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高娃
每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我心里,就是一個國家安放于宇宙間的一顆心臟。這顆心臟的每一次跳動,都牽動著這個國家。這個心臟被這個國家的每一位公民供養(yǎng)著。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fā)射。曾經(jīng),為它的誕生,每一個中國人都歡呼過,尤其是蒙古族土爾扈特人。
1698年,土爾扈特人從伏爾加河流域東歸,一路艱辛,于1731年回到祖國安居于如今的額濟納。額濟納歷史悠久,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先秦時將此地稱為“流沙”或“弱水流沙”,秦漢以后稱為“居延”。元朝統(tǒng)一中國后,在此設立亦集乃路總管府,額濟納一名即由此演變而來。
額濟納地區(qū)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旗境內(nèi)有戈壁平原,有浩瀚無垠的巴丹吉林沙漠,有鹽沼、沙丘、丘陵。地域遼闊,卻荒蕪偏僻,很多地方方圓百里無人煙。唯有一條弱水河由南向北橫穿期間,深入沙漠,河兩岸生長著一片片原始森林。
土爾扈特人就住在弱水河兩岸。對于這支多災多難的部落來講,這片豐腴的土地是上蒼賜予他們的恩典。他們愛這里,他們守護這里。從歸來到1958年,他們在這里已經(jīng)生活了近三個世紀。
然而,就在新中國成立近十年之時,這支部落突然卻再次面臨遷徙。當然這次遷徙不是逃亡,也不是尋找,這次遷徙純屬為了曾經(jīng)將他們擁入懷抱的祖國。
當時,新中國剛剛誕生,發(fā)展國防尖端技術,建設強大的國防力量,既是現(xiàn)實的迫切需要,也是未來發(fā)展的要求。
1958年元旦過后,開始了陸上靶場地址的堪選。經(jīng)過緊張的空中和地面勘察,走遍了東北、華北、西北,最終將靶場地點選在了額濟納旗境內(nèi)。
歷來兵家安營扎寨都很有講究,何況關乎千年飛天夢想的基地建設,更不得含糊。當勘察組到了阿拉善盟境內(nèi),舉目四眺時發(fā)現(xiàn),這里有山,山色如鐵灰,草木稀疏。有戈壁,黑黑的一片,寸草不長。地形不錯,卻是太偏僻,太荒蕪。然而,這一切剛好也是建設基地的最有力的條件。
1958年2月26日,毛澤東在中央軍委《關于選擇導彈試驗靶場的報告》上做了批示,3月3日,鄧小平在勘察報告上簽署“同意”意見。隨后,志愿軍二十兵團秘密回國,千軍萬馬悄然開進額濟納。至此,對內(nèi)稱作“東風”的中國第一個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秘密開工。這么一來,附近十幾個嘎查被劃在了軍事禁區(qū)之內(nèi)。禁區(qū)內(nèi)有260戶牧羊人,七萬多頭牲畜,一個蘇牧機關、一座寺廟,一所農(nóng)場。
怎么辦?
搬——騰地方——為了祖國。
于是,260戶土爾扈特人,趕著他們的羊群,牽著他們的駝群,告別故土,開始了為期十二年的遷徙。原本計劃四個月內(nèi)結束的搬遷,就在他們披星戴月的遷徙中變得遙遙不得結束。
這支魂靈深處安靜的部落,悄無聲息地接受了這一切。他們中的老人,在臨別故土的那一刻,將頭巾鋪開放到地上,口中默念著對于故鄉(xiāng)的心語,朝著故鄉(xiāng)的神山巴音寶格達山磕頭,道別。在途中,每燒一壺茶,第一勺茶總要向故鄉(xiāng)拋灑。
遷徙從1958年的5月開始,到了9月,依然在繼續(xù)。經(jīng)過四個月戈壁荒野中的不停行走,牲畜群開始出現(xiàn)死亡。有些老駱駝、老馬、老牛,選擇在夜里悄然離開,向著故鄉(xiāng)逃去。馬、駱駝能趕回來,牛就趕不回來了。牛脾性野,一旦動了性子,只往人跟前沖。不過,途中沒有水,這些牲畜都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對于遷徙中的人來講,風餐露宿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罕事。夏季里,支幾根紅柳搭個毯子,當作蒙古包;冬天,割幾捆蘆葦草,圍成圓圈當作屋子。對于他們來講,這些都不是事,最艱難的是克服缺水。他們一路行走,一路挖井。挖十眼井,出水的有三個就是幸運的了。
偶爾也會遇到老井,但井里的水又臭又臟,拿水桶挑水,挑出兔子、老鼠、狐貍等為了喝水而落進井里的動物尸體。即便這樣,也不能丟開老井。他們下井里清理泥土,出來后,身上的衣服只好扔掉。
到了夜里,燃一堆篝火,結伴的幾戶人家坐在一起。但是,每當這種時候,大家都出奇的緘默。這倒不是他們心生怨氣,對未來感到渺茫了。而是,每到夜里,總能聽到砰砰聲響,那是故鄉(xiāng)那邊的部隊在進行實驗。雖然,這只是他們對故鄉(xiāng)那邊的猜想,但他們?yōu)榱寺牭铰曧懀敢庹麄€夜晚都保持緘默,他們不想因噪雜而錯過這一切。
時光荏苒,一年又一年,遷徙依然在繼續(xù),生活也在繼續(xù)。時不時有老人離世,嬰兒誕生。為逝者舉行葬禮,為了避開駱駝馱運尸體,只好扛起尸體。這里有個習俗,就是馱過尸體的駱駝四十九天內(nèi)是不能乘騎的。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對于自己需要捍衛(wèi)的風俗,無論如何都要捍衛(wèi)。僅從這一點也能看出,這支部落心靈深處的高貴。新生的嬰兒,就在父母的袖筒里長大。
搬遷中,暫時不用的東西用軍隊運到原定地點。第二年,去認領時,已經(jīng)丟失了多半兒。很多婦女的頭飾也不翼而飛。然而,這支曾經(jīng)歷過悲壯旅程的土爾扈特人沒有哭訴,沒有牢騷。沒有一個人喊過冤叫過屈。什么叫偉大的人民,這就是偉大的人民。
如果,在地圖上畫此次搬遷路線,一定是錯綜復雜的。因為有的地方,適合牲畜,但地域太小,不宜長久居留。有的地方地廣,但沒有水。不斷地在礫石地跋涉,所有牲畜的蹄子都磨破了,搖搖晃晃的。野性子強的馬駱駝,疲乏,下棍子都不挪步了。于是,到了夜里,在月光下,總有一些牧民用氈子、皮給牲畜做小鞋子。他們安安靜靜地忙碌著,很少有人說話。但是有人會唱歌??諘绲囊巴?,歌聲傳到很遠。有時候能聽到喂喂的呼聲,那是在召喚彼此。從呼聲中相認彼此,因為一直在遷徙中,有的左鄰右舍已有幾個月不見了。雖然,就在同一片大地上前行。
到了1966年時,遷徙依然在繼續(xù)。缺鈣的小牲畜走不動,叫駱駝、馬、驢來馱。過河時,羊不敢下水,牧羊人只好一個一個地抱。駝掌磨成血泡子,灌鍋底灰,能長出新掌來。
1958年至1969年,搬遷持續(xù)了近十二年。這十二年剛好發(fā)生了幾件大事,高舉三面紅旗、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等,可以說亂成了一鍋粥。土爾扈特人的生活也被卷入“一鍋粥”內(nèi)。1959年夏季,死了很多牲畜。牲畜普查時,生產(chǎn)指標未能完成。當時,正是大躍進的年代,牲畜頭數(shù)下降好似唱起了反調(diào)。為了恢復正常,他們繼續(xù)遷徙。到了冬天,牧業(yè)進行了大的改革,所有牧民的牲畜全部入社了,也就是說沒有私有牲畜了。如果有一絲私心的話,這時候的他們就可以稍許的輕松了。但是,他們依然畢恭畢敬地守著羊牛駱駝群,在貧瘠而苦寒的荒野地,演繹著游牧人本真的生活。
毋庸置疑,土爾扈特人們所經(jīng)歷的一切將會載入歷史篇章。
自1958年10月20日建場至今,先后進行了1000多次火箭發(fā)射,成功發(fā)射40多顆衛(wèi)星、4艘無人飛船、3艘載人飛船,以及近千枚火箭。其中,1960年9月10日,用國產(chǎn)燃料成功發(fā)射了第一枚蘇制進程地地導彈;1970年4月24日,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第一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同樣是從東方航天發(fā)射中心,中國首次發(fā)射成功“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飛天夢想。
可以說,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春天是從1958年的春天開始的。當時,為了嚴格保密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建設,也為了全軍通訊的需要,中心曾使用“東風”通信代號,所以也叫“東風基地”。
如今,東方航天城已成為阿拉善盟別具魅力的風景。人們可以近距離感受這座原來喧囂的航天城的氣息,也可以站在高高的發(fā)射塔下,仰望塔頂,以及塔頂深處的高空?;蛟S在仰望中,能想象出,那一顆顆安放于宇宙的心臟。它們或許已長出了伸向宇宙的觸角,正慢慢地為人類揭開遙不可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