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夫
20:00
幾年前講“4+2”,或許還要考慮買一臺什么品牌、什么規(guī)格的自行車,挑好了心儀的兩輪車,或許還得給它再挑一個結實的車頂“行李架”。這樣一來車頂架著自行車,既充滿了生活格調,也實現了4+2的自由姿態(tài)。路人看了,都會投來羨慕眼光……
一臺汽車,再加一臺自行車,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梢詫儆趦蓚€人,也可以屬于一群人。散漫、自由,也是快與慢的完美結合。
隨著共享經濟的出現,“4+2”的出行概念也得到了升華。開車遠行,和愛人去自駕游,再也不用為帶不帶自行車而發(fā)愁了。即便是單車上路跑遍全中國,每到一座城市還有數以萬計的時租自行車在街邊等候。這都是智能手機和通訊網絡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紅利,我們開著東風日產騏達在廈門就體驗到了“新4+2”的快活。開車穿行城市之中,我們不停切換著目的地,而在背街小巷又用自行車延伸著腳步,仿佛腳下生風。
筼筜路喝咖啡
廈門我來過好幾次,但真正有時間慢下來逛過的也只有鼓浪嶼,這個小小的島嶼游人如織,幾乎成為了廈門慢生活的縮影。不過鼓浪嶼只是構成廈門風景拼圖的一部分,在整個廈門島上還散落著很多充滿文藝氣息的地方。
我們在抵達廈門稍作休整后,便趁著晚飯后的夜色,開著東風日產騏達出發(fā)前往筼筜路。四月的廈門已經有了初夏的味道,七點過后的城市正經歷著晚高峰的尾流。不過坐在東風日產騏達里吹著空調,煩惱都已拋在腦后。記得上一次開騏達還是在內蒙古,一臺1.6T的“小鋼炮”0-100km/h加速能殺到八秒多,其實日產骨子里也充滿了運動。雖然現在手里這臺騏達配備的是1.6L+CVT的動力組合,但對于這樣一臺都會小車來說,還有什么比平順、經濟更重要的呢!
我們要去的筼筜路位于廈門島的西邊,緊挨著海灣公園。把車停在路邊,掃一臺Mobike溜達一圈,先探一探筼筜路的格局。其實這條路在白天和夜晚有著兩種性格,路旁是一排西洋建筑,路的另一側是內海,站在海邊還可以眺望白鷺洲公園的綠地。只是現在夜色將景致覆蓋。
筼筜路的夜很安靜,路邊的洋樓里賣的都是咖啡冷飲,路旁則停著一堆豪華轎車。我們隨便找了一家店坐下,一杯冷飲,幾句閑話,構成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9:00
環(huán)島東路慢騎行
環(huán)島東路有許多還在晨練的人,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我們一行人也要體驗一番環(huán)島東路的運動氣息。來來往往的游客依舊,只是騎行道旁多了成堆被遺棄的公共租賃自行車。這些還需要人工負責租賃的自行車顯然已經不再符合這個時代的發(fā)展節(jié)奏,新興的無人看守時租自行車靜靜等候街邊,紅銀相間的、黃色的任人選擇,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立即騎走。
不過在環(huán)島東路上停車可是一件麻煩事,一來停車區(qū)域比較集中,由此也帶來另一個問題——一旦錯過停車場入口,就得開很遠去掉頭。不過時租自行車在環(huán)島東路上隨處可見,不時有人騎車來來往往,也不時有人在身邊掃車騎走。
其實在環(huán)島東路看看海是不錯的體驗,這是一片有故事的海灘,59年前近48萬發(fā)炮彈打向金門島。而如今,兩岸開始轉而用政治標語感動對方,廈門和大擔島上的紅色標語就是最好例證。
10:30
云頂北路挑戰(zhàn)空中騎行
離開環(huán)島東路前,陽光慢慢從云層背后照射出來,正如廈門本身的生活節(jié)奏,不緊不慢?;蛟S為了和以前來廈門規(guī)劃的路線不一樣,這一次我們恰恰有意避開了“俗套”的鼓浪嶼和廈門大學。于是開著東風日產騏達,我們奔向了一個號稱亞洲最長的自行車道——廈門空中自行車道。
這條長約7.6公里的騎行道位于云頂北路上,相當于是BRT公交洪文站至縣后站的附屬線路。整條道路約兩米多寬,采用鋼箱梁結構焊裝,所以它的建造周期只用了五個月。這條騎行道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只能通行自行車,而且與BRT車站有6個銜接點,每個車站下都有大量的Mobike和ofo等候,所以想要飆一飆自行車,空中騎行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騎行道已經成為廈門的特色,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人。
沙坡尾藝術西區(qū)
盡管東風日產騏達定位于緊湊型轎車,但車內空間卻是中型轎車的享受。我們一行三人,還有幾件隨身行李,這臺兩廂車輕輕松松悉數裝下。趕在午飯前,我們開車來到聽聞已久的沙坡尾藝術西區(qū)。實際上這里是老街區(qū)改造成的創(chuàng)意市集,隨處可見文藝女青年擺出剪刀手拍照的樣子,以及街角慵懶的阿貓阿狗。
沙坡尾離曾厝安不算遠,相傳這個名字就是陸地沙灘的末端。早期的廈門港是一處弧形海灣,而沙坡尾這個地方呈月牙形,金色的海灘連成一片,所以這里也有個美名:玉沙坡。因為沙坡尾曾經是海邊小港,所以這里還保留著舊時地名:大中小埔頭,大橋頭、馬鞍橋頭、料船頭等。逛廈門的創(chuàng)意市集一定要來這里,停車場就在藝術西區(qū)不遠,停好車走路便可到西區(qū)。
咖啡館、小吃店、書吧、西餐廳以及酒吧都集中在這里。白天,這里是人氣爆棚的藝術區(qū);一到夜晚,這里的酒吧便回響起靡靡之音,到處都是人間煙火氣。
14:30
東坪山賞綠植
還在回味沙坡尾的海鮮午餐之際,我們已經開車上山到了東坪山公園。東坪山是廈門島上的一處高地,這里不僅鳥語花香、綠樹長青,還有一條騎車自動滑上坡的“怪坡“。不過沿著山路一直往山頂的方向開,半途還可俯瞰小東山水庫以及遠眺廈門市區(qū)。
在半山腰把車停好,還可以用步行的方式丈量山頭,就像一首歌唱到的:山路變得陡峭,風景卻更好,遙望我的身后,城市變得越來越小。一座城市,既可開車,也能騎行,再加上徒步,其實這也是立體的漫游。一切都緣起于東風日產騏達的帶領,似乎心態(tài)都變得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