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涂祁藻+張磊
摘要 對2000—2009年巢湖雙橋河入湖口水質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入湖口水體中氨氮值一直維持在Ⅴ類,超過地表水Ⅴ類標準限值1.11~1.55倍;CODMn基本維持在Ⅳ類;DO值波動較大;pH值始終維持在Ⅲ類。
關鍵詞 水質;年際變化;巢湖;雙橋河入湖口
中圖分類號 X8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181-02
Abstract The water quality of Shuangqiao River estuary of Chaohu Lak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monia nitrogen in the estuary of Shuangqiao River maintained at Grade V,which was 1.11-1.55 times more than Grade V of surface water limit. CODMn maintained at Grade IV,DO value fluctuated,and pH value maintained at Grade III.
Key words water quality;interannual change;Chaohu Lake;Shuangqiao River estuary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作為合肥市、巢湖市居民的飲用水源,發(fā)揮著重要功能[1]。雙橋河是巢湖的一條入湖河流,位于巢湖北岸東側,巢湖市城區(qū)西郊[2],由雙橋河及其上游西排洪溝2個部分組成。其中,自雙橋河進入巢湖的入湖口至西排洪溝口為雙橋河段,長1.45 km,流域面積21.87 km2,主要截流鳳凰山、大尖山和巨嶂山等降雨徑流,生態(tài)基流保障率低,是一條幾乎沒有水源的河流。西排洪溝上游來水是雙橋河的主要水源,也是污染物質的重要來源。在枯水季節(jié),區(qū)域內企事業(yè)單位的生產(chǎn)和生活廢水全部進入雙橋河。在雨水季節(jié),除以上的污水水源外,流域內特別是城郊的地表徑流全部匯入雙橋河。同時該河流也是流域內農業(yè)用水水源地[3],河道沿岸有大面積的農田,成為其重要的面源污染源。
1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區(qū)域概況
雙橋河入湖口距巢湖市自來水廠取水口僅500 m,是巢湖市主要的廢水排入口,河水污染較為嚴重,導致其成為巢湖市民飲水安全的直接威脅[4]。為了研究該河的水污染狀況,本文對巢湖雙橋河入湖口10年的水質變化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其水質影響因素。
1.2 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對水質的季節(jié)分析基于2000—2009年連續(xù)監(jiān)測資料,監(jiān)測點位于雙橋河入湖口處。pH值、DO(溶解氧,mg/L)、CODMn(高錳酸鹽指數(shù),mg/L)和氨氮(mg/L)等主要監(jiān)測指標數(shù)據(jù)來源于安徽省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2000—2009年的國控例行監(jiān)測數(shù)據(jù)。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雙橋河2000—2009年間的水質基礎指標均值進行分析,并以《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表1)為依據(jù)分析污染情況,并對10年間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雙橋河水質質量評價
根據(j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對雙橋河入湖口水質進行評價。結果顯示,雙橋河的主要水質指標質量較差(表2),其中氨氮在2000—2009年間一直維持在Ⅴ類標準,超過地表水Ⅴ類標準限值1.11~1.55倍;CODMn基本維持在Ⅳ類標準;DO值波動較大;pH值始終維持在Ⅲ類標準。
2.2 雙橋河水質年際變化分析
2.2.1 pH值。從圖1可以看出,pH值的年際變化在7.23~8.21之間,年際變化幅度不大;2005年以前pH均值為7.77, 2005年后pH值為7.66,基本浮動在6~9之間(Ⅲ類),符合《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的pH值要求。
2.2.2 氨氮。氨氮的年際變化在1.78~3.03 mg/L之間,年際變化幅度不大但一直有波動,氨氮在2005年以前平均為2.58 mg/L,2005年以后均值為2.50 mg/L。
2.2.3 DO和CODMn。DO和CODMn的年際變化分別為2.23~7.20 mg/L和4.30~9.13 mg/L。DO的年際變化較大,CODMn在2000—2004年間的年際變化值不大,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而在2005—2009年之間變化大且沒有規(guī)律。其中,DO在前、后2段的均值分別為4.84 mg/L和4.86 mg/L。CODMn在2005年以前在5.78~8.88 mg/L之間,平均值為6.78 mg/L,年際變化不大;2005—2009年在4.30~9.13 mg/L之間,均值為6.79 mg/L,基本與前一段時間持平,但年際變化幅度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對2000—2009年間巢湖雙橋河入湖口水質進行分析,DO值波動較大;pH值始終維持在Ⅲ類;主要水質污染指標為氨氮和CODMn,氨氮和CODMn是雙橋河水體中最為主要的污染源,氨氮濃度為1.78~3.03 mg/L,超過地表水Ⅴ類標準限值的1.11~1.55倍;CODMn濃度為4.30~9.13 mg/L,也超過地表水Ⅳ類標準。雙橋河水體中高濃度的氨氮和CODMn可能與巢湖市的生活污水、部分工業(yè)廢水和固體污染物有關[5]。
3.2 討論
2000—2009年,雙橋河上游排入城市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使水體中氨氮含量增加,影響了水質。流域內植被覆蓋、土壤有機質[6]、污水排放等多重因素都會影響水體CODMn含量,需要綜合分析考慮。雙橋河位于原巢湖市區(qū)西北部,流經(jīng)城北工業(yè)區(qū),由于該區(qū)域污水管網(wǎng)不夠完善,長期以來流域內大量企事業(yè)單位的污水直接排入雙橋河,導致雙橋河嚴重污染,是巢湖污染的一個重要污染源。由于雙橋河的入湖口距離原巢湖市自來水廠取水口直線距離不足1 km,雙橋河的污染直接威脅著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因此,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加大了雙橋河的整治力度。通過完善雙橋河流域污水管網(wǎng)建設,截斷污水排入,對污染底泥進行清淤,對堤岸進行生態(tài)修復,在入湖口建設凈化污水人工濕地,這些措施使雙橋河水質在“十一五”期間有明顯的改善[7]。但由于歷史原因造成湖區(qū)功能退化,加上工業(yè)和城市生活污染未能根本解決、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巢湖的水污染問題依然很嚴峻。
為了控制巢湖雙橋河入湖口水質,應當從人類活動方面進行有效控制,將減少生產(chǎn)、生活污水排放作為工作重點。應當實行嚴格的環(huán)境準入制度,協(xié)調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通過優(yōu)化產(chǎn)業(yè)布局控制入河點源和面源;采取適宜的生態(tài)補償機制;實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加強區(qū)域協(xié)調管理,減輕污染排放,當前應重點開展入湖河流的總磷、氨氮達標治理,加強巢湖養(yǎng)殖、生活、工業(yè)污水減排治理。
4 參考文獻
[1] 汪潔.巢湖農業(yè)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態(tài)補償機制與政策措施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yè)大學,2009.
[2] 張強.巢湖雙橋河沉積物污染特征及其生態(tài)影響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
[3] 鄭偉.巢湖雙橋河濕地植被生態(tài)學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
[4] 司馬小峰,朱文濤,方濤.疏浚對巢湖雙橋河水環(huán)境容量的影響[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2(7):2207-2214.
[5] 王書航.巢湖水華時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
[6] 陳家厚,楊林,周愛申,等.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河流中高錳酸鹽指數(shù)非點源污染負荷分析[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10(6):53-55.
[7] 劉姝,孔繁翔,蔡元鋒,等.巢湖四條入湖河流硝態(tài)氮污染來源的氮穩(wěn)定同位素解析[J].湖泊科學,2012(6):95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