國人的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儒家尚“中庸”。道德的善在于“中庸”“不偏不倚”,即所謂的“不偏謂之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至理”。儒家要求人們“不為酒困”“不及亂”,即飲酒者以德自律,節(jié)飲,不可酗酒,以免酒后失禮。《詩經》就批評“曰醉既止,威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喝醉酒后儀態(tài)失度輕薄張狂的姿態(tài)。蘭陵美酒多低度酒,大抵是秉承儒家“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
三千年的蘭陵酒,自殷商之“鬯其酒”至今,盛行不衰,為酒文化書寫了燦爛篇章。儒學大師荀子“三為祭酒”,治邑蘭陵十八年,對蘭陵酒及蘭陵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荀子的思想不僅涉及了儒家的酒德酒禮,而且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推陳出新的思想,使蘭陵酒的釀造技術不斷改進,為蘭陵酒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深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