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于人的培養(yǎng),具有不可重復的特殊屬性,任何改革和相應的舉措都需要格外謹慎。教育領域改革的舉措決不能倚重于主觀感受和經驗判斷,而要充分利用新的理念、技術和手段,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教育事業(yè)要協調、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必須依靠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而實現從基于理論推演和實踐經驗的主觀決策,向基于證據和大數據運算的客觀分析、理性研判、科學決策的方向性轉變是大勢所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若干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突破,建立健全一個完整的教育決策支持體系,全面提升教育決策的數據支撐能力。首當其沖的是進一步促進相關部門和群體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轉變,強化政策研究和決策的多主體協同意識、證據意識與大數據思維方式。另外,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機制創(chuàng)新,加強各種數據庫的開放、融合與共享,避免數據資源重復建設和閑置與錯置性浪費,降低數據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溝通成本。
——楊小敏(節(jié)選自《光明日報》)