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秀賢
五彩搭配的素食營養(yǎng)更好
文/袁秀賢
素食,作為一種時尚,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不過,如何做到科學吃素有益健康,卻是一門學問。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治營養(yǎng)醫(yī)師曾青山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蔬果顏色不同,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也各有偏重,五顏六色搭配素食營養(yǎng)更好。
“在很多人眼里,吃素希望能減肥。其實不然。素食者不一定都是瘦的,也有肥胖的,同樣有機會得高血壓、糖尿病等。”曾青山認為。
有位50多歲的尼姑,雖長期食素,但體形肥胖。入院時,還發(fā)現(xiàn)有高尿酸血癥、糖尿病。
曾青山表示,提到素食,有些人認為多吃菜就是吃素,吃飯就是吃素,不吃肉就是吃素……其實并不是這么簡單。比較單一的飲食,很容易導致營養(yǎng)素缺乏,這是食素的一大誤區(qū)。
“肉食不是百病的根源,素食不能防百病,關(guān)鍵是看你怎么吃?吃多少?”曾青山強調(diào)。
什么素食含有什么營養(yǎng)素?堅果類含油脂、維生素、礦物質(zhì),黑豆等豆類含蛋白質(zhì)比較多,蔬菜含維生素和纖維比較多。
曾青山說,她建議尼姑出院后注意食物色彩豐富些,主食不要單調(diào),可吃面條、小米粥、五豆粥等,多些色彩。多吃黑木耳、紅棗,增加微量元素、礦物質(zhì);煲一些黨參湯,健脾、補氣。
廣義的素食分兩類:一種為可以喝牛奶吃雞蛋或至少吃其中一種的“蛋奶素”;一種是完全不吃任何動物來源食物的“純素”。前者一般認為不會明顯影響營養(yǎng)素供應,而后者需要非常仔細地安排膳食營養(yǎng),避免營養(yǎng)素缺乏。
廣義素食者不僅需要從奶類中獲得鈣質(zhì),還要從中補充蛋白質(zh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D;嚴格素食者更需要從豆腐中補鈣,還要從添加豆類的主食中獲得蛋白質(zhì)和B族維生素。很多女士在開始素食時熱衷于水果和蔬菜,卻往往忽視蛋白質(zhì)來源,忘記吃素也需保障營養(yǎng)充足。
曾青山認為,雖然黃豆相對是植物中的“肉類”,100克黃豆有30克蛋白質(zhì),但你要吃多少黃豆才能滿足身體對蛋白質(zhì)的需要?這是一個問題。而“蛋奶素”就相對好些,能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建議素食者特別是初期素食者吃“蛋奶素”更營養(yǎng)、安全。
“目前,很多食素者吃蔬菜、菇類多,并不清楚科學的配餐方法。素食者一定要學會搭配,五顏六色的蔬果都要吃,才能達到營養(yǎng)均衡。”曾青山強調(diào)。
曾青山認為,我們的蔬菜除了紅、白、黑之外,需要其它的色彩。不同的維生素表現(xiàn)在蔬菜不同的顏色,素食色彩一定要豐富。
科學家通過對多種蔬菜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發(fā)現(xiàn)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與蔬菜的顏色密切相關(guān)。顏色深的蔬菜營養(yǎng)價值高,顏色淺的相對低。由于每種蔬菜所含營養(yǎng)素種類和數(shù)量各異,而人體的營養(yǎng)需要又是多方面的,在選用蔬菜時除了要注意蔬菜的顏色深淺外,還應讓蔬菜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考慮多種蔬菜搭配。
不同的維生素讓蔬菜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如紅色:番茄、紅薯、紅蘋果、紅棗、紅蘿卜等含番茄紅素、氨基酸、鐵、鋅、鈣。綠色:菠菜、青菜、芹菜、生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鐵、硒、鉬等微量元素和大量纖維素。黃色:胡蘿卜、玉米、黃豆等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可以健脾。黑色: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等含有豐富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紫色:紫甘藍、紫茄子等含豐富的蘆丁和維生素C,對預防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遏制出血傾向有一定作用。
曾青山出招:
早餐:燕麥、綜合果仁(提子、杏仁、腰果)、水果粒、奶粉或蛋。
午餐:雜糧面條、炒五絲,包括紫甘藍絲、紅蘿卜絲、木耳絲、豆干絲、鍋筍絲。再配紅棗、蓮子、百合紅糖水,增加能量,作為加餐。
晚餐:雜糧飯(白米三分之一、雜糧三分之二,雜糧可放花生、燕麥、蕎麥、小米、糙米),鮮菇燜黑豆、鮮淮山、豆干,配綠色蔬菜,涼拌黑木耳、青瓜。再配紅棗、蓮子、百合紅糖水。
素食者一定要學會膳食搭配,五顏六色的蔬果都要吃,才能達到營養(yǎng)均衡。健脾食物如小米、香菇、胡蘿卜、南瓜、山藥、大棗等。不過,綠豆、綠豆芽、黃瓜、苦瓜、西瓜、香蕉、雪梨、菊花、冰鎮(zhèn)飲料、雪糕等,這些食物性寒涼,攝入過多,傷脾胃,會影響蛋白質(zhì)、鐵等營養(yǎng)素的吸收;要適當增加溫補食物,如生姜紅糖水、大棗粥、糯米粥、大棗、桂圓、荔枝、榴蓮等。而堅果里的栗子、核桃補腎陽最好,非常適合素食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