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群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158-01
目前流行的“雙向交流”(Two-way Communication)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聽說法”,他彌補了傳統(tǒng)聽說法的某些令人關注的不足。下面我們試圖就兩者的來龍去脈、互相關系及其各自的實際應用做一些必要的闡述。
一、傳統(tǒng)聽說法的簡介和應用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其心理學基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起源于美國的聽說法是建立在行為主義基礎之上的。這一心理學理論的原則之一就是:語言的習得即是形成一套新的語言習慣。形成過程遵循如下次序:刺激(Stimulus)—反應(Re-sponse)—強化(Reinforcement)。這一理論被運用于人類的語言學習,解釋人類習得一門語言的過程與機制。老師(發(fā)出刺激信號)對學生(作出應答)進行連續(xù)的句型操練,及時更正他們所犯的錯誤,褒獎正確的應答,讓學生不斷獲得強化,使S—R—R形成聯(lián)絡。學生就在這種反復的操練中獲得一套語言習慣,從而掌握一門語言。
聽說法的優(yōu)點是明顯的,特別適合初級階段的教學。其最大特點是,自始至終注重口語訓練。其最寶貴的貢獻在于“句型練習”。但是,由于許多操作是在脫離上下文和具體的或特定的語境條件下進行的,學習的是孤立的語言條目,所以它的交際功能不遂人愿。
二、“雙向交流”是一種新型聽說法
“雙向交流”在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方面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聽說法的不足。所謂“雙向”(Two-way)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彼此之間進行問答和交流的關系。這種關系同發(fā)生在兩者之間的交際活動緊密相連。這種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不同于傳統(tǒng)的聽說法,但仍以S—R—R為基本原理,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新型的聽說法。其特點如下:
1.它能創(chuàng)造一種新鮮的說英語的氛圍。
2.適當解釋必要的語法知識,包括某些句子結構。
3.暗示性應答是訓練的主渠道。
4.教師可以對操練進行全面控制或部分控制,也可由學生自由控制。
5.內(nèi)在動力不是出于對語言結構的興趣,而在于內(nèi)容。
6.要求學生更加集中精力,才能做出正確應答。
讓我們看下面的例子:
Teacher:Ask me if I am a student
Student:Are you a student?
T:Tell me—NO.Youre ateacher
S:NO.Im a teacher
該例中,“Ask me”意為學生必須提問,“Tell me”表示學生應該做出陳述性應答。這之前,教師需要適當介紹疑問句和陳述句的轉換知識。
“雙向交流”的最大好處在于,它可以讓操練的對話隨意無限地延伸。同時若想給出正確的應答,學生不得不努力思考。通過思考(有時在老師的暗示下)而“創(chuàng)造”出的句子不易遺忘。你可以自由地交談,盡善盡美地表達。例如:
T:Ask me how many people there are in my family.
S: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Tell me—there are five
S:There are five
T:Ask me what my parents do
S:What do your parents do
T:Tell me—your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your mother
Works in a compa-ny
S:My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my moth-er works in
a company
T:Ask me if my father likes his job
S:Does your father like his job
T:Tell me—sure,he likes teaching very much
S:Sure he likes teaching very much···
所有這些應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對話,即是:
A: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There are five
A:What do your parents do?
B:My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my moth-er works in
a company
A:Does your father like his job?
B:Sure,he likes teaching very much···
當我們想要詢問更多有關“father”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情況時,對話可以無限地進行下去,盡可能地伸展。
三、結論
綜上所述,聽說法不僅沒有過時,仍十分有用,特別適合于初級學習階段。它強調(diào)口語操練,但在發(fā)展交際功能方面有所欠缺,只能為這一目標打下語言基礎。畢竟,學語言的目的重在交際。所以“雙向交流顯得更為有效和直接。但沒有哪種方法是面面俱到的,“雙向交流較為適合初級程度,不利于中、高程度學生的提高。
還有一點必須指出,“雙向交流不僅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還鼓勵他們正確地輸出信息,這不同于傳統(tǒng)的那種“只入不出的教學活動。如果學生僅有語言輸入,在大腦中儲存的是許多相互孤立的語言片段,而當需要它們時卻缺乏提取的能力,就談不上交際。提取儲備語言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一門語言知識,并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綜合處理,以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從某種程度上講,“雙向交流在這方面可以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