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博+宋鳳鳴+張小剛
摘要 為探究西北地區(qū)冬季景觀植物的種類,通過調查韓城市栽培應用、冬季無保溫防護的59種常綠及彩葉苗木的冬季凍害情況和春分后恢復情況,評價植物的耐寒性和適應性,以期為植物引種和配置提供參考。結果表明,西北地區(qū)仍有大量可作為冬季景觀的植物,如金邊大葉黃楊、小丑火棘、花葉女貞等表現(xiàn)較好;而類似紅葉木藜蘆,杜鵑花科等雖有觀賞性,但不能安全越冬,建議謹慎引種。
關鍵詞 常綠植物;彩葉植物;凍害;引種;陜西韓城
中圖分類號 S7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14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ypes of winter landscape plants in the northwest region,the cold tolerance and adaptability of plants were evaluated by investigating 59 evergreen and colored leafy plants cultivated in Hancheng City and the non-incubation in winter,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lant introduction and allo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ill a lot of plants in the northwest area,such as Euonymus japonicus cv.Ovatus Aureus,Pyracantha fortuneana‘Harlequin,Ligustrum ovalisolium,and so on,which had better performance.Compared with Leuc-othoe fontanesiana ‘Scarlatta,although Ericaceae is ornamental,can not be safe in winter,so that it is recommended to introduce cautiously.
Key words evergreen plants;color plants;frost damage;introduction;Hancheng Shaanxi
西北地區(qū)冬季寒冷而且持續(xù)時間長,以落葉樹種構成的植物景觀在冬季一片蕭索,造成了漫長的冬季園林景觀單調,缺乏生機。常綠樹種在冬季仍生機盎然,有更好的景觀效果,但北方地區(qū)常綠植物資源少,且多為松杉柏等針葉類樹種。單一的常綠苗木已無法滿足人們對園林綠化的高要求[1],常綠闊葉樹種、彩葉樹種(葉片、莖桿等呈現(xiàn)出異色的植物)不僅色彩鮮艷且造型多變,在苗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園林從業(yè)者開始嘗試南種北引,但這些引種的植物在北方最大的問題便是越冬[2-3]。
韓城處于關中平原較北區(qū)域,屬暖溫帶半干旱區(qū)域,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5 ℃,平均年降水量559.7 mm。春夏季易發(fā)生干旱,夏季陣雨多、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冬季較為寒冷,當?shù)胤N植的花椒[4]、核桃、蘋果樹均易遭受凍害。本文對低溫冰雪災害后常綠植物和彩葉植物的凍害程度進行統(tǒng)計研究,分析韓城市主要常綠植物和色彩植物的抗寒能力,為今后韓城或同類地區(qū)常綠植物和色彩植物的引種規(guī)劃、篩選以及栽培管理養(yǎng)護提供參考和借鑒。
1 研究方法
于2017年1—3月對低溫冰雪災害后的韓城市栽培應用、冬季無保溫防護的59種常綠及彩葉苗木(包括栽培種)進行凍害情況調查。采用直接觀測法,主要調查韓城古城、主干道街道及韓城市多個公園內栽培的園林常綠闊葉植物凍害癥狀以及后期恢復情況,部分作多年生栽培的多年生灌叢狀草花如黃金菊、銀葉菊等也統(tǒng)計入內。調查分2次進行,1月下旬(大寒后)調查凍害情況,3月下旬(春分后)調查以上植物春季恢復情況。以2次調查結果為基礎,對其植物耐寒性進行分析評價。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5-6],結合具體情況對凍害標準加以修改,分級標準如下。Ⅰ級:枝條葉片無凍害,或僅有個別葉片局部干枯或呈水浸樣;Ⅱ級:少數(shù)葉片干枯或呈水浸樣,約為25%;Ⅲ級:50%葉片焦枯或呈水浸狀,或15%以下當年生新梢木質部褐變,或芽鱗變色;Ⅳ級:全部葉片枯或落,或當年生新梢20%~50%褐變;Ⅴ級:當年生新梢50%以上木質部褐變,二年生枝少數(shù)韌皮部變軟,莖枝有凍斑和裂口地上部分凍死,但地下部分能重新萌發(fā);Ⅵ級:整株死亡。
對受凍苗木進行復查,記錄各種類越冬后存活率和生長恢復情況。參考相關文獻將其恢復能力分為3個等級:恢復力強,萌發(fā)大量新芽,長勢恢復較快,為Ⅰ級;恢復力中等,萌發(fā)部分新芽,長勢一般,為Ⅱ級;恢復力差,萌發(fā)少量新芽,長勢較差,為Ⅲ級。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常綠景觀植物調查
冬季常綠的景觀植物最常見的有女貞(Ligustrum lucidum)、小葉女貞(Ligustrum quihoui)、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膠東衛(wèi)矛(Euonymus kiautschovicus)、小葉黃楊(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 M.Cheng)、石楠(Photinia serrula-ta)、荷花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海桐(Scaevola sericea)、木香(Aristolochia moupinensis)等,種類較多。各種類凍害及恢復情況情況見表1。
綜合凍害等級和恢復能力等級來看,女貞、小葉女貞、大葉黃楊、石楠、荷花玉蘭、月季、海桐、木香、地中海莢蒾、蚊母樹、小葉蚊母樹等均為較適宜韓城栽植的常綠植物種類;在西安表現(xiàn)良好的八角金盤、火棘、竹葉花椒等物種則較不適宜;柳葉馬鞭草、細葉美女櫻、萼距花等越冬成活率低,只能作為時花栽培。近幾年引種至陜西的地中海莢蒾和鷹爪豆,最先在上海引種馴化[7-8],耐寒表現(xiàn)以地中海莢蒾較好。鷹爪豆(Spartium junceum)本身葉片很少,莖桿綠色,又稱無葉豆,落葉后跟落葉前覆蓋度變化不大,故可視為常綠植物?;ǚ曳记逑?,可提煉精油,為近幾年流行的園藝理療的芳香植物,極具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9]。蚊母樹和小葉蚊母樹表現(xiàn)較為耐寒,入春后即花期,景觀效果較好。
2.2 色彩景觀植物調查
韓城多個公園均應用了大量的彩葉植物,除較為常見的紅葉石楠(Photiniax fraser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大花六道木[A.grandiflora(Andre)Rehd]之外,小丑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Harlequin)、銀姬小蠟(Ligustrum sinense ‘Variegatum)、火焰南天竹、紅葉木藜蘆等也是近幾年從國外引進的栽培種,許多種類在上海已有園林應用[10]。各種類凍害及恢復情況見表2。
綜合凍害等級和恢復能力等級來看,金邊大葉黃楊、小丑火棘、花葉女貞、金森女貞、花葉海桐、火焰南天竹、紅葉石楠等為較適宜韓城栽植的色彩植物種類。許多種類耐寒性表現(xiàn)較差,如紅葉木藜蘆,杜鵑花科喜酸性濕潤土壤,在北方養(yǎng)護難度本身相對較高[11],受凍苗木已有50%以上死亡。雪葉菊、綿毛水蘇等遭受嚴重凍害,植株過半倒伏,可能更適宜作為時花栽培。
3 結論與討論
從本次調查來看,韓城近幾年新建設的公園植物設計較為大膽,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可能借鑒了西安或者其他地區(qū)的經驗和做法,其中一些亞熱帶植物種的選擇配置較不適合。在美國農業(yè)部(USDA)公布的中國植物抗寒帶分區(qū)圖[Plant Hardiness Zone Map(PHZM)]中[12],西安處于8a區(qū),韓城處于7b區(qū),韓城與西安在氣候方面有較大差異。-10 ℃可能是西安十年一遇的極端低溫,而在韓城則發(fā)生較為平常,具體分析見表3。因此,西安的許多植物種類在韓城能否持久存活是存疑的。
此外,2017年1月屬于暖冬,最低氣溫為-6 ℃,本次調查未發(fā)生在有極端低溫出現(xiàn)的年份,部分植物的適應性可能仍有待更長時間的觀測驗證。部分公園對綠化帶植物進行了圍布防護,但仍有較多植物已經出現(xiàn)了凍害甚至凍死的情況,一些植物種死亡率雖未達到100%,但嚴重凍害下其景觀效果也不理想,表明其耐寒能力較差,不適宜當?shù)芈兜胤N植。因此,植物配置時應慎重考慮耐寒性,切不可照搬其他地區(qū)植物配置經驗盲目引種。
植物的耐寒性雖可通過抗寒鍛煉或低溫馴化有所提高,增大越冬的可能性,但馴化對植物耐寒性的提高效果也是有限的,也有較多馴化失敗的案例。植物抗寒性是植物對低溫環(huán)境長期適應而形成的一種遺傳特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數(shù)量性狀。植物抗寒基因表達與外界環(huán)境條件(包括微地形、小氣候、土壤肥力狀況)和植物發(fā)育的內源激素、生理狀況有密切關系。植物發(fā)育水平不同,抗寒性也會有顯著差異。發(fā)育水平越低,抗寒性越易得到提高,因為植物在年幼時更容易發(fā)生遺傳性狀的改變。如利用低溫處理開始萌動的種子或幼苗可以顯著提高它們的抗寒性,而對成苗植株的處理效果則小很多[13]。
園林綠化中除草花的應用形式為播種外,多為成苗移植,故抗寒鍛煉或低溫馴化對已長成、長期適應苗圃小氣候環(huán)境的苗木作用不大。在非設施栽培的情況下,還是應盡量適地適樹,一些太大膽的“南種北引”的嘗試屬于心懷僥幸,雖然保證了短期效果,但增大了養(yǎng)護成本;在不考慮極端低溫的情況下尚難存活,因而也很難保證長期景觀效果。
落葉其實是植物對寒冷氣候的適應性表現(xiàn),相對常綠而言是進化性特征。部分落葉植物如金枝槐、金絲垂柳、紅瑞木、黃瑞木、檉柳等,其枝條為彩色,作為色彩林或灌叢的觀賞價值較高;落葉后的欒樹、柿子可觀果,臘梅、海棠、木蘭等相繼開放,也別有一番景觀。針葉樹中也有景觀較好的青扦、粗榧等,近幾年還出現(xiàn)了橘黃崖柏、藍星高山檜柏、黃金檜柏、北美香柏、藍寶石垂枝雪松等彩葉針葉樹,同樣可營造有色彩、有生機的景觀。
4 參考文獻
[1] 李素花,李素艷.園林景觀的色彩設計研究[J].農業(yè)科技與裝備,2014(5):15-16.
[2] 趙桂芹,廖修泉,高生.“南樹北引”抗寒馴化技術研究[J].職業(yè)技術,2006(4):47.
[3] 劉剛.棕櫚南引北種的防寒越冬[J].中國花卉園藝,2008(4):18-19.
[4] 李小衛(wèi),賀文麗,張西玲.韓城大紅袍花椒凍害分析及預防[J].陜西氣象,2005(6):30-32.
[5] 白芳芳,王軍濤,郭建喜,等.寶雞市區(qū)2008年早春園林植物凍害調查[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8(3):71-73.
[6] 劉龍昌,鄧玉萍.低溫冰雪災害后洛陽市常綠樹種凍害情況[J].北方園藝,2010(18):112-116.
[7] 張連全.豆科樹木擷英 “光棍樹”:鷹爪豆[J].園林,2011(8):63.
[8] 黃增艷.上海地區(qū)莢蒾屬植物引種及適應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9] 徐世娟.煙用天然香原料的成分分析[D].昆明:云南大學,2012.
[10] 楊金雨露.長三角地區(qū)花卉園藝展覽現(xiàn)狀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4.
[11] 王大平.紅葉木藜蘆在園林中的應用及扦插繁殖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0(10):42.
[12] TREDICI P D.USDA plant hardiness zone map[EB/OL].(2012-01-24).[2017-03-21].http://www.usna.usda.gov/Hardzone/ushzmap.html.
[13] 徐呈祥.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機理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12(24):796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